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霖娜
(福建省泉州市西隅中心小学 福建 泉州 362000)
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是针对良好数学教育这一基本课程理念,依据教育方针对学生提出具有基础性、整合性以及前瞻性的数学教学教育要求,同时更是体现对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效果的本质要求。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工作中要求教师深度把握数学核心素养基本内涵并将其具体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通过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日积月累的锻炼和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一般来说,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载体是学生个体,是通过教师进行系统的教学,实现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体到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想象能力、直观的数学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数学分析运算能力等等。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还包括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实践能力,总体来说就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够运用数学思维去理解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够运用自身数学技能去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2.1 课堂教学结合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意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开展问题教学,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具有创新性的问题与数学见解给予教师积极的鼓励。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带领学生解决问题,在逐步深入的过程中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与交流。例如,在进行“加法交换律”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时,首先要求教师确定好教学目标,即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究交换律的规律,然后在新知识探究学习环节采用两组轮流竞赛的形式开展,确定好竞赛的内容以及规则后开始为两组出示题目:21+35、35+21,42+15、15+42,54+35、35+54...两组在轮流回答的过程中就会提出问题:“报告老师,两组的问题答案结果是一样的,不公平!”此时教师进一步的引导:“那你来说一下为什么结果一样?”此时学生很自然的就会联想到问题的本质原因:“虽然两组数的加数位置不一样,但是数字是相同的,所以计算的结果是一样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本质这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带动学生数学学习综合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意识养成。
2.2 积极构建探究型课堂教学环境,促进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将课堂教学的重点从以教师讲授为主逐步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向转变。因此,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求教师积极为学生构建探究学习的环境,通过具体的探究性问题以及解决过程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并运用适当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的提升与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提升。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课时时,传统教学一般会引导学生猜测圆的周长与哪些因素相关?以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等等,然后通过猜想设计验证方案,最终得到数学结论。这样探究学习看似增加了学生猜想以及验证的过程,实质上并没有给学生预留出质疑的空间:为什么要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验证过程中存在的数据误差原因在哪里?等等。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探究型课堂教学应该为学生预留足够的质疑空间与时间不断反思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如何有效保障测量数据的精准度?造成误差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减少误差?等等。
2.3 多元化教学,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进行课堂授课时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数学学习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联系生活实际,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圆柱体、圆锥体章节教学与复习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用纸牌“自转”的方式来获得一个圆柱体,或者为学生提供三角形的纸牌,通过“自转”获得一个圆锥体,通过学生实践操作来加深圆柱体以及圆锥体体积变化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最后在经过教师统一讲授,强化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程度,同时又能在多元化的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强化学生数学思维意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教育工作,同时,通过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直接反映出小学数学的教育本质以及教育价值所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总结晚上教学方法方式,在满足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引导参与学生核心素养建立与提升的过程,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