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视域下小学作文教学“试误”体验探微

2019-11-26 19:49江苏省连云港师专一附小盐河校区程思佳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1期
关键词:小花猫体悟语境

江苏省连云港师专一附小盐河校区 程思佳 陈 红

随着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美国、韩国等国家为加快国家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在教育过程中实施了符合自己特色的STEM教育模式,这是未来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必然举措。

传统作文教学,教师缺乏课程观,重视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体验作文旨在发挥现实社会对人的发展价值,它所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每一个人的心理经验与活生生的现实世界(生活世界)的关系。它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的课程智慧,构建学校的良好教育生态,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特点。STEM视域下的“试误”小学作文体验教学研究的天地甚为广阔。

一、体验缺失:传统作文课堂上值得深思的场景

缺失一:传统作文课程已陷入程式化泥淖

作文课,教师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看到的、听到的、见到的感人的画面。学生的语言缺乏个性、缺乏创造力,阅读面狭窄,新八股文套路。“体验缺失”是学生作文空洞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往往以理性的标准,以成人的眼光要求学生应该写什么,不能写什么,致使学生没有了体验,甚至忘却了体验。

缺失二:传统作文课程仍漂浮在浅层体验上

一节作文体验课,教师体验的每一个步骤都事先写在黑板上,学生写出的文章大都是根据教师黑板上的板书而来,缺少个性,千篇一律。这种体验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种浅层的体验。过度的预设让学生走在老师设计的轨道上,学生的手脚被教师束缚住了,学生没有机会去犯错误。不能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思考,更加无法调动学生创作的欲望。

二、实践感悟:实现STEM视域下作文体悟功能的最大化

1.创设语境实现“体悟”——让“试误”在语言密码中破译

STEM课堂精心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需要的语境,帮助学生通过“试误”破译语言表达的密码,在实践中找感觉、感悟,使他们产生语用语言的冲动,使语言运用自然生成,真实有效。

(1)语言语境巧“试误”

语言语境,即上下文,指语篇内部环境。例如:(苏教版三上《习作2》)教师让每位小朋友对镜子观察镜子中的自己,写一写自己,有位学生这样写:“我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张白白胖胖的脸蛋,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大大的鼻子旁边有一颗痣,还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教师发现了这个孩子的问题,却没有直接向他指出修改,而是设计了同伴间交流评价环节,让孩子自己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教学片段1】

师:眼睛—大白脸—嘴巴—鼻子—痣—秀发。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好像不是他自己了,有种嘴巴长在鼻子上的感觉。很滑稽!

师:呀,你发现了,看来我们在描述外貌的时候,最好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呀!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呢?

生:最后一句话是写人物的整体印象的,我觉得放在开头更好一些。

师追问:为什么呢?

生:先总后分,显得有条理。

师:是呀,从整体到局部也是我们写作遵循的顺序。

【教学缘由】

STEM课堂强调真实的情境是多维度的、复杂的,在学生尝试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予以高度的肯定。案例中,老师巧妙利用学生自行观察的外貌描写,引导学生对这段文字进行观察,通过观察、绘图体验,让学生在“试误”中通过自己的比较,体悟出“先总后分”“写作遵循一定的顺序来写”等知识,润物无声地渗透了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和构段的方法,促进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

(2)情景语境乐“试误”

情景语境是指言语行为发生时的实际情景。在“记一次体验活动”(苏教版四下《习作7》)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游戏,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伙伴们的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以及当时的场面,把体验的过程写清楚、写生动。

【教学片段2】

师:刚才这位同学在贴鼻子的过程中,他贴得顺利吗?他是怎么贴的呢?

生:他是跌跌撞撞地走到黑板前,差点摔了一个跟头!

生:他小心翼翼地摸索着,非常小心地找到了小猪脸的位置,结果还是把它的鼻子给贴反了!

生:他转了三圈以后已经找不到北了,开始还摸到了讲台旁边的窗户上!太有趣了。

师:呀,你们说得太棒了,那你们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接着……最后……”把你们刚才说的话连起来吗?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缘由】

STEM课程中,教师始终都是随着学生的实践走,让学生在反复的尝试中体悟实验的原理。教师借助课堂情景语境,通过“试误”巧设情景,不仅激发了学生说话写作的兴趣,更实现了学生的语言由消极向积极的转化,从而达到“体悟”的目的。

(3)文化语境促“试误”

文化语境,是指文化背景中的语言环境。“记一次体验活动”(苏教版四下《习作7》)还可以这样让孩子体验:给每位孩子蒙上眼睛,让他们摸索着从自己的位置出发,绕教室一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教师通过刚才的体验,让学生体悟假如是盲童,他们的生活会怎样,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片段3】

生:今后我要珍惜所拥有的一切,让自己的生命之花更加绚烂,尽自己所能去关心、帮助身边的每一个残疾人,让他们感受到爱的阳光!

生:今后我不仅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让自己的生命之花更加绚烂,也要尽自己的所能去关心、帮助身边的每一个残疾人,让他们感受到爱的阳光!

