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则阳
(甘肃省华亭市西华初中 甘肃 华亭 744100)
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相对以直观和表象思维为主,且不同历史时期内容有着相似之处,只要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便可轻松学好初中历史。所以,笔者认为教授具体的历史知识点,不如教授其学习历史的学习方法。
1.1 重视目录的作用。目录是教材知识体系的主干,利用好目录学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有些学生却忽视了它的作用,导致知识掌握得不够系统,学习效率底下。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利用教材目录,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和基本线索,结合教材内容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也可以把握历史专题知识体系,从而进行历史专题学习。一经目录顺序归纳,该专题历史知识体系的内容及其阶段划分就一目了然了。例如我们在学习部编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结合目录我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新中国成立时,为巩固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经过阅读,学生就可以知道为巩固新政权采取了三项措施:即西藏的和平解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和土地改革。由此可见,利用教材目录进行历史专题学习,既便于专题知识的梳理和归纳,构建专题知识体系,明确专题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进而归纳阶段特征,这是一种提高复习效率的便捷学习方法。
1.2 重视课程标题的作用。课程标题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它会人被称为是课文的“题眼”,反映的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它通常是课文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或浓缩。因此,理解或读懂课文标题有助于我们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和情感倾向。我们以部编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为例。第3课的标题为“盛唐气象”。当我出示标题之后,随即发问:盛唐气象,盛在哪里?呈现出了哪些气象?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兴趣乍起,急忙翻书查找线索。经过翻阅,学生找出了课本中的几个小标题,如: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等则是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概述法:概述法指的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概括或讲述,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历史发展的全面貌和基本线索”。对历史的讲述,其实都可以说是概述,但这里所说的概述是从讲述法的范畴而言的。概述可以没有有情节,也不刻意强调形象化,只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用简单语言讲述后,有条理地说明历史发展的过程或历史现象。
2.2 纵横联系法是指为让学生把握事物发展内在联系,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能促使学生通过学习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克服概念不清,记忆混乱的毛病,在教学中运用纵横联系的方法。纵向联系法是指将同一类的内容按照不同的时期进行前后联系。例如在甘肃省平凉市2015年初中毕业会考试题中有一道这样的习题:请用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之后,为改变我国农业落后的现状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为:①1950——1952年的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②1953——1957年三大改造,农业方面主要是引导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行改革开放。其中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道题就属于纵向联系的一类题型。横向联系是指同一时期各种经济现象(如农业,手工业,商业)之间的联系。例如我们在学习某一个时期经济现象横的联系时,要说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如:由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产品有了剩余,使得一部分人从农业中脱离出来,从事手工业,商业等活动。由此可见农业是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基础。反过来,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又会推动农业的进步。
2.3 图示法:图示法又被称为图文示意法,它是运用各种符号,数字,图形,词组等形式传递历史知识信息的媒体组成简明图示,借以表达历史概念,认识复杂历史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我们在讲到1950——1952年土地改革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土地改革的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面积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的状况。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于这种现象用文字的表述相对比较抽象,然而用图示的方法就简明扼要的多了。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类似的学法指导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较好方式,同时也受到了我们历史教师的重视。这些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这些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断地尝试和应用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及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