尊重差异 分层指导—谈幼儿园体育教学的指导策略

2019-11-27 16:20苏文玲
名师在线 2019年7期
关键词:长凳木桥层次性

苏文玲

(福建省建瓯市教师进修学校,福建建瓯 353100)

引 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概述部分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幼儿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1]。因此,在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因材施教、分层指导。

一、构建目标的层次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要求“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因此,评估大班幼儿的运动发展水平,观察幼儿的兴趣决定了教师制订的活动目标是否能贴近幼儿运动能力的就近发展区,是否对幼儿运动品质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小小解放军”的目标定位:一是在游戏情境中让幼儿练习双手撑地往前爬,发展手臂力量;二是鼓励幼儿尝试不借助双腿的助力,双手独立撑地前行;三是激发幼儿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大班幼儿的手臂力量较中小班阶段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目标一的达成应该不难,而针对那些能力较强的幼儿,我们制订了目标二,对幼儿的手臂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满足了这一部分幼儿敢于挑战的需求。只有在层层深入的过程中,主题目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使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获得与主题相关的、直接的、完整的经验,进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凸显内容的层次性

教师应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来设计活动内容的层次,找到适合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小步递进,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在“小小解放军”这一游戏主题中,笔者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把游戏的内容确定为“钻山洞”“爬山坡”“过双木桥”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探索——“钻山洞”,幼儿在平坦的地面上手脚并用匍匐前进;第二个层次的探索——“爬山坡”,幼儿需在匍匐前进的基础上,利用手臂力量翻过由长凳设置的“山坡”障碍;第三个层次的探索——“过双木桥”,由于双木桥的中间部分悬空,对幼儿的动作要求又提高了难度。三个游戏内容在幼儿的动作发展上呈现出由易到难的层次性,满足了不同能力幼儿的心理需求。同时,这三个游戏内容通过“闯关”这一游戏方式进行,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既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又能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把握材料的层次性

为达成预设的教育目标,教师在投放操作材料时需认真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与教育目标之间,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2]。

例如,在“钻山洞”“爬山坡”的场景设置中,“山洞”的设置分为两块,一块铺上了海绵垫,另一块则是光滑的瓷砖地板。幼儿通过尝试发现铺有海绵垫的“山洞”爬起来比较省力。于是,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及需求选择不同的路线。不仅如此,在“山坡”的高度选择上,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摆放,自由选择单层“山坡”与双层“山坡”。另外,在“双木桥”的场景设置中,笔者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长凳,自主摆放出宽窄不同、长短不一的“双木桥”,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运动路线及运动方式。整个场景的设置体现出不同的坡度,充分尊重了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不同需求。

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

(一)实施不同层次的指导

1.把握活动过程的不同进度

足够的运动时间是培养幼儿探索精神的保证,对于不同水平或不同性格的幼儿,他们所需要的活动时间也不尽相同。在爬“山坡”时,部分能力强的幼儿已经爬过了好几道“山坡”,而能力较弱的幼儿只爬了一两道,这时,笔者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探索爬“山坡”时怎样才能让自己更省力,从而匀出时间让能力较弱的幼儿也能充分参与游戏,获得愉快的体验。不仅如此,不同的游戏内容幼儿所需要的活动时间也不同。例如,在“钻山洞”的游戏中,幼儿探索时较省力,笔者鼓励幼儿加快运动速度;而过“双木桥”时,幼儿需在悬空的长凳中间依靠双臂的力量往前爬,这个动作对幼儿的体力要求较高,因此,笔者建议幼儿适当放慢运动速度,保持体力,以便顺利通过“双木桥”。

2.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

①模仿学习。对于运动能力较弱的幼儿,模仿学习是既直观又有效的学习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模仿方式,如游戏中双手撑地前行的动作,笔者除了自己示范基本动作外,还可以请能力强的幼儿来演示其创新的动作,给能力较弱的幼儿以直观的体验,调动他们尝试的欲望,引导、鼓励他们主动练习。

②创造性学习。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创造性地进行探索活动,促进幼儿思考——创新,从而促进幼儿的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例如,在玩“钻山洞”游戏时,大多数幼儿到了“山洞”(长凳下方)就将头低下,由于双手撑地,因此头低得不够,这样容易碰到长凳。这时,笔者通过问题“怎样才能顺利钻过山洞而又不碰头呢”来激励幼儿,使他们进行充分的探索。不一会儿,杨杨说:“老师,我有办法了!”只见杨杨爬到“山洞口”时,迅速将身体平趴在地面上,双手伸过头顶平放在地面,头部自然随着放低,轻而易举地钻过了“山洞”。

(二)给予不同层次的评价

1.激励评价,鼓励向上

对能力一般的幼儿,教师可以多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如“你的动作太帅了,如果双腿能伸直一些,就是优秀的小兵了。”“速度再快一点儿,你能赶上飞毛腿了!”……由于活动中有了教师有针对性的激励评价,师生间的交流更多了,关系更融洽了,幼儿练习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2.竞争评价,激励进步

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来说,带有竞争性的评价更能适应他们进取心强的心理特点,激励他们去挑战更高的难度。当“山坡”叠到两层高时,一句“哪个勇敢的小兵能挑战这个双层山坡呀?”引得幼儿蠢蠢欲动,使他们瞬间具有了挑战精神,并立刻开始了新的挑战。这样的活动能帮助幼儿不断挑战自己,获得长足的进步。

结 语

总而言之,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就是要给每个孩子适合的高度,让他们一伸手就能摘到苹果。在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年龄特点、个性特征、动作发展水平等,并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实施分层指导,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别。

猜你喜欢
长凳木桥层次性
长凳
竹筷木桥
小学数学层次性问题设计初探
多功能栅栏
Single-Log独木桥
长凳
不达彼岸
长凳
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