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烈萍
学校教育中,学生偷窃行为问题总是很棘手。有时处理不当,就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在同学面前颜面扫地,甚至因怨恨而产生逆反心理,引发更多的不良行为。面对小学生的偷窃行为,教师要敏锐地把握准教育时机,关注“问题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内在动机,有的放矢地矫正、辅导、教育,以“关键事件”为契机触发“问题学生”转变。
关键事件:新款悠悠球惹的祸
笔者曾经带的一个毕业班,班级的小王性格内向,平时默默无闻,没想到,周末在学校门口文具店偷拿了一款将近200元的悠悠球玩具。店主找到学校,到六年级一个班一个班地辨认,最后私下跟老师讲,怀疑我们班的学生小王。我安抚好店主后,开始了与学生谈话沟通,从他紧张的神色我感觉应该是他拿的。《孙子兵法》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我没有当众责骂,没有大声训斥,更没有马上打电话给家长,而是把他带到图书馆安静的阅览室,让他坐在我的对面,用友善的目光轻声地与他交谈,“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都会犯错误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错上加错。”“老师听说你悠悠球玩得很好,是吗?”“新款的悠悠球性能更好吗?”“你很喜欢新款的悠悠球,就想玩一玩,对吗?”“歌德曾经说过,你失去了财富,你就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经过半节课的谈话,他终于承认自己错了,并且要我保证不打电话告诉她妈妈,怕他妈妈一天都为他担心,他放学回家会亲口告诉妈妈,并且保证明天把钱带来。孩子心中有爱,心地是善良的,估计是一时糊涂。我答应他的要求,并且保证不在班级提起这件事,现在可以安心回教室上课了。这时,出乎我的意料,他向我深深地鞠了一躬,说了声“谢谢老师”。这一躬,让我感到作为班主任责任的重大,我庆幸自己没有把一个初犯错误的孩子推向深渊,我庆幸自己维护了一个孩子的自尊。等到确定孩子已经放学回家后,我与家长联系,讲清来龙去脉。当晚家长就带着小孩到小店承认错误赔礼道歉并且赔钱给小店(由于玩具已经拆开包装)。事后,家长告诉我,孩子朋友少,也没有特别的爱好,平时有事没事就喜欢一个人“钻研”悠悠球,家里的悠悠球很多,但每次有新款,他都想买,这款悠悠球,他念叨多次了,一直没舍得给他买,结果他一时冲动没控制好自己,给老师添麻烦了。后来,我审时度势,又在班级里进行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理清喜欢和占有的关系,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转变策略:
我们发现,许多小学生偷拿别人东西时,并没有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性,而是事后从同学的议论和老师的批评中,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是属于无知而犯的错。同时,这些孩子心理是不完整的,他们更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和尊重,保护他们的自尊。教师与学生沟通前,要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动态,给学生创设一个对话、交流的平台。而不能以简单的打骂、羞辱、吓唬等极端措施,让学生从心理上抵触和背离,更不能之以“贼”“小偷”等蔑称歧视他们。教师要靠智慧争取让学生靠近老师,从心理上接受老师的教诲,“亲其师,信其道”,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做法。学会倾听,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为班主任开展工作打开一扇绿色的大门。小王的事情发生后,我从来没有在其他同学面前提起,因为担心小王要是一旦被人说成小偷,他的自尊心就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很可能和同学的关系会恶化,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别人欣赏和尊重的意愿。英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洛克指出,如果教师使学生过分地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就没有了。他们愈是觉得自己名誉已经受到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好评的思想就愈加淡薄。不妨设想一下,对一个名誉已经扫地、自尊心丧失殆尽的孩子,还能有什么方法教好他?教师学会倾听,用委婉的语言代替直白的批评,善意地指出学生思想行为中的错误,点拨和提醒学生注意,让学生在反思中领悟到自身的不当言行,提高认识,既保全了学生的自尊,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因此,教师要静下心来,保持一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交流态度,从而增加自身的亲和力,这样逐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逐步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为转化学生打开一扇理解之门。
班级作为儿童成长的“精神共同体”,对学生有着巨大的精神感召作用。小王由于性格内向,平时在班级里朋友不多,遇到委屈苦恼无处诉说,得到快乐无人分享,只能一个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次偷拿玩具事件后,尽管老师保守了秘密,但明显感觉到他的自卑,似乎无法从这件事中走出来,变得更内向了。此时,他最需要的是关心与接纳。于是,笔者先找到小王进行了一次深度谈话,让他能正视问题,相信自己,接纳自己,接着安排品学兼优、能力很强的班长和他同桌。后来,一下课,班长就主动和他交流,带上小王参加课间游戏,并且把小王接纳为她们学习小组的成员,共同探讨学习难题。到了下学期,他已经逐步融入班集体,和其他同学建立和谐关系,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在班级主题班会活动课上,还为大家展示了精彩的悠悠球表演,娴熟的技巧,繁多的花样,简直是手指上的舞蹈,赢得了阵阵掌声,他逐步找回了自信,从悠悠球的阴影中走出来了。教师对他的劝诫,让他在面对危机时能正视困难,继而进行反思,而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同伴的接纳互助,这些来自外部的推动力,让小王对班集体有了归属感,心理安全屏障得到了重塑,这次不良行为的影响慢慢减少了。
当学生发生偷窃问题时,教师还需要寻求家长的力量来协助。许多孩子的心理偏差都是家庭教育的失当造成的。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放纵,当孩子出现小偷小摸的行为时,没有严加管教,客观上纵容了孩子的偷窃行为。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严苛,过度管制零用钱使孩子无法满足物质欲望而起偷拿心。更有甚者孩子遗失财物时,为了免受责罚,而去偷窃他人财物顶替。因此,当孩子出现盗窃行为时我们要耐心地和家长一起分析问题,找出原因,统一看法,有效地做好孩子的思想转化工作。和家长沟通的时候语气要平和、真诚,首先让家长感觉到老师的善意,再引导家长冷静客观地去看待分析这件事情。通过电话、短信、家访、家长会帮助家长逐步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逐步引导孩子改掉不良习惯,真正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案例中小王的内向,渴望得到关爱,悠悠球给他带来的心里慰藉,家长是了解不够的,如果家长能走进孩子内心世界,发现苗头及时沟通引导,说服教育,就可能避免问题的出现。家校互动,改善家庭教育方式,在家校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为转化问题学生筑牢坚强的后盾。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关键事件”为转变“问题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为“问题学生”的转化,带来了难得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利用“关键事件”引导学生摒弃一些消极行为,通过唤醒、激励、告诫和召唤等方式触动学生的内心,从而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教师在转化“问题学生”的过程中,应该秉持平等的态度、满腔的热忱,通过学生不易察觉的微关怀实现与学生的心灵相通情意相融的目的。育人育心,润物无声,转化问题学生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