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小剂量川芎嗪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50例临床观察

2019-11-26 08:27高爱民许云鹤王宁钱倩齐伟静刘永刚任翠剑
山东医药 2019年28期
关键词:川芎嗪酚酸脑血管病

高爱民,许云鹤,王宁,钱倩,齐伟静,刘永刚,任翠剑

(保定第一中心医院,河北保定 071000)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类疾病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流灌注降低,引发供血不足,脑组织坏死及功能丧失。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复杂[1]。脑血管疾病中60%~80%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致死率高等特点[2]。丹参多酚酸为丹参中的水溶性活性物质,在临床中主要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川芎嗪是川芎的有效成分,为一种生物碱单体,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3]。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们采用丹参多酚酸联合小剂量川芎嗪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45~75(57.4±5.0)岁。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参考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会议制定标准《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要点》[4],主要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进展性卒中、完全性卒中、边缘区梗死和腔隙梗死。患者均通过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脑动脉造影及结合临床症状确诊。排除心源性栓塞、出血性卒中及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和资料不完整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8.4±5.4)岁;试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7.3±4.2)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实验内容了解。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包括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及支持对症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丹参多酚酸治疗,采用100 mg丹参多酚酸(天津天士力之骄药业有限公司)溶解于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维持2周。试验组接受丹参多酚酸+小剂量川芎嗪治疗。丹参多酚酸治疗同对照组,川芎嗪治疗采用160 mg川芎嗪(上海现代哈森药业有限公司)溶解于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维持2周。

1.3 观察指标 记录治疗前和治疗结束6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NIHSS评分越低神经功能越佳,BI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佳[5]。治疗2周后评定疗效,依据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NIHSS评分减少91%~100%为治愈,NIHSS评分减少46%~90%为显效,NIHSS评分减少18%~45%为有效,NIHSS评分减少低于18%或增加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人数×100%。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6个月,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1、3、6个月,取患者静脉血,待凝固后,3 000 r/min离心分离血清,ELISA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统计两组不良事件(ALT增高、AST增高、过敏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I评分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分别为(21.29±3.26)、(21.33±3.20)分,治疗后分别为(6.33±0.76)、(12.74±1.39)分,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降低(P均<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比较,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BI评分分别为(31.99±4.40)、(33.05±4.45)分,治疗后分别为(85.13±9.43)、(67.32±7.83)分,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BI评分均升高(P均<0.05),两组治疗后BI评分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6.0%;试验组治愈13例,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2.3 两组血液流变学比较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全血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后全血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均下降(P均<0.05);治疗后,试验组全血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bP<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dP<0.01。

2.4 两组治疗前后CRP和Hcy比较 对照组和实验组血清CRP、Hcy随治疗时间延长均逐步降低。试验组治疗3、6个月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治疗1、3、6个月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

2.5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发生ALT增高2例,AST增高1例,过敏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0%,试验组发生ALT增高1例,AST增高2例,过敏反应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0.0%。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RP和Hcy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由于其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死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116/10 000,致残率约为75%,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生理、精神心理和经济负担[9]。由于大脑没有能量储备,当机体脑部组织发生缺氧后易造成神经细胞发生肿胀、变性、坏死等,从而易引起以神经细胞发生肿胀、变性、坏死、凋亡等[6]。多数缺血性脑血管病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受损或缺失。

丹参为传统中药材,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7]。丹参多酚酸注射液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可溶性物质,以丹参多酚酸为主要成分。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多酚酸具有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应激、清除自由基、抑制炎性因子等诸多药理作用[8]。丹参多酚酸盐可保护脑血管缺损后再灌注的损伤,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9]。川芎为是临床常用活血化瘀药,其组方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与通窍活血汤等均可用于缺血性脑中风[10]。川芎嗪为川芎主要有效成分,广泛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现代研究表明,川芎嗪可改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器官,提髙脑血流量,针对血小板凝集、脑血流、抗炎、抗自由基、抗氧化、调节、抗细胞调亡等方面发挥药理作用[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可增高患者总有效率,NIHSS评分和BI评分改善更为明显,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均下降,血液流变学改善明显。

目前的研究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炎症疾病,炎症反应可导致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从而诱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大量研究表明,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的敏感标志物CRP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4]。Hcy是人体蛋氨酸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中间产物,可能与影响机体血管的收缩功能关系密切。研究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与血浆Hcy存在一定相关性[15]。本研究发现,试验组治疗1、3和6个月血清Hcy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联合用药降低血清Hcy和C反应蛋白的效果更明显。此外,联合使用小剂量川芎嗪治疗并未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丹参多酚酸联合小剂量川芎嗪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小剂量川芎嗪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患者血清Hcy和CRP蛋白,且较为安全。

猜你喜欢
川芎嗪酚酸脑血管病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丹参中丹酚酸A转化方法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可行性探究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28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措施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