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桐
(深圳市龙岗区南湾学校,广东 深圳 518114)
小学生思想活泼,具有积极探索的好奇心,教师要从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调整入手、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增加美术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现代教学新形势的目标。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教学相长、互相促进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朋友和合作者,与学生平等对话,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小学生认为教师就是权威,自然也就存在畏惧感。在这种心理作用下,教师说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说画什么,学生就画什么,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影响了创造力的发挥,完成的画作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没有特点,没有自己的想法,失去美术作品应该具有的生命与活力。相信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者是不愿看到这样的局面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引导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自己的设想,把这种设想尽可能地表现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并通过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在这样的创作过程里,学生的身心是完全放松的,是完全投入的。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了,整个课堂中学生表现活跃,学生画出大量作品,教师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展示、鼓励和指点,赞赏学生作品的创意,让学生收获被肯定的喜悦,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学生只有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并以兴致勃勃的状态投入时,他们的观察能力才能变得敏锐起来,他们的思维才能变得敏捷起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得以完全发挥出来,他们的个性才能得以彰显。所以,让学生对美术、对美术课感兴趣,是美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美术教师必须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学地快乐,学地主动,学地有效。善于用生动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有效途径。无论是提问语言、肢体语言等,都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而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譬如同样是描述课间生活的漫画,若是用“你觉得哪个画的更好一些?”不仅达不到要求的效果,甚至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反,如果是用“你们觉得哪位同学笔下的课间生活更加有趣,更让你向往?”则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让学生谈出自己心中的课间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对下一步的改进更有帮助。用好图画这个形象化教学的有效手段。在讲颜色的冷暖时,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教师分别用冷暖两种色彩画了两幅画,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对这两幅画的感受。有的同学说:“以红,黄为主的画使人暖”,有的同学说:“以蓝,绿为主的画使人冷”。就这样通过创设画面情境把抽象化的知识变成了生动的画面。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欣赏课堂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加深学生的知觉感受,感受到作品背后艺术家想要抒发的情感,获得丰富而又独特的审美体验。学生在接受了“看”、“说”、“写”等各种欣赏学习体验之后,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创作表现,也是对艺术家作品的表现形式和隐含情感的一种很好的深化理解的方法。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偷懒”,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做,做久了就自然养成了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这里说的动手表现并不是说要学生单纯模仿,而是在理解作品的表现形式、创作思路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比如在欣赏凡·高的《向日葵》后,学生也可以用同样奔放大胆的笔触和高纯度的色彩创作一幅画,表达自己的情绪。学生在进行了这种建立于艺术作品中的体验活动后,再回过头来看艺术作品,会有更深刻的认知理解,体验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在情感上和艺术家产生共鸣,进一步把自己已有的知觉经验和艺术作品的主题相互融合,形成新的知觉心理体验。教师可以把学生创作的作品和艺术作品进行比较,比较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既是对艺术作品再一次的知觉体验,更是对自己作品的一种反思,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语言,加深对美术创作的形式和手段的理解。
简而言之,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紧跟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美术学科教育肩负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活动始终要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那么这肯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