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强
(江苏省宿迁市南师附中宿迁分校 江苏 宿迁 223800)
小学数学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已经渐渐的脱离了传统教学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现阶段的小学计算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学生的数学计算基础较为薄弱,对于计算法则记忆不牢固,计算乘法口诀容易混淆,并且由于大量的实行笔算所以学生心算能力较差。这些情况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长此以往随着数学课程难度的加深,运算变得越来越复杂,将会给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带来阻碍,并且会使得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兴趣,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教师能够积极的采用形式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在教课的环节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引导。另外,还需要教师能够考虑到学生能够接受知识的难易程度,在教师的教课环节如果选择教学例题过于简单那么就不能够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太过简单的计算不能够激发出学生挑战心理。同时,教师在教课环节也要考虑到公式概念定理的枯燥性,需要合理的安排每节课中公式定义和有趣知识的比例,做好引导,保持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在小学数学中九九乘法表的教学是一项重点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但课程进度控制不得当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在教学环节尤其要注意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九九乘法表的法则,就不需要教师一直重复,3×4=12,3×3=9等比较简单基础的教学内容,这时候就应该逐渐引导学生自行尝试着了解、学习新一阶段的计算法则。
相对于书本上的知识、笔端的计算,亲手操作无疑能够更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记忆,并且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能够从多角度了解知识。
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在进行圆的相关知识及计算的时候,如果只是在黑板上进行圆的知识点讲解,那么就会显得较为枯燥乏味。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促使学生动手实践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要出内好相应的圆形模型以及圆形的纸张,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将这些教具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聚在一起用直尺等工具进行测量,此外还可让学生对纸质的圆形模型进行折叠,以发现圆的相应特点。在这之后,教师要将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总结出来的知识进行汇总,最终师生一道推导出圆的计算公式。
数学计算和生活有着极大的联系,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能够用到数学计算,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地将生活中的问题提取出来,在课堂教学中塑造出相应的教学情景模拟显示生活让学生进行解决,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并且因为这些问题是生活中的问题也能够让学生更有亲切感,也更容易理解问题。同时,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将教学中的教育难点变得更容易理解和解决。
比如,简单来说,生活中购买东西的计算是谁都需要用到的,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教学情境的模拟,由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在课堂开始之前准备好一定数量的纸本教具,在课堂上模拟纸本购买环节,提出“1个本3元,买3个本是多少元”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首先,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认知最主要的还是来自于教师在日常课堂的直接讲授。所以,为了实现授课过程的通俗易懂,教师要在熟悉教学内容,在深刻理解教学目的的状态下,使用规范、通俗以及自然幽默的语句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
例如,在日常的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使用“最小的整数就是0”这种以偏概全的非准确性术语或者是“这个直角没有画成90度”等违背矛盾定律的话术来实施数学教学,不仅无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误导作用。因此,应该注意使用合理的教学语言,来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在人的一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推进和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地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地转变。我们呼唤新型的计算教学,远离空洞呆板的说教,挖掘数学知识的人文性,力求在春风细雨般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使学生学得快乐、算得准确,品尝到思维的快乐、计算的快乐,从而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使我们的计算教学从枯燥走向生动,从平庸走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