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景观生态规划评价
——以广州市为例

2019-11-26 05:39
城市建筑空间 2019年10期
关键词:广州市绿地斑块

姚 瑶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10)

1 地理位置

广州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南部极为重要的特大型城市,在整个珠江三角洲中起到了辐射性作用,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又与东莞及港澳地区相邻,可视为我国地理位置上的南大门。

2 广州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评价

2.1 景观要素

为推动研究的顺利进行,本文对广州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加以分析,以此为基础对城市用地类型做进一步选择,同时对广州7个区展开了绿地利用数据分析工作。

基于对广州市绿地利用数据的分析可以得知,越秀区、荔湾区和海珠区的占地面积相对较小,这三大老城区建设时间较早,因此均表现为没有大面积绿地空间的问题,其绿地率都小于12%。而对于一些新城区,诸如番禺区,其绿地面积占比高达46.5%,已然成为广州市所有行政区中最大的一个。总体来说,番禺区的用地状况较为合理,其内部的绿地使用具有规律性与可行性,充分彰显各区域用地功能差异化的基本特性。

2.2 数据分析与对比

2.2.1 景观多样性特征

在展开有关景观总体特征分析时,需要基于Shannon多样性指数而实现,如果得到的多样性指数越高,则对应的景观类型则越丰富。在七大区中,以荔湾区的多样性指数最为突出,其高达1.558;相比之下,黄浦区在此方面表现最差,甚至小于1。在整个广东省内,城市多样性指数达到2的共9个城市,广州位列其中,且指数为2.005,属于中等水平。

2.2.2 景观优势度特征

基于优势度指数,可以良好地反映某一区域内所具备的景观在整个大区域中的权重情况。在非特殊情况下,伴随着景观多样性指数的提升,对应的优势度指数则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这意味着景观种类更加丰富,其分布具有更强的均匀性;将广州与其他城市进行对比分析得知,其各个行政区的数值普遍较低,并未出现明显的部分景观主导问题。

2.2.3 分维度特征

关于分维数的取值,其通常介于1~2,如果该值越趋近于1,则对应的斑块将更具规律性,换言之,如果斑块足够简单,则表明更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当该值达到1.5时,可以发现地区斑块形状表现出复杂的特性。基于大量的数据对比可知,广州中心城区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景观复杂差异化特性,这意味着人类的活动极易给区域内的园林绿地造成不良影响。

2.2.4 聚集度与破碎度特征

为更好地衡量各斑块类型所具有的非随机性,引入了聚集度及破碎度两大指标,对于某一景观而言,若其由多个离散的小斑块构成,对应的破碎度将处于较高水平,显然聚集度将会下降。自21世纪以来,广州地区的破碎度正表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着人类的活动正在给景观带来愈发严重的影响,土地利用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碎片化特性,致使区域内斑块分布缺乏层次感。

3 基于AHP方法的城市景观生态评价

3.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1)自适应性原则 可以完成对不确定性程度偏高的景观层次的生态分析工作,但在此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不同阶段所带来的影响,需要为之选取最适宜的方法,而这也正是自适应性评价的核心思想。

2)整体性原则 指的是在某个区域内展开综合性研究,对景观中的异质性地表镶嵌要素展开大量的分析工作,同时明确人类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3)可操作性原则 表现出很强的通用性,同时在应用时灵活度也较高,与此同时参数易量化,且分析过程更直观。

3.2 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本次研究工作中,所使用的指标为具有协调性的综合指标体系,其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3.3 指标权重的确定

基于AHP方法,一方面可以确定出具体的指标;另一方面则可以展开有效的权重确定工作。城市景观生态评价指标权重总排序如表1所示。

4 广州市景观生态规划成果

4.1 基于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规划框架

图1 城市景观生态指标体系

表1 城市景观生态评价指标权重总排序

传统方式下绿地系统规划局限于区的方式已经得到改善,当前广州市的建设工作已将重心转向统筹全市的生态绿地资源,整个绿地系统共分为两大部分展开:①城市建设区绿地系统 其充分保留了传统的规划特性;②市域生态绿地系统 规划工作时,重点围绕生态控制线及生态公园两大环节展开。在进行公园绿地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城乡空间布局的均衡性,以中心镇的建设为指导展开,任一乡镇都规划一座综合性公园,并且以实际人口为基准位置增设一个社区公园,创建出了乡村绿地建设模式,将公园绿地建设工作覆盖面扩展到城乡群体之中。

4.2 建立三层次生态控制手段

4.2.1 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生态本底

以用地生态评价为指导,做好对区域的划分工作,从而得到禁建区、适建区及限建区三大部分,这样的方式突破了传统工程地质的束缚,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资源的实际承载水平,对城市规模及空间布局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处理。在此次建设工作中,将自然保护区、农田保护区及森林公园等一些重要性生态斑块作为基本生态控制线,以此为基础展开城市建设工作。

4.2.2 构建“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渴望以便捷化的方式获得休闲场所,享受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此,三级公园体系则尤为重要,其可以建设出网络化的公园布局,显著增强公园的共享性与舒适性,正好契合了当前人们对于绿地的需求。在展开城市建设工作时,应建立在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评估的基础之上,并深入实际展开大量调研,以此为指导进行三级公园体系的规划。

4.2.3 将绿道规划纳入绿地系统规划

绿道是一种典型的线性绿色开敞空间的形式,其建设大多沿着河道、山脊等自然生态展开,可以满足人们的步行及骑行需求。通常情况下,绿岛外围还可以建设出生态敏感区。在此次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中,绿岛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其以绿地为主要空间载体,兼具休闲、运动等多方面功能,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场所。基于区域绿道及城市绿道,共同联动从而得到城乡一体化绿道网络,这也成为广州市保护生态环境的核心载体。

4.3 建立绿地系统分层次管控体系

在当前的城市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绿化目标实现难度大的问题,对此也针对性地提出了绿地系统分层次管控体系,将行政区作为基本单位,从而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此后规划各个单元,这样逐层分解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推动绿地总体目标的开展与落实。在此过程中将人均公园绿草地面积作为指导指标,综合考虑到500m绿化覆盖等方面的需求,从而对公共绿地做进一步的控制与引导处理,通过逐层分解的方式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由此增强绿地规划的可操作性。

5 结语

本文以广州市的生态城市建设工作为背景,围绕其景观生态规划评价工作展开探讨,联动了城市区域的生态斑块,打造出高度复合型生态系统,从而达到优化整体结构的效果,增强了城市景观的功能性,为居民的健康生活提供了基础的空间支持,而此举也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猜你喜欢
广州市绿地斑块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