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小学教育,践行立德树人

2019-11-26 17:41:42
儿童大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行为习惯

苟 鑫

(重庆市南川区民主镇中心小学校,重庆 408411)

小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培养和道德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缺乏正确的思想引领和道德指导,就极容易受到消极思想的侵蚀,最终导致小学生的人格缺失和三观不正,为未来的成长之路埋下隐患。对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和班级管理活动中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成长,以德树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行为习惯和人格养成,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

一、立德树人的现实意义

立德树人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息息相关。一方面,小学生大多处于6-12岁的年纪,身心发育尚未健全,缺乏是非观念,因此,践行立德树人,有助于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小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另外,一方面,少年强则国强,重视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有助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的接班人。由此可见,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形势所需,也是发展之要。

二、提升小学德育水平的途径与策略

(一)源于生活,结合实践,强化学生体验

第一,开展多元化的体验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与其马不停蹄地说教,不如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验。教师可以借助特殊日子,开展主题体验活动,将德育渗透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第二,吸取传统文化,创新德育活动。以孝敬文化传承为例,可以利用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节日,引导学生回顾父母为自己做的最让人感动的事,弘扬尊老爱幼和孝敬父母的传统文化。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为父母或家中老人做一件事”,然后以图片、视频的方式上载到班级群里,调动学生们积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孝敬文化内化于心,促使学生真正地感恩父母,尊敬老人。

(二)课内渗透,课外开发,发掘学生潜能

将德育理念在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机渗透,采取多种途径,发掘和培养学生积极的创造欲望、敏锐的创新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实践能力。首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倡导趣味互动、自主创新、探究研讨等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和志趣。其次,要在各门课程教学的知识学习中渗透德育。比如,语文课可以通过颂扬祖国和家乡的美好、讴歌时代的楷模、展现人性光辉,培养学生爱国爱家、崇尚高尚的意识;美术课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关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等;道德与法治课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念和民族认同感等。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行为习惯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现代中医药(2022年3期)2022-05-30 08:48:00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6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18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16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18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40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22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20-01-06 03:23:10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