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曙
【摘 要】新课改实施之后,初中物理教学提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探究式教学,有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重点对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能进一步深化物理教学改革,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环境下,探究式教学在教育领域中受到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物理课堂上应用这一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主体参与度,激发了学生兴趣,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得以发展和提升。同时,有效活跃了物理课堂氛围,打破了枯燥无味的物理课堂,提高了物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全面的发展。为进一步发挥出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价值,笔者从探究式教学概念着手,对如何将其有效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分析。
一、探究式教学相关概述
探究式教学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知识点探究与分析为主,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消化和理解,并以探究式实验来剖析概念,形成科学素养,帮助学生记忆。探究式教学方式不同于普通讲解式教学,它不是填鸭式,也不是单向的传输,而是强调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师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得出结论。开展探究式教学,学生首先要参与到探究和思考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释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有效体现,让学生在知识点探究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相关教学内容,以有效达成课堂目标。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强调对外界物理知识的探索。应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就能充分实现探究这一目的,能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物理知识,也能使学生更好地关注生活,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基于实际生活展开探究式物理教学
要想使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参与到探究之中,才能真正实现探究教学。生活是最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场景。所以,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以此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和主动性,以有效发挥探究式教学法的价值。例如,教学“浮力”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假设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掉进河里之后,他会怎么样呢?这一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学生会回答“沉下去”,教师可继续提问,“如果给他一个救生圈,又会怎么样?”“不会沉下去。”接着,教师可继续追问:“为什么这个不会游泳的人抱着救生圈就不会沉下去呢?生活中的船和木块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之上呢?还有潜水艇为什么有时可以在水面上航行,有时可以在水下航行呢?”这一系列和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便可由此引入“浮力”这一知识点,使学生在与生活相关的问题下对新授知识产生亲切之感,从而对这一课时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在讲授浮力大小时,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探究,可先让学生体验到浮力是有大小的。在大的塑料袋中装满水,让学生将它从水中慢慢提起,体会上提过程中的感觉,为探究浮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埋下伏笔,以便于后面探究过程的开展。
(二)基于实践操作展开探究式物理教学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实验是物理教学中最常见的手段。教师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可借助物理实验来全方位地激活学生的感官及思维创造能力,让其在实验中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同时。要引导学生在实验中遵循科学探究的步骤,注重实验的严谨性,尊重客观事实。教师应适时引导,放开课堂,让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成为学生自我探究的过程,进而真正实现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例如,教学“大气压强”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先为学生展示一个“瓶吞鸡蛋”的小实验,通过“鸡蛋从瓶口进入瓶子”这一小实验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然后提出问题:这小小的瓶口,究竟为什么能够吞进一个鸡蛋?借助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的探究欲望带到顶峰,之后展开大气压强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进行探究与思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教材之中的知识变成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更好地领悟相关知识点。例如,在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探究课教学时,教师可首先让学生用凸透镜观察近处物体或远处的物体,总结得到什么呈像,从而发现问题,并让学生自己提出合理的猜想,利用器材,遵循使用规则,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讨论出的探究实验方案与步骤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验中记录数据,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影响因素。这样,学生能在具体的实验探究中掌握科学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也能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三)基于思维能力培养展开探究式物理教学
探究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问题的发现、研究与探索来获得知识,同时实现技能的有效提升。所以,教师在应用探究式教学进行物理教学时,可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思维能力培养这一目的展开探究式物理教学,以此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探究空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探究讨论交流之中。例如,教学“磁生电”这一课时内容时,教师可首先提出问题:前面我们通过奥斯特实验学习知道电能够产生磁场,那么磁声能否产生电呢?并给出上一节课的实物图,然后引导学生大胆猜想究竟要怎样借助磁场获得电流呢,怎么知道已经产生了电流,逐步引导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设想与猜想中进行探究与思考,这样能进一步发挥出探究式教学法的价值。
(四)基于科技制作展开探究式物理教学
探究式学习不仅存在于课堂上也存在于课后,有效地应用,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探究式教学的有序开展与应用。例如,在学习完“声音的特征”后,教师可布置后续任务——探究声音的音调与器材的哪些因素有关。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乐器,且能改变音调,此举降低了探究难度,却未降低教学质量。学生会从生活中找到灵感,一部分学生会模仿制作琴弦、笛子等,一部分学生会创新,通过更换材料制作吸管哨子,他们在“发明”的过程中会发现改变空气柱的长度,改变琴弦粗细、长度、松紧等,都可以改变音调,从而有效解决比较棘手的问题——声音的音调与器材的哪些因素有关。将探究式教学用于生活,要求教师有睿智的眼光,正确的思维,以科学的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适应时代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意识到这一教学方式的价值,结合实际情况有效地将物理教学内容与探究式物理教学相结合,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刘喜贵.浅谈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34):172
[2]孙勇.浅析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5(7):223
[3]林波.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學方法[J].学周刊,2017,14(14):78-7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