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古雷开发区分校 洪茂杞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偏重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记忆和背诵。但新课标已经明确指出,21 世纪的教育不光是知识的教育,更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这不光是对语文学科的要求,而是需要其他学科也贯穿于教学之中的。语文课堂是开展情感教育的理想场所,语文课程标准中涉及情感的词汇就多达四、五处,如社会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审美情感等。以下笔者就简要谈谈什么是情感教育以及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
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是最早提出情感教育的理念的,并且出版了不少相关著作。笔者认真研读了有关著作,并进行了自我理顺与总结,接下来笔者就谈谈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希望能够使大家对情感教育有初步的认识。
笔者认为,有关人的教育就像是一块两层的蛋糕,上面的一层是认知教育,下面的一层则是情感教育。认知教育教的是知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认知教育即是传统应试观念下所需教授的知识,其目标是使学生能够顺利地通过考试;而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是相对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情感、价值观、人生观等意识方面的教育,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健康的、美好的情感。情感教育是我们当今提倡的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人是拥有复杂情感的动物,美好的情感对人有着积极的影响,不健康的情感则对人有着消极的影响。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都是经过时间沉淀的经典之作,且经过教材组的层层筛选,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是作者有感而发,而非是无病呻吟,这些文章中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是好的、健康的情感,所以相比于其他学科,语文课堂更有利于开展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语文教师要能采取一定的策略,借助文章所要传达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以口头语言表达书面语言,这就将学生变成了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转述者,替作者说出这一番话,而不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反复地读,把文章读得越好,学生就越能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并受到感染,这时,作者的语言就真正地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了。
所以,在教学一些蕴含真挚情感的课文时,一定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以最大化体会作者所想要传达的情感,实现学生情感的升华。比如,四年级下册《尊严》这篇课文就正确传达了不能不劳而获的价值观,在朗读的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年轻人和镇长杰克逊大叔的对话部分,从中汲取营养,体会尊严的意义。
情感教育不能采取说教的方式,因为没有人喜欢被其他人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进行教导。情感教育也是如此,不能单纯地向学生灌输某一种情感,这样的情感是空泛的、缺乏内涵的、没有感召力的。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了这个问题,经过深入的研究之后,找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对策,那就是创设情境,将情感教育寓于某一个具体的情境之中。在教学中实验了一段时间之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下,笔者试举一例,希望能对其他教师有所启发。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穷人》这篇课文时,笔者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了渔夫家中简陋的环境以及黑夜中大海的咆哮和可怕,将学生带入课文中的情境当中去,然后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课文的朗读,体会这对贫困夫妻人性的光辉。
没有感情的文章是不会让阅读者的心灵产生任何波动的,小学教学中需要感情充沛的文章为情感教育提供激发情感的材料,所以当下能够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无论是作者的情感、语境还是上升到课文所营造的意境,都是可以将他们的美好心灵充分用他们所描绘的形象诠释出来的。例如《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国外童话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为人民服务》《一夜的工作》等课文能够培养学生崇高的社会道德感。总而言之,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生动感人之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每篇课文背后所蕴含的感情价值内涵,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必要的点拨,带领学生一起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一旦作者的感情能够被学生理解,其后的感情也就应运而生了,他们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与作者一起感悟人生,一起悲天悯人。
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它既是学习语文的手段,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达正确的、良好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