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工作问题探究及对策浅析

2019-11-26 23:35马炳彩
文学教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德育工作中学

马炳彩

品格是孩子一生成功的基础,初中生阶段应该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每一个细节来培养孩子的品行。为了能够让初中生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熏陶对孩子们学会遵守各种规矩,形成基本的认同归属感,孩子的健康成长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德育工作认识不足。由于教育评价体系的滞后,有些学校认为德育是一项软指标,智育是一项硬指标,德育工作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任课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是教书,对德育工作不主动、怕麻烦、不耐烦,这样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只有学校德育处和班主任在做,工作的力度跟不上,德育的实效性不够。

2.德育内容有失偏颇。有些学校对德育的管理只停留在对德育档案资料的收集上,对德育常规是否落实,德育内容是否科学则不太关心;有些学校把校园卫生清扫是否及时彻底、保持是否良好,寝室卫生内务是否合格等作为德育主要内容;有些学校把对上级部门的德育活动的落实情况作为本学校的德育内容,缺乏校本化、系列化的德育内容,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差。

3.德育工作方法单一。学校缺乏对德育对象新思潮的预见性,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德育工作缺乏规划,方法单一,缺乏“与生俱进”的有效德育手段,导致德育工作走过场;对学生的管理,以管代导,采取高压式教育,以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奖惩条例和老师的威严使学生服服帖帖;简单地把学生作为教育对象进行说教,学生存在排斥心理,德育工作缺乏实效性。

4.德育工作途径不畅。专门的德育课教学在一些中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往往成为其他主课的牺牲品,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同时,其他各科教学未能做到寓品德教育于教学之中,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只顾教书,忘了育人,有的教师则游离于教材之外生硬添加或简单联系学生实际,使学生反感,导致德育教学途径不畅通,没有发挥主渠道的作用,让学校德育的实施丧失了主阵地。

二.中学德育问题原因剖析

学校德育应促进学生有灵性、有人性、有个性地发展。然而,冷静审视学校德育陷入尴尬境地的现状,探其原因有:

1.观念转变困难。近年来,“效益”一词,已成为各行各业追逐的目标,学校也不例外。由于教育评价机制还不健全,学校教育唯分数论,育人观念淡化。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一切教育评价的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所以在中学教育工作中,学生“一俊遮百丑”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2.工作后劲不足。目前,各中学都设置和配备了专门的德育机构及工作人员,如政教处、团组织,专门负责全校德育工作。但在唯分数论的指挥棒下,这些机构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提醒自己把握好“度”,尽量减少了活动时间,充当起了可有可无的和声的角色,生怕他们过多的德育活动会冲撞了应试教育这个主旋律,以免招致“不务正业”的非议,引来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反感。有些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成绩,甚至把应有的班团队会时间也挤占了。学校的德育工作部门只能把工作计划挂在墙上,落实步骤留在心里,年底总结编在纸上,发挥德育网络的作用成了一句空话。

3.重大节轻小德。由于德育内容滞后,在当前的中学德育内容中,极多地注重政治立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大的思想理念的培养,而较少地重视行为习惯、理解尊重、交流合作等细节品行的养成。如教师对学生不爱劳动、不讲诚信等问题采取淡化甚至逃避的处理态度。

三.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对策

教育的宗旨是促进人的发展。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其生命发展需要出发,真抓实干,创新机制,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使其主动构建自己的德育大厦,促进让德育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一)完善管理体制,健全工作制度

合理、完善的德育管理制度是各项德育措施、各种德育活动得以落实的重要基础和保证,管理体制不理顺、不合理,工作中就易发生相互推诿、拈轻怕重等不利于工作落实的现象;工作制度不健全就会出现想起什么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工作随意性现象。这些由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造成的现象给德育工作的落实埋下隐患。

1.明确德育管理主体。建立以“德管办”为管理窗口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德育工作主要是学生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个性心理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建立以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德育处、年级办、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德育管理责任体制,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德育管理体制中的职责不明、落实不利等弊端,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2.完善德育管理制度。一是完善德育规划与调整制度,充分发挥学生代表、教职工代表、家长代表在德育规划与调整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德育规划中的针对性、前瞻性。二是制定、完善“德育办”的工作制度、对“德育办”的考评制度等。三是各年级制定和完善“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时间分配比例制度,为德育工作的落实提供时间保障。四是完善班主任家访制度、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班主任例会制度、班主任培训制度、优秀德育工作者表彰制度等。五是班团会检查评比制度。六是建立“优秀学生”“优秀团员”等考察、表彰制度。七是建立“困难学生”教育帮扶制度,例如德困生的结对帮扶制度、留守生帮扶制度等。八是建立学生心理疏导制度。成立心理咨询室,及时排解学生成长中的困惑。

(二)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德育活力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提升人生的信念和生命的境界,就是要通过营造和谐沟通、宽容理解、积极向上、其乐融融的学习生活氛围和环境,使师生获得富足的精神生活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1.优化学校环境。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对他们进行德育的“德育场”,学校环境的优化对青少年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与培养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在这一方面应做到:一是校园环境美化、文明、卫生、清洁,各项设施和布置具有教育性、知识性,让青少年在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和时代气息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二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师资的整体素质,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三结合,使青少年德育工作渗透到青少年的生活、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

2.优化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应给中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和氛围,家长要学会道德教育的艺术,明白言传身教的道理,要塑造家庭的民主氛围和文化气息,杜绝家庭道德中精神垃圾的产生及对孩子的侵害,拓宽家庭道德教育优美的人文环境。

3.优化校外环境。社会各部门要大力协同、配合,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减少青少年学生道德教育滑坡的环境诱因,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校外道德教育监护和督导系统,使学生在校外的环境得到净化,使之走上健康文明的阳光大道。

(三)改革评价体系,更新德育观念

要真正使中学德育取得实效,还是得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学德育中唯分数论的状况,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德育评价制度,以发挥评价的激励、教育、导向功能,有利于学生主体的终身发展。

1.评价过程要多元化。在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中,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再是优秀与否的唯一依据,更应注重学生成长中的收获、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发展潜力,把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品质与素养、实践与探究、科技与创新、审美与表现、运动与健康等五方面要求结合起来,对学生做出贴切的综合评价。比如,学校实施“学生成长档案”举措中,“成长足迹栏”应帮助学生明确学期目标、学年目标、学段目标,并记录各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而“收获园”栏则记录学生每一个阶段的进步,除了获奖证书等荣誉外,更多地应反映学生成长的作品样本,比如优秀作文、绘画作品等。

2.评价主体要多元化。构筑包括学生自己、家长、教师、同伴(同学)在内的多元、互动评价结构,使评价更能发挥激励、促进的作用。如开展“我眼中的自己”评价活动,让学生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得出自我的总体评价,能体现学生对自己的德育行为拥有的自主发言权。还可以开展“心灵留声”活动,由“老师眼中的我”“父母眼中的我”“同伴眼中的我”三部分构成,让教师,家长,同伴分别做出评价。通过多角度的综合评价,能使每个学生更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

总之,德育是一项博大精深而富有艺术性的阳光工程,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创新,用心和智慧去经营,真正落实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凸显学生在学校德育中的主人翁地位,增强中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体悟人生的真正意义,张扬生命之力,焕发生命之美,快乐地生活、学习,享受成长的喜悦,促进中学德育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德育工作中学
公益性家庭教育服务中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研究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小学大德育工作模式的实践研究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