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 陆益飞
“职业体验”是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未来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对未来有明确的目标、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专业选择的重要举措。汽修专业的“职业体验”分为两部分,一是为中职学生提供本专业选择的“职业体验”;二是为中小学、普高学生提供职业生涯教育的“职业体验”。无论是哪种“职业体验”,其体验地点分为校内与校外,校内是以现有实训场所、多媒体设施为体验载体,了解专业的性质与发展状况;校外体验依托于合作企业,为体验者提供真实的职业岗位环境。
(1)良好的校企衔接使“职业体验”更具真实性。随着现代汽修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已经进入普及时代,未来从事汽车维修的人数也将逐年增加。对于本专业而言,“职业体验”是让学生及社会人员较为全面地了解汽修专业的职业环境和就业岗位,但由于学校对专业的设置是基于日常教学所设计的,并不能全面了解这个专业所涵盖的内容,并缺乏企业一线的真实感。
(2)良好的校企衔接使“职业体验”更具前瞻性。“职业体验”能够让学生或社会人员了解汽修行业的最新技术、前沿资讯和行业的转型发展,单通过学校实训和教师的解说是难以让学生了解汽修行业的最前沿,因此,良好的校企衔接能够让“职业体验”更具前瞻性。
(3)良好的校企衔接使“职业体验”更具指向性。这里的指向性是指通过“职业体验”,能够让学生对汽修专业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浓厚兴趣,明确专业的选择。企业能展示一个行业、职业或工种的真实体验,是校内体验所不能达到的。
(1)缺少“职业体验”项目的整体规划。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学校与企业是职业教育中的共同体。而如今,在“职业体验”项目建设的层面上,学校占主导地位,企业则是配合学校的工作,以致在真正体验过程中,因缺乏校企双方完善的整体规划而导致无法得到体验项目所要达到真正的效果。
(2)企业对“职业体验”的热情不足。在“职业体验”项目的校企合作中,只是学校的“一头热”,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与“职业体验”的公益性之间本身就存在着矛盾。企业在参与学校合作的活动中,首先考虑成本及收益情况,对“职业体验”项目认识不足,再加上尚未尝到合作教育带来的甜头,把培训学生和普及汽修专业视为额外负担。因此,如何让企业一方也提高积极性是整个“职业体验”项目的关键所在。
(3)“职业体验”项目的选择不明。“职业体验”应能够让体验者了解汽修行业的发展和岗位设置需求等,项目的设置应该要符合体验者的需求。由于缺乏“职业体验”项目的整体规划,在体验项目的选择上也是较为碎片化,随意化,缺少体验的全面性,并没有构成围绕岗位设置、适合体验者心理需求的体验项目。
(4)“职业体验”项目的流程不清。在“职业体验”中,有模拟操作体验、实际操作体验、参观体验或讲座等多种形式,现有的“职业体验”在体验计划、预期的体验效果、教师和企业双方的沟通以及体验的评估等方面缺少梳理和统筹,导致在真正体验过程中,体验项目没有形成固有的流程模式,以致影响了“职业体验”的效果。
(5)规章制度和长效运行机制不完善。“职业体验”是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开放普及专业知识或了解行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载体,因此,校企合作制度、职业项目的组织架构、“职业体验”项目的规章制度和长效的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提高对“职业体验”的认识。围绕“职业体验”在学生职业规划发展和普及社会服务意识的背景下,学校应当进一步明确“职业体验”的意义,提高对“职业体验”的认识,为“职业体验”中后续的项目设置、流程设置、框架构建提供理念上的引领。
(2)择优选取合适的企业。“职业体验”须依托企业一方的大力配合,才能达到“职业体验”的效果,因此,在选择企业时应该遵循“区域性、教育性、相互融合及行业前瞻性”的原则,择优选择对“职业体验”项目具有认同感的本地区大型的汽修维修服务企业,以保障“职业体验”项目的顺利实施。
(3)搭建校企交流平台。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双方要有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在“职业体验”项目中,建立以“职业体验”为中心的校企工作坊,从“职业体验”的项目、“职业体验”的运作和形式、“职业体验”的制度和评估等方面建立整体规划。同时,对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实时调整,明确学校和企业双方人员在“职业体验”过程中的任务,确保“职业体验”的顺利进行。
校企合作的基础是相互信任、互利共赢,就企业而言,让更多的学生和社会人员进入企业参观,这对企业文化的宣传、未来人才资源的储备及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力的传播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学校角度,应当以“职业体验”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进课程改革的发展。
开展“职业体验”活动的意义一方面在于让学生能够提早一步接触职业,将来能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业,另一方面能够为社会人员普及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在项目的选择上,应当选择操作性强、通用性强、贴近生活、贴近职业岗位的具有导向性的体验项目。例如在校内开展汽车的常规维护、轮胎的更换、汽车模拟喷涂等体验,在企业开展汽车服务接待流程、汽车六方位介绍、汽车维修设备的使用等体验。
校企双方应当结合本专业特点和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状况,按照“先外后里、先简后综、先前台后维修、先听看后动手”的原则,合理选择项目体验的流程,形成项目体验的流程手册包含体验的路线,各体验区的特点、各体验区内岗位的要求等。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校企双方将是相互依存、共进共赢的关系,“职业体验”项目是学校育人和企业发展的一个大平台,汽修专业的“职业体验”应当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建立长效机制。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应努力开拓体验渠道,建立虚拟体验和真实体验相结合的实训基地,让更多的学生和社会人员参加,使汽修专业走进学生、走进家长、走进社区、走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