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第三小学 王 舒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一个新理念,而多元智能理论对于规划孩子的教育,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综合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提出了一个观察、了解学生的标尺。如今“上网做作业”,给当今教育提出了极大了挑战。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设计怎样的作业,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值得深深地思考。
曾有意留意过美国中小学生每周用多少时间做家庭作业的问题,看到“一至四年级的学生每周需有一至三项家庭作业,时间在四十五分钟左右;而四至六年级的学生每周需有二至四项家庭作