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小松
(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县庆中学 贵州 务川 564300)
现代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以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新时期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现代教育环境下的新型学习方式,其价值在于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主动参与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探究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此种情况下,积极探讨探究性学习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1 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最鲜明特征就是自主性,在现代教育环境下,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转变以往数学课堂填鸭式教学方式,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究活动,此时教师扮演领导者与引路人的角色,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主动参与,将数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数学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1.2 实践性。实践性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探究性学习的流程在于提出数学问题,引发学生质疑,之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经过分析和探索最终解决数学问题。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质疑和探究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数学体验,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巩固和数学思维的养成尤为重要。
1.3 开放性。探究性学习属于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模式,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性,鼓励学生多元价值发展,推动了学生个性化的成长。
2.1 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促进探究性学习活动的高效开展,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出发,积极创设现代化的探究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技能与数学基本思想有效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接受前人的思维方法,为中学数学课堂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创设数学探究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并以此为入手点,通过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推进学生独立且积极的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畅游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中的公式、例题转化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推理和解答,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中学数学高效教学的顺利实现。
比如在《中心对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数学探究情境,展示出两个三角形、两个圆形、两个长方形等,引导学生以给定图形构思有意义的中心图形,并附上幽默风趣的解说词,让同学们自主探究,看看谁的构思巧妙。通过此种方式,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被激发,主动参与到创意图形的设计与探究中。通过创设探究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数学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成就意识,对于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2 灵活运用教材资源,丰富数学实践活动。为激发学生参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灵活运用数学教材资源,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将学与做紧密融合,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比如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教学软件自行设计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2.3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构建独有数学知识体系。探究性学习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真知,进而构建学生独有的数学知识体系,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奠定优良基础。比如在平行线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纸上自行画出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之后在直线上任意取一个点,过这一点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让学生自己用直尺量一量,看看发现了什么规律?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数学实践,能够在探寻数学规律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独有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养成都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探究性学习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通过创设探究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数学教材资源的优化利用来组织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能够将数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进一步提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以及未来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