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教学改革的现代性思考

2019-11-27 12:13
文学教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文论概论现代性

唐 圣

文学概论自新中国成立后从苏联引进中国以来,在教学上具有那个时代鲜明的政治社会学色彩,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来,才真正进入到了自身教研建设的实质阶段。在新时代里,文学概论教学仍然还存在诸多问题须要反思。

一.文学概论教学的问题

就现今大学文学概论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其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

现今大学文学概论教学大体上还是以知识的传播作为教学观念,即文学概论的教学目的是教给学生一系列关于文学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具体地言,即文学性质、文学特点、文学构成、文学创作、文学鉴赏、文学接受、文学批评、文学风格、文学类型、文学体裁等基础知识。这种专重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念完全无法显示文学概论学科的人文价值和审美意义。

2.课程设置

中国大学文学概论课程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一般都是设置在中文系。其开课对象是大学一年级学生,其开课时间是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论基础课,对于中国语言文学课程架构具有基础性意义。一是令学生学习掌握系统完整的关于文学的理论知识。二是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即培育学生欣赏、评论文学作品及文学现象的能力。三是能奠定学生学习其它文学课程的理论基础。四是能开发学生的理论(逻辑)思维能力。其实,第四种能力的开发,对于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才是最根本和最首要的。这是统摄和赋形文学感受性的能力。然从教师到学生对此都还未有充分的意识。

3.教材选择

如今大学文学概论教学所选择的教材,都是国家统一编制的教材。这类教材是国家遴选一批专家学者集体协作编写完成的。而编制这类教材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无论是之前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还是现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都是典型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概论教材,都一以贯之地坚持和贯彻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思想。由于是集体协作完成的结果,教材的各章节难免参差不齐。

4.课堂教学

中国大学文学概论教学仍然采用课堂教学形式,即主讲教师依据国家统一编制的教材内容依课时进行知识要点的讲解。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令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缺点是缺乏基础知识运用于具体文学活动的内容,也缺乏对基本命题及知识要点间逻辑关系的清晰呈现,还缺乏对经典文本的介绍和分析。这种专重知识传授的满堂讲解方式,既不能开发学生的理论(逻辑)思维能力,也不能培育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分析实际具体文学问题的能力,还不能培育学生阅读诠释经典的能力,更不能实现文学概论作为人文学科的文学审美教育意义。

5.考核方式

现今大学文学概论教学考核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平时课堂表现,主要内容是考勤、课堂纪律、平时作业;二是期中考核,采取课程论文写作或开卷的形式进行;三是期末考试,采取全级统一定时闭卷的形式进行。堂教学中失去个性和创造性。

二.文学概论教改的方法

上文分析了现今大学文学概论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现在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

1.转变观念

文学概论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论基础课,自有其系统性的知识结构。故课堂教学应该传授其完整的系统性知识。然这并非文学概论教学的主要内容,更非其全部内容。文学概论的人文学科性质表明其必然具有人文关怀的价值意义,其主要表现在文学审美教育方面。这就是说,学习文学概论的最后指向是借着文学理论的学习和运用来培育学生的审美心灵,完整其人格结构,完善其人性品格,升华其情操格调,而使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文学概论的理论性质表明其亦具备理论的基本特性:逻辑的周延、思辨的缜密。故在文学概论教学里,不仅要将相关术语、概念、范畴、命题等知识要点讲清楚,亦要说明这些术语、概念、范畴、命题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还要说明这些术语、概念、范畴、命题间的理论关系即逻辑思维问题。这样讲解文学概论意在通过这个案例教会学生运用理论(逻辑)思维这个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思维范式工具,以期一生受用。

2.完整课程

文学概论作为一门课程,自然有自己诞生的时代语境和演进的思想历史。故文学概论课程内容的设置须要遵循自身的学科实际,即一方面要讲解清楚相关的术语、概念、范畴、命题;另方面要呈现文学概论历史清晰的内在脉络,尤其是伟大文论家的基本文论思想及其在历史上的承继与开新的问题。基于文学概论课程的实际,大学文学概论课程的设置实际上应有文学概论及文论历史两门课程,而且文论历史课程因自身理论的系统性和历史文献的经典性而更加重要,故其地位当与文学概论同等,甚至当该置于其上。故如因办学机制的限制而不能同时开设时,当以文论历史课程为首选。

