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磊
(山东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学校 山东 滨州 256623)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而初中地理作为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学生自身发展、思想意识的形成有良好的积极作用。初中地理可以使学生养成爱护自然环境的良好习惯,还有利于学生自觉参与到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地理相关问题中,初中地理老师要真正实现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统一性原则,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一点一滴的地理学习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初中地理老师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不是快速的就能使学生形成了,需要初中地理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及时了解关注学生们的思想变化,学习情况,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地理教学计划,在无形中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身观、价值观。本文主要以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进行以下几点分析。
1.1 初中地理学科具有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特点。地理是文科中相对偏理科的学科,地理内容包含地理知识之外,还涉及物理、历史、数学等有关知识。初中地理是初中生第一次接触地理学科的学习,因此初中地理能培养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的形成,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是中学初级阶段地理课程的开展为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1]。
1.2 初中地理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集中体现。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初中地理老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在课堂中充当指引者和领路人的角色,转变师生角色,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素养作为地理教学重点内容,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总结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积极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地理知识的内容、让学生养成对事物和生活的正确看法,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真正体现人文素养的价值。
2.1 应试教育影响深重。在我国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使许多地理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为了更好的应对应试考试,在课堂中只是以单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画出书中的重点内容,凭借学生的单纯记忆,从而应付考试,初中地理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只是一味的被动接受知识,长此以往,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相对薄弱,而初中地理不作为中考考试的重点科目,使老师没有认识到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对初中地理的学习也一知半解,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目标成为虚设,没有体现人文素养的意义。
2.2 地理教学课堂过于沉重,与学生缺少互动交流。初中地理不作为中考的重点学习科目,使很多老师只是作为任课老师,课下根本不与学生交流,课堂上过于严肃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出现紧张感和压迫感,不能更好的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往往是老师说什么,学生就听什么,不敢问老师相关问题,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以至于地理课堂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大大减弱,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会使学生对地理学生产生厌学的思想。
3.1 运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初中地理自身就有复杂的知识结构体系,而地理中的地图、图表、相对抽象的慨念都是学生刚刚学习地理时,面对的巨大难题[2]。初中地理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借助信息技术等手段,通过运用文字、图片、影音资料等,将使一些抽象的地理事物概念、自然现象等展现出来,使学生更加直观立体的感受到地理的奥秘,加深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2 提高老师自身人文素养水平。初中地理老师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水平,始终以热情饱满的教学态度,对每位学生要持有爱心,认真的关心呵护每一位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老师们的用心,与老师产生良好的师生情感,有助于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的与学生进行师生互动,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只有老师不断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水平,使自身具备一定的教学组织、表达、反思能力,才能使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更好的投身于文化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中[3]。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只有老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不断的渗透人文素养,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与本班学习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适合于本班的地理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使学生发挥所长,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具有社会发展需要的品质,有利于初中地理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