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辉
(江苏省南通市特殊教育中心,江苏南通 226100)
数学知识有着很强的逻辑性、系统性,它不似语文那般感情饱满,也不似英语那般新奇有味,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印象就是枯燥、单调、无趣。所以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不应再以平铺直叙为主,而要从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带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轻松、有效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效参与、积极思考。
小学生比较爱玩,尤其是对一些小游戏充满兴趣。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游戏带入数学课堂中[1]。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整合在一起,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使学生更主动地探究学习。
例如,在教学“圆”时,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教师结合具体学习内容,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首先,教师让几名学生站成一排,然后在最中间学生前方的1米处放置一个水瓶,并让每位学生手中拿着一个圈去套这个水瓶。随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了套圈游戏。做了一会游戏后,有学生向教师抱怨道:“这个游戏非常不公平,中间那位学生离瓶子最近,而越向边上,离瓶子的距离越远,这样的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最中间的学生成功的可能性最大。”于是教师在学生的要求下改变了游戏方式。这时教师选择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形,将水瓶放在圆的正中心。随后,学生改变队形,继续做游戏。学生发现现在游戏比较公平,每个人离水瓶的距离是一样的。学生也从中很好地体验到“半径”这一数学概念,进而对圆的知识有了很好的认识。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游戏活动,使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有机会边玩边学,对数学知识的有效生成过程有了很好的体验。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高效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这也确定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数学课堂教学枯燥、单调,教师一味讲解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巧妙地设计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自主体验学习,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教师准备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操作活动,首先为学生分发了一些不同的三角形纸片,让学生合作探究,分析这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随后,学生纷纷进入动手操作活动中。这时,有学生想到用量角器分别测量一下三个角的度数,于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开始动手操作,在完成测量后,学生发现这三个数据加在一起大约可以凑成一个整数——180°。很快,自己小组的其他成员又给出了建议,将三个角剪下来,然后拼凑在一起再用量角器测量会减小误差。于是,学生又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恰好是一个平角。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操作探究,对三角形内角和有了很好的理解。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有机会真切地体验了知识的有效生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加快了新知内化的历程,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
学以致用是学生需要具备的一种技能,应用能力是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造一些应用体验机会,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2]。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和除法”时,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了一个有趣的生活情景。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些水果蔬菜,并标出对应的价钱。其中西红柿2.5元/斤、黄瓜2.6元/斤、苹果2.9元/斤等,这时,教师让学生自己买一些想要买的蔬菜,并计算应该支付多少钱。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感到很兴奋,这是自己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于是迫不及待地开始实践活动。这时,有学生想要买两斤西红柿,并想到列出算式“2.5×2”,然后学生根据小数乘法的知识来计算结果,最后得出自己需要支付5元。还有学生想要买3斤黄瓜和2斤苹果,并利用小数乘法的知识内容帮助自己完成交易,于是,学生试着列出算式“2.9×2+2.6×3”,并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结果。学生就这样主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不仅很好地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且提升了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巧妙地创设了有趣的生活情境,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有机会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知识,对数学内容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学习模式,它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究思考。随后,学生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结组,共同合作。这时,有学生在小组内阐述自己的想法:“我们只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如长方形、正方形,我们可以将这一立体图形转换为平面图形来探究。”于是,学生按照这一思路展开分析。学生找到一个长方体,并用直尺测量出它的长、宽、高,然后将其展开变成平面图形。在变成平面图形后,学生发现展开图形后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于是,学生想到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得出最后的结果。还有学生建议:长方体的六个面都由长方形,所以我们不需要将其展开,可以直接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得。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共同探讨,无形中对长方体表面积的知识内容有了很好的探究。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创设合理学习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更好地构建高效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