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东道主心理挑战与基本应对策略

2019-11-26 21:57张忠秋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9年1期
关键词:主场大赛运动员

张忠秋

(国家体育总局 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61)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举行。这是我国第1次举办冬季奥运会,也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再次举办奥运大赛。实现在北京冬奥会上全面成功参赛并创造历史佳绩,将对我国体育事业,尤其是冰雪运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更为我国冰雪运动项目的推广、普及,以及体育事业的转型升级,带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因此,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冬奥会上的成绩与表现,必将受到世人瞩目。

与在异国他乡参加奥运大赛不同,中国运动员此次将是主场作战。理论和实践已证实,东道主参赛“主场优势”是客观存在的,即运动员主场作战时大多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形成心理优势,其获胜概率大于客场参赛[1]。尽管如此,对不同运动项目而言,主场作战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及对运动员临场发挥的影响不尽相同。具体来讲,在冬奥会比赛项目中,冰球等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项目,主场参赛可能为运动员带来更多的心理优势。然而,冰壶等技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项目、跳台滑雪等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项目、短道速滑等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项目,主场所带来的影响将是复杂、特殊的。以往国内外关于主场比赛心理效应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集体球类项目上,对于个人项目尤其是冰雪项目涉及甚少。奥运会备战工作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确保参赛选手大赛的心理适应与发挥,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因此,在充分了解和把握主场优势的同时,还须针对主场可能存在的“特殊影响压力”,如主场媒体和观众的热情、期望给运动员造成的心理压力等,提前进行有效的适应性训练,落实个体化的心理压力应对策略,这将是北京冬奥会我国参赛选手赛前备战和参赛阶段科学化、个性化心理攻关的重要挑战。

1 北京冬奥会的“主场压力”应对

1.1 参赛运动员的主场心理压力应对

目前,我国冰雪项目的整体职业化程度和竞技水平并不高。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我国参赛选手的比赛成绩不理想且不稳定。这些因素会对运动员备战与参加北京冬奥会比赛过程中的自信心产生影响。特别是空中技巧、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短距离及接力等优势项目的参赛运动员,对奥运大赛临场心理压力的有效适应及应对尤为重要。我国冰雪项目中的潜优势项目运动员,尤其是有望冲击理想成绩和首次参赛的选手,需积极主动地加强主场心理适应能力。一些年轻运动员和具有较高特质焦虑的参赛选手,更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有效调节其比赛焦虑等心理状态,做好针对性的临场心理应激调控与个性化的心理调节工作。

1.2 主场观众过于亢奋的心理应对

伴随国家的强大和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国人对高水平体育比赛产生了浓厚兴趣,亲临现场观看比赛,为支持的队伍和运动员加油助威,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运动员的比赛唤醒水平[2]。但过于亢奋的观众往往导致比赛场上运动员的唤醒水平过高。“倒U形假说”、运动员“最佳功能区”等理论都认为,运动员的唤醒水平并非越高越好。也就是说,过高的唤醒水平可能导致运动员在大赛临场出现稳定性水平下降或动作决策失误[3]等,进而对比赛结果产生消极影响。

除此之外,现场观众过于亢奋的状态还会干扰参赛运动员的比赛节奏。节奏策略是运动员在未对生理系统造成不可逆伤害的前提下,为达到最优化运动表现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或潜意识的对能量输出的调控。研究表明,高水平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把控节奏是获胜的关键[4]。然而,当现场观众过于亢奋时,往往会影响运动员的情绪状态,甚至导致其紧张过度而出现“Chocking”现象,使比赛节奏完全掌握在对方手中,形成被动防守局面,并对比赛结果产生消极影响。

1.3 运动员伤病增加的有效应对

对本土作战的运动员来说,来自家人、朋友或教练员的期待更高,运动员也想在“家门口”赢得比赛胜利,这无疑增加了运动员的自我表现动机。研究和实践都表明,当运动员看到整个赛场大都是汉字和五星红旗,当我国运动员表现好时所得到的掌声比其他国家运动员都热烈时,就会强烈地感受到观众对自己的支持氛围,这种氛围会使运动员迫切希望能在祖国人民面前表现得更完美[5]。正是这种强烈的表现欲,可能导致运动员在训练中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会追求大训练量和强度,或者长时间超过自身所能承受的训练负荷,从而使受伤概率大大增加。其次,过高的结果定向和表现欲,会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追求高难度动作,甚至尝试未完全掌握的难新技术动作。这不仅不利于成绩的提高,还会增加运动员的受伤风险。

1.4 社会曝光率过高的有效应对

主场作战的另一特点是社会曝光率过高。由于期望冠军运动员或精英运动员能在主场比赛中大放异彩,各类媒体对其备战状况或身心状态进行追踪报道,这成为对手了解其竞技状态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我国运动员的技战术特点被对手掌握和研究;另一方面,我国在个别项目上获得突破的成功经验被对手仿效,如韩国、日本等国着力培养有天赋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并已取得成效。从而增加了我国运动员比赛获胜的难度。

此外,赛前社会曝光率过高会给一些心智不够成熟、定力不高的年轻运动员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致使其在赛前训练和比赛中盲目自大。精英运动员往往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媒体的不断报道可能会激励未被提及但很有潜力的运动员更努力地拼搏,但也可能使一些精英运动员产生过高的心理优越感及大赛心理目标期望值。研究表明,在普遍认为主场具有优势效应的社会环境中,各种媒体大肆曝光主场作战的种种益处时,运动员会产生一种认知定势,即在主场更容易获胜。然而,往往越熟悉的场地越容易产生松懈心理,甚至轻敌,导致运动员对即将到来的比赛困难和复杂程度估计不足,过高估计自身能力,盲目自信[2,6]。