生:我们真的该把爱送给盲童们,既让他们的心灵创伤愈合,也要让他们和我们一样自由快乐地生活。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盲童们也能成为天下最幸福的人。

【教学缘由】

STEM的核心理念强调连接各学科之间的知识,通过联系来解决具体实践问题。案例中,教师将教学置于文化语境中,借助课堂体验,引导学生了解并理解体悟到盲童生活的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同情,让他们珍惜当下,关注社会的特殊群体。通过“试误”,引导学生借助言语实践练习,促进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拓展实践实现“体悟”——让“试误”在语言构架中迁移

语文教学的根本就是要通过“试误”,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丰富扩展语言构架,帮助学生习得语言,发展语言。STEM课程将所有的学科进行相互连接,学生在这种连接和交叉的认知过程中体悟出知识是如何解决实践问题的。

(1)架构语言,促进同化

在编写一个你喜欢的童话故事(苏教版三下《习作8》)中,学生根据自身的体验,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出示习作例文并分步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例文的故事将其叙述完整。

第一步,指导学生运用句式练讲这部分故事:

一天,小花猫( )地从外面跑进来,( )叫着:“妈妈,我饿极了,有吃的吗?”

他一见盆子里有一条鲜鱼,抓起一条就( )。妈妈( ),拉着小花猫到卫生间洗手,小花猫( )地跟在后面,嘟囔着说:“( )……”

第二步,减少提示语,出示句式继续练讲:

一天,小花猫( ),( )叫着:“( )?”他一见( ),抓起一条就( )。妈妈( ),( ),小花猫( )地跟在后面,嘟囔着说:“( )……”

第三步,熟读成诵后,指导学生运用句式续编故事:

一天,小花猫()。妈妈( ),小花猫( )地跟在后面,( )……

案例中,教师以讲故事、编故事的形式将理解、积累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大量时间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试误”的环节,既深化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提高了阅读质量,又创造了学生与文本语言多次亲近的机会,促进言语能力的持续、高效发展,在不断的言语训练中实现“体悟”,这也很好地顺应了STEM课程的核心理念。

(2)拓展视角,有效顺应

教学苏教版四上《习作7》,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拍摄到的各种让人印象深刻的照片后,配上课件的音乐盒图片深情讲述例文。让学生以自身的视角介绍:

生:这是我和爸爸过马路时拍摄的照片,小燕子被大货车压死了,燕子妈妈看到了非常伤心,她设法救它,但是没有成功。

生:她介绍得太简单了,我觉得应该把每一张照片都介绍得细致一些。

师:对,介绍照片时一定要把照片上的内容说清楚。谁再来介绍?

生:另一只家燕落在受伤的家燕身旁,它突然猛烈地扑扇着双翅,嘴里发出嘶哑的叫声,受伤的家燕听到了它的呼唤吗?

案例中,教师变换语言形式,引导学生以介绍照片的方式尝试运用。“试误”的过程既帮助学生整体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对燕子的同情之情。在认知结构的顺应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实现了原有认知结构的更新和拓展,体悟到语言背后的意义。这也与STEM课程通过反复尝试实验实现对某一概念的深层理解与体悟的观点相一致。

(3)言意贯通,推进平衡

教学苏教版四下《习作2》,学生的作文里用了一个双重否定的句子:我们的朗读小能手李政无不没有受到大家的赞赏。借此契机,教师将他的作文让同学们进行评价。

师:“无不”“没有”,想一想,他用对了吗?有三个否定词,句子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应该怎么改呢?

生:我们的朗读小能手李政无不受到大家的赞赏。

师:你把句子改正确了,很好!能不能改得更通顺一些呢?

生:改成“我们的朗读小能手李政无时不受到大家的赞赏”。

师:不仅改正确了,还改得很有文采!谁能用这样的句式再说一句话?

生:我们的点滴进步,无不浸透着老师的心血与汗。

STEM课程认为,真实的情境是复杂的、多维度的,当把单向度的知识应用于多维度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路径就变得多元化了。当文本的语言被情感唤醒时,语言文字就获得了不朽的生命力。案例中教师对“双重否定”的教学,立足语境,引导学生体味其中表达的情意与效果,推进了认知结构的平衡转化。“试误”的过程,也是领会其语用效果,学生也在“试误”中实现了“体悟”。

3.多维尝试实现“体悟”——让“试误”在试错资源中发生

在STEM课堂中,围绕一个真实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参与到小组探究中,期间有可能出现错误或者困难,教师、同伴、环境的多维互动,使学生从“试误”中达到体悟,促进语用能力的发展。

(1)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试误”

案例六中,学生对双重否定句的运用出现失误时,教师没有简单地“告诉”,而是启发学生思考:“他用对了吗?应该怎么改?能不能改得更通顺一些?”在互动对话中,巧用错误资源启发学生思维,实现从“语文知识”到“运用能力”的跃升,从而达到“体悟”的目的。这和STEM课堂的实验探究到得出结果的过程是完全吻合的。

(2)在同伴合作互助中“试误”

STEM课程,教师尽量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将问题回抛给学生:“这样说合适吗?”然后发挥集体的智慧,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动作演示、全班交流等学习方式,给予学生充足的“试误”时间和空间,实现了学生之间的仿效及矫正,促进了语言学习的“共振”,从而实现“体悟”。

STEM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尝试等解决问题的能力。“试误”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正确理解,而且可以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为学生今后在其他语言环境中独立运用这些新学语言搭桥铺路,给每一个学生实实在在的“尝试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在“试误”的过程中实现“体悟”的目的,把作文教学效益实实在在地提升上去!

猜你喜欢
小花猫体悟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体悟成长——我与蜗牛宝宝共成长
小花猫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小花猫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