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兴趣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9-11-26 13:10胡敏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12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兴趣教学小学语文

胡敏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师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经验,在教学中通过编演课本剧、引导学生竞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等手段,建构小学语文兴趣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现分享如下。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学生为本;兴趣教学

教学的重点是学生,难点也是学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者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效率。小学生活泼好动,关注力和耐心不够,常常会缺乏持久的学习动力,如果不能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渴望,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便会大打折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可借助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始终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持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有效编演课本剧

小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希望通过“角色扮演”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依托教材,适当通过编演课本剧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开展游戏化教学。编演课本剧一般不需要太多繁琐的道具,也不需要复杂的现代信息教学技术,而是依托课本,用课本剧模拟情境,让学生置身在特定的氛围之中,亲身感受课文中的语言和情感,在满足展现自己愿望的同时,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讲授《陶罐和铁罐》一文时,我安排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陶罐”和“铁罐”。第一步:引导学生课前认真读文,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第二步:以5人小组为单位各自制作简单道具并练习表演。表演前教师强调表演要以课文为基础,可适当增加台词和动作,也可根据课文进行故事拓展、续编。要求将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第三步:各小组分别推荐两位同学上台汇报表演,同时组织其他同学对“小演员”评分,选出优秀表演者并予以奖励,这样能激发学生参与编演课本剧的热情。如此一来,学生对人物形象特点和思想情感的把握能更加自如、深刻,此举也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二、充分开展竞赛活动

小学生竞争意识较强,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可。教师可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创设竞赛活动,激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知识。教师平时要做好学生发言和学习效果的统计,并进行评比,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促使学生充满兴趣地投入到课堂讨论和竞赛活动之中。孩子们在你追我赶、争前恐后的氛围中,自然能学好语文知识,教学效果也会水到渠成。

语文教学一定不能生硬地灌输,而要给予学生思想和智慧碰撞的机会,尤其是对于原本比较枯燥的学习任务。如针对《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的学习,我组织了一次“传统节日古诗诵读会”,教师做场外指导,对断句、音色、抑扬等问题进行指导,学生参赛报名,确定朗读诗歌,布置好黑板和讲台,让参赛者进行比赛,师生一同评选,选出一二三等奖,并进行一定的奖励。原本枯燥的古诗诵读环节,变成了充满竞争氛围的比赛,学生不再被动参与,而是积极投入。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促使语文课堂走向了高效。

三、依托小组合作学习

孔子曾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群学是一个高效的学习模式,可以激发学习者无限的智慧,高效达成学习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鼓励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实现组内学生的互帮互助、相互启发,组间学生的争鸣碰撞、学习竞争。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既扩大了学生参与学习的面,又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增强,学习也变得更加自主,整个课堂充满了和谐的氛围。

如在讲授《小真的长头发》一课时,针对“小真对头发进行的想象”部分,我引导学生组建合作小组,对“小真的长头发都可以干些什么”这一全文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我指导每个小组先选出记录员和发言员,接着小组围绕刚才的问题开展讨论活动,形成了讨论结果后,由发言员展示,最后由记录员将本组观点记录下来。通过合作學习,小组成了学生学习的载体,形成了群策群力的氛围,集合大家的智慧,对学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加以解决,学生对这样的学习充满兴趣。

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疑问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心中有了疑问,学习才有动力。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和探索。因为小学生知识储备有限,生活经验不足,所以对课文的理解很难达到透彻的程度,如果教师不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那么学生往往会浅尝辄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要善于抛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可以创设自由提问、独立思考的课堂氛围,对那些能够提出一些建设性问题的孩子,教师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对于教学重难点问题,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如在学习《童年的水墨画》一文时,读过课文后,我创设了一些问题:课文为什么要分为三个小节?“水葫芦”指什么?“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以此鼓励学生从主题意蕴、文本结构、表现形式等角度回答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要善于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兴趣为中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建构充满趣味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

【参考文献】

[1]郑学霞.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J].甘肃教育,2018(12)

[2]郑丽玲.以兴趣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J].学周刊,2019(7)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本兴趣教学小学语文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