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从“他者”转向“我者”

2019-11-26 19:42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实验小学韦艳青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29期
关键词:他者校本教研

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实验小学 韦艳青

目前的生源现状、家庭教育环境无法改变,百年老校陈旧的客观环境也只能在规划逐步实施中慢慢改善。教师的平均年龄达43周岁,评上职称的“满足感”、工作情绪的“亚状态”、知识结构的“失衡态”、家庭生活“重负荷”等原因都导致了多种多样、隐性显性的“高原现象”的频生。如何突破外在与内在所累积而成的困境和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百年老校目前必须要深入思考以及探究的课题,更是要真正走上实践创新的发展道路,将解决方案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进行验证。

在不断的梳理与思考中,我们认为学校需要建立一个强大而完善的自身造血系统,以发展的方式解决发展的问题。我们以“共识+共行”为路径,实践“从他者转向我者”的校本教研策略,回应校本教研的价值和意义。

一、共识——以价值重建开启“他者”与“我者”的对话

在一系列的教改实践活动当中,我们能够清醒地意识到,教师的专业性不能从单一操作方面准确界定,甚至也不能满足于在衡量的计量表中加入所谓理念建构的元素。要推动教师的专业化进步,需要做的是持续性,反观专业本质,在思想认识方面进行转变,了解客观世界的具体需要,即必须不断地与文化进行连接、印证。所以,我们重点做的是指导教师梳理和真正掌握教育本质,促使教师积极拓展延伸学科内涵,推动教师自我提升职业的认同感和成就感。

1.教师即研究者

很多校本教研往往把培训者和受训教师对立起来,即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教师只是一个“提线木偶”般的学习者,这样教师就学得比较被动,而且存在“一刀切”的弊端。我们认为必须破除这种观念,“高原期”教师所处的年龄层是“成就”一番事业的最佳时机,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特别倡导的一点是让教师转变对自身角色的认知,调整角色,将自己打造成为合格的研究者,将学校当作是个人的研究中心,将教学课堂当作研究室,将研究与工作彼此渗透。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学得深、学得透,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实践反思即成长

针对教师安排的培训事项多种多样,但是最终的效果却不够明显,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关注理论知识的获取,出现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教师培训不能只是理论上的培训,应该在实践内化过程当中转化成为我者的深刻体悟。加强对理论的应用,并在实践中进行理论验证和反思,才会真正提升问题理解能力,在丰富的实践和经验累积当中感悟与收获“我者”的点点滴滴,这才真正有收获。因此,我们在校本教研中,特别强调教师的参与、体验、探究、经历。

3.一切为了教师发展

校本教研存在的重要价值应该是为教师解决各种问题创造条件和提供更大的可能性,万不可将主持者的主观臆断强加在教师身上;调动教师的参与积极性,确立教师的教研主体地位,让教师在情感与认知彼此促进的环境当中研究和进步,这样教师才会真正发展,并更具有发展的潜在性。

二、共行——以三级教研实现“他者”与“我者”的转化

我们从“每一个人都是一份资源”的角度去挖掘教师内在的价值,在对不同层面中教师的潜在状态及发展可能性有一个清晰的分析与把握后,集聚一切资源,做实校本教研,将在“他者”场域学到的实践性知识转化应用到“我者”场域的问题解决中来。

基于“转化”的价值取向持续渗透于我们的三级教研中,我想转化什么、该如何转化、哪些转化变成了自己的东西,这些反思要让教师在教育行为、教学细节中渗透,使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得到恰当调整,积极吸收他人的相关经验。

1.校级散点聚合式教研

教育实践之中走入一定的困境,遇到较大的难题都是不可避免的,想要突破这样的障碍,就要把内在需求作为重要突破口。因为内在需求除了可以提升教研效果之外,还能够在一定条件的支持之下实现转化,生成新需求,构建良性循环。我们实施了“内引外联”,内引——引发教师发展内需、引导科组自主研究;外联——联络专家、联合学校,让名师优师带动课堂,让我们的课堂产生思想。培养教师开门研课的心态,这样老师的视野会开阔,也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才有奋发有为的方向。我们期初整体策划校本研训,有明确的研究意图,汇总成活动一览表。

形成散点聚焦,内外多层次、多向度的过程互动,过程中设计每位教师的参与点,形成“共识——行为跟进——进一步认识——改进或巩固”的螺旋上升,实现资源有效共享,不断地创造更大的研究价值。

2.组级重点聚焦式教研

教研的过程就是带着问题和研讨内容产生关联的一个实践过程,最终究竟可以获得怎样的效果,主要看教师个人问题能否在教研活动当中得以顺利解决,是否出现新问题等。因此,我们树立起点意识,突破薄弱发展点。每一学年都是新的起点,各学科组梳理以往的研究成果,通过理论阐释分享固化,形成校本经验;同时,寻找一个关键薄弱点,以“问题解决式”作为新一轮深入研究的课型和专题来重点突破。

围绕“如何实现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的开发与转化”这一核心问题,各教研组在教学实践和反思中加深理解如何变搬运式为育人式设计,如何变点状式为结构式设计,如何实现变单向式为交互式过程等问题。每学期各学科围绕核心素养确立教研重点,以聚焦式研究展开有针对性的突破。

为放大聚焦式研究价值,我们践行“一人上课,多人共成长”的磨课方式。团队的反复研磨,不仅是磨一节课,而是研磨一个教师团队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从教材解读、活动设计,到课堂初建、重建,学科核心团队群策群力,每个人都不断与其他人交换经验,提出问题、反馈、引申、修改、碰撞,在集智中突破成长瓶颈。

总之,基于转化的校本教研是构建学校学习、实践共同体的重要的行动指南。教师只有将个人充分融合于“他者”中,有效吸取被当作“他者”的东西,并且融入“我者”的生命中,才能不断提升自主驱动核心改进能力,从而回归校本教研、提升办学内涵的责任属性。

猜你喜欢
他者校本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他者”眼中的“她者”
“莉迪亚死了”——《无声告白》中他者的悲剧解读
他者视域下曹保平作品的文化反思
为“他者”负责: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