3.原典教材

依上文,文学概论课程的设置当以历史课程为首选。故其课堂教学所选择的教材,则当是文论历史类的经典之作。这即是说,不能以文论发展简史或通史作为课堂教学的教材,而应以文论历史上经典文论家的经典文论著作为课堂讲解的依据文本。为什么不能选择文论简史或通史著作为讲课教材?因为这种著作同概论教材一样是泛泛者,不能给学习者踏实感。为什么当该以里程碑式的文论著作为讲课蓝本?因这能令学生经历文论家思考论证具体问题的完整思维过程,而能得到系统完整的理论(逻辑)思维能力训练。

4.经典解读

依上文,文学概论教学的教材应以文论历史上的经典文论著作作为讲课蓝本。对于经典著作的讲解,不能只是知识要点的介绍,应是完整细致的讲解。即一要从字到句的讲明字义、句义及引申义;二要讲明字词句段间的逻辑关系;三要讲明这一篇章提出、分析和解答具体问题的完整思维结构。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进一步讲解所涉及到的史论,以实现点面结合、史论相彰。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育学生微观的文献能力,还可以培育学生宏观的历史视野及创造思维能力。经典解读这一教学方式,古来的传统,历史证明是卓越的教学方式,当该恢复实践。

5.记忆运用

文学概论教改的最后一项内容是考核方式的完善。就理论及人文方面的考核看,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采用学术论文写作的方式,但须划定研究对象的范围、规定篇幅的长度及文献引证的数量。二是采用小论文写作的方式,但须定时定点定题。学术论文写作意在考核学生的完整思维能力,即提出、分析、解答问题的综合能力。小论文写作意在考核学生文献积累情况、快速思维能力。这些考核方式,必须坚持一个基本要求,即应该是讲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以充分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创造活力。

三.文学概论教改的意义

今天的时代是全球现代化的时代,而其背后隐藏的则是宏大的现代性思想语境。因此,大学文学概论教改自当从当下的现代性思想语境来探索寻找方案,才更加真实,更有时代的鲜活感,亦更有现实的学术意义。

1.现代性语境

由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所标志的现代性思潮所强调和彰显的是人的理性能力,并将人的理性能力无限制地放大,其具体表现就是唯科技主义。这即是说,科技成为了人类在生活世界里衡判一切的标准。就正面而言,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发达的工业文明。发达的工业文明给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丰富的物质财富、便利的生活设施和舒适的生活条件。正是在人们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的时候亦感受到了其带来的灾难和痛苦。当人被现代科技劫持时,就站在了其自身的对立面,而成为异化的人。在异化的生活世界里,异化的人们早已变成了碎片化的、悬空式的人。这即是说,人在异化里找不到生存的意义,以致心神漂浮而堕入精神虚无主义的境地。现代性伴随着现代科技已渗透到了人们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故现代性是现代人类生活世界里最深层的思想语境。文学概论教改必须正视和直面这一思想语境。

2.审美现代性意义

依上文,现代科技现已全面支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并且,人们在这样一个无人称指谓的技术化生活世界里已经失去了人文关怀的意义坚守。作为人文学科的文学概论的终极指向是关怀人当如何安放自己的心灵、如何充实自己的精神。我们在上文已经指出,文学概论是通过文学审美教育的方式来体现和实践人文关怀的价值意义。即在文学概论教学实践里,通过文学审美教育来使学生在情操升华、人格完整、人性完善方面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要实现这一审美理想,在根本上,首先是通过文学审美教育来培育学生长养一颗平和健康的心灵。平和健康的心灵是一种寂静安详乐观豁达的状态。在这种宁静美好的心境里,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焦急、僵硬、麻木、畸形、扭曲的生命状态得到缓解和化解,而令生命回到安稳、踏实、永恒的自身。惟有在平和健康的审美心境里,情操、人格、人性才能得以真正地全面发展。这已说明文学概论教学里的文学审美教育确实具有缓解和化解现代性异化的审美现代性意义。正是如此,正视和直面大学文学概论教学的困境以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基础问题,是大学文学概论教学化解现实困局而全面恢复自身活力的一个现实有效的入手处。这恰恰是现今大学文学概论教改最先须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猜你喜欢
文论概论现代性
世纪情怀 历史叙事 学术温度——乔建中二胡文论述评
北京晚清园林中的现代性线索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牛仔少年的孤独:论《骏马》中现代性对西部空间的争夺
也谈现当代诗词的“入史”及所谓“现代性”的问题
也谈现当代诗词“入史” 及所谓“现代性”问题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地位、意义及创造性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