2 主场心理应对策略与方法

2.1 赛前加强针对性的心理模拟训练

为有效缓解运动员的比赛压力,避免背上“想赢怕输的思想包袱”,可在奥运大赛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模拟训练。第一,进行模拟比赛流程的练习。例如:在跳台滑雪运动员训练期间,对运动员从出场到裁判员打分这一过程进行全程模拟。也可采取故意压低模拟训练时的分数,使运动员在熟悉比赛流程的基础上提高对比赛心理压力的承受能力和积极快速的心理应激调节能力。第二,模拟奥运比赛现场氛围的训练。如赛前备战期间,在队内测试赛或相关大赛前的训练中,邀请运动员的亲朋好友、辅助人员及媒体人员亲临测试或训练现场,针对性地模拟奥运比赛现场观众的氛围,甚至组织观众给主场运动员加油,锻炼运动员的抗干扰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第三,模拟奥运比赛全流程训练,甚至进行不同的临场比赛“心理情景模拟”,如领先、打平或落后等,让运动员在不同的比赛应激情景下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进而促进和提高运动员的大赛临场心理应激能力。

2.2 有效促进运动员的大赛心理应对能力

如前所述,观众的欢呼并非越热烈越好,过于亢奋的现场氛围往往适得其反。这提示,运动员赛前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即如何面对主场过于亢奋或过于沉寂的氛围。例如,当现场观众过于亢奋时,运动员要告诉自己保持平常心;而现场观众过于沉寂时,则告诉自己这样可能更有利于保持专注度,确保技术动作的正常发挥。此外,新闻媒体和有关项目的“球迷组织”等在赛前冬季运动项目转播过程中,可以普及现场观众的加油技巧,如采用何种有效方式加油才能帮助东道主运动员保持专注,提升士气和增强信心,并且能有效给对手施压、打乱对手的比赛节奏等。尽可能将助威观众的特殊心理影响力量最大化,尤其是在团队竞技项目中,有组织的观众往往能成为场上的“隐形”队员,有效增强主场助力效益。

2.3 重视赛前准备活动

赛前准备活动是专项特征的高度反映,同时也是运动员成功参赛的重要前提。研究表明,充分的准备活动不仅能帮助运动员赛前有效激活身体潜能,还能帮助其保持良好的唤醒水平[7]。冰雪项目比赛场地气温较低,不利于运动员身体能力的激活,还会增加运动员心理上的紧张感,导致其在比赛中缩手缩脚。无论从事何种运动项目,运动员赛前的准备活动都必不可少。对于无法进行实地比赛动作演练的运动员,在进行基本准备活动的同时,有必要主动进行高质量的表象演练(多在非实际操作状态下,运动员大脑中形象逼真地圆满完成比赛技术或战术动作),以此帮助运动员在比赛时将自己的特色专项能力发挥至专项流畅竞技状态。

2.4 积极改善赛前心理状态

研究表明,运动员拥有各自不同的最佳心理功能区,过高或过低的动机、情绪状态或唤醒水平都不利于运动员的临场发挥。因此,教练员需及时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干预,积极改善参赛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本土参赛,运动员不存在参与动机不足或唤醒水平过低的情况,常出现表现动机或唤醒水平过高的状况。因此,应让运动员学习和掌握全身肌肉与神经系统的渐进性心理放松、有效自我暗示强化等方法,促进其赛前(特别是重要比赛前一天)心理放松,有效降低其对比赛产生的认知焦虑。还可安排运动员熟知和认可的按摩师协助进行有效按摩,调节其兴奋度,使其唤醒度维持在一定水平。在情绪状态调节方面,学习掌握正念训练等有效方法进行主动干预。实践证明,正念训练能显著提高运动员维持有效注意和抗干扰的能力,积极改善负性情绪,增强积极情绪,进而保护运动员的良好身心状态,促进其大赛竞技水平的提升。

2.5 针对性地纠正赛前认知偏差

社会认知来自于社会学习,社会学习的形成来自于人们对外界事物刺激的反应及受到他人的暗示,这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人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并不完全精确地运用所获得的信息,导致社会认知、社会判断中出现大量的偏差[8-9]。这也是运动员盲目轻敌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应避免媒体赛前对重点参赛运动员的随意宣传和曝光,这不仅可能导致运动员赛前出现盲目自大,还会为对手提供更多针对性的研究资料。其次,教练员和运动员应当明确,“主场优势仅仅是一种统计学概率,并不会影响裁判员的判罚或比赛的公平性”。因此,必须纠正主场作战一定能获胜的认知偏差,将参赛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在提高个人特色和优势发挥,以及综合竞技心理应激能力的强化等方面。

3 小结

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我国再次彰显大国实力及冬季项目运动员大放异彩的重要平台。为此,我国参赛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充分了解和利用主场优势的同时,还应关注主场作战可能存在的劣势,并进行针对性的备战,确保运动员以最佳的竞技心理状态参赛。

在充分认识和科学利用主场优势的同时,认真面对主场心理压力,积极引导参赛运动员完善和优化参赛心理定向。同时,还要主动适应、科学面对主场观众的特殊热情和主场压力挑战。在积极有效地预防运动员伤病的同时,赛前进行针对性的专项模拟训练,通过系统监测和自评,改善参赛运动员的大赛心理应对能力。重视高质量的赛前准备活动和赛后整理活动。积极主动地实施赛前个性化的心理训练和状态监测分析,及时纠正重点参赛运动员的认知偏差,为系统地加强优秀运动员的个体化奥运比赛心理策略,有效增强运动员的奥运比赛信心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主场大赛运动员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运动员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
Sports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