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亚鶄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幼儿园,云南 丽江 674200)
立足幼儿生活环境发现、挖掘与利用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民俗民风中所蕴含的教育资源,整合并转化到幼儿园课程之中,既有利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逐渐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幼儿生活、贴近自然,又有利于促进幼儿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并增强对社会与自然的感知与了解;同时也利于教师建立正确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观,能基于幼儿生活经验从自然和生活中取材组织教育活动,从而建构出富有民族特色、个性化、多样化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
主要通过上网、查阅图书资料和深入家庭、探访文化艺人等途径,搜集具有民俗民风特点文化资源。在搜集的资料基础上,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民俗民风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逐步确立了选择具有族文化资源的标准:一是生活性,所选择材料必须贴近幼儿生活,利于幼儿身心发展,适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二是有“儿童趣味性”,具有对幼儿的文化教育价值。
按照选择标准,结合幼儿好动、好奇、思维具体形象、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特点,筛选课程内容。在民族饮食方面选择了幼儿喜欢的特色饮食,例如,在云南德宏或西双版纳可选傣族家的手抓饭、傣味菜;在新疆可选维吾尔族的烤全羊、烤包子、馕、曲曲、奶茶;藏族家的酥油茶;回民不吃猪肉、而他们家的油香却是一种特别的面食制作,非常好吃还具有带上吉祥的意思;新疆物产丰富、盛产瓜果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农作物、动植物等,孩子对这些充满了兴趣和探索欲望,因时因地地利用季节作物,发现、挖掘、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来展开教育活动;也可开展教学活动《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了解新疆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容易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科学的情感。这些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教育资源,更能体现出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和乡土化的特点。
推进幼儿园、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始终是幼儿园教育的主旨.对幼儿终身发展有价值的家庭、社区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教育合力,能有效保证地方文化的教育性以及传承性.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父母在幼儿成长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构建良好的家园共育协作关系至为重要,例如,发动组织家长与幼儿园一起创设具有民俗特色的环境和活动区角以及操作材料,利用家长的特长让幼儿感知、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通过定期亲子活动或艺术开放日活动,请家长到班级了解民族艺术活动开展的情况,促进家长了解多民族艺术教育活动,形成对幼儿园教育的共识等。
首先要确立教育目标,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行性、突出重点、兼顾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同时要从态度、情感、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对幼儿进行综合教育。其次是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将挖掘出来的教育资源进行教育价值的判断,根据教育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例如,参观法、谈话法还是实际操作等。再次是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操作材料,将具有民俗特色或者民间艺术特色的教学活动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得到体现,使幼儿获得亲近感和深刻感知认识。最后,要善于了解和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和需要,坚持以“幼儿为本”来设计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主要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户外体育活动.对于民族特色教育活动也需要根据教育资源特点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例如,结合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内容、要求,可以在幼儿来园、离园中进行礼仪教育一样,将不受时间和场地限制地、简便地将民间游戏灵活用于区域活动中,将以锻炼大肌肉为主的民间体育游戏融于户外体育活动中等,可以进行民族主题综合活动,教师可以围绕某个主题进行集中学习、了解和体验等.例如,组织开展主题教学活动《认识纳西族族节日— —三多节》、《他留乡的梨花节》。课题班教师或委托家长带幼儿前往实地参加过节,感受气氛,更重要的是各民族小朋友之间呈现了友好、礼貌、尊重,相亲相爱的友爱氛围。
在课题探索研究中,幼儿园很多老师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创造性地探索、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教育效果.例如,有的教师舞蹈功底扎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选择适宜幼儿学习音乐进行编创,展开纳西舞蹈、他留族集体舞。.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活动中的运用,往往能集声、像、字画动态显示为一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达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得幼儿容易理解接受,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兴趣。例如,课题组在开展美工他留人家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景化的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同时、教师拍摄、录制VCD片。信息技术手段的充分合理运用,将对地处偏远、资源匮乏、相对闭塞的边远农牧区少数民族幼儿园提升保教质量、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起到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民族艺术是值得传承的艺术,也是一种丰富多彩的艺术,可以说是值得我们去挖掘和收集的艺术,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去完成这项使命,幼教工作者更具条件把它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把它更好地传承给下一代,不让这璀璨的文化被丢失和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