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碧莲
摘 要:利用情境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初中生的英语学习有着较为明显的帮助作用。本文主要对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进行研究,并由此指出此种方法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其英语学习效率。文章分别从创设情境所使用的实物、多媒体、游戏、故事及活动等方面对英语学习帮助作用进行了说明,以期为有关教职人员提供教学方面的资料参考。
关键词:创设情境 构建高效课堂 初中英语
由于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利用其进行交流沟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其的使用方法。新课标对英语的教学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认为其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情境的创设,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能有效提高其学习效率。初中英语属于英语教学的中级阶段,此时期的教学应加强对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高效课堂。
一、运用实物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在创设情境时要选择初中生感兴趣的内容,其中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就是实物教学,因此为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则要进行实物情境设置,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达到学习的目的。通常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时可选用一些常见的物品,如课桌、食物、书本等,以此来确保学生对其是相对熟悉的,进而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From hobby to career》一课时,教师可准备一些不同职业的工作服或道具,具体可选择fireman、doctor、teacher、businessman等,让学生根据其进行单词、语法及句型的学习,同时可组织学生对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职业用英语进行讨论分析,以此來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为学生提供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因此可利用其创设相应的英语教学情境,以此来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利用多媒体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可以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抽象内容以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从而能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When was he born?》一课时,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在课堂上播放一段钢琴演奏的视频,让学生从音乐进入到学生中,同时对所学内容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以此来提高其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活性的情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很大程度的提升。
三、运用游戏的方式创设情境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英语教学其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应加大对游戏情境教学方法的利用,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到相应的英语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游戏的选择要密切结合课堂内容,同时考量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以确保其能起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可选用竞赛类游戏项目,利用学生自尊心、竞争心理来鼓励其对英语的学习。比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单词接龙的游戏,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进行比赛,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单词的记忆程度,同时部分学生会为了提高其所在小组的比赛成绩而在课下加强对单词的学习程度。
四、利用故事创设情境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利用故事情节来加强英语的吸引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故事的引入也能增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力。比如在进行单词tomato教学时,教师可为学生讲解西红柿的来源,其最早是南美洲的一种植物,但是由于其果实颜色过于鲜艳反倒让人不敢食用,称其为狐狸的果实,直到有位画家在为其作画时难忍饥饿将其食用,却并未出现任何危险,之后西红柿才成为了一种可食用的植物果实。西方人称其为番茄,在传入我国后,由于其与柿子外形非常像,因此称其为西红柿,受到了广大人民的热爱。这种将故事加入教学中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增加其知识面,让学生从故事中提升其文化素养。
五、利用模拟活动创设情境构建高效英语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一些模拟活动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开展模拟活动教学时,教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其仅对教学起辅助作用,引导学生亲自对英语进行朗读、对问题进行思考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对于一些角色较多的活动,教师可组织学生分别对其进行扮演,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在模拟过程中学习英语知识。比如课程《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中有医生、有病人,在教学时可组织不同学生进行模拟演练,让其利用英语进行表演,在此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
结语
初中英语的教学内容较为复杂,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来确保教学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创设情境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此方法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志亚.谈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J].东西南北:教育,2018(06):347-347.
[2]杨文昭.如何打造初中英语高效课堂[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7(05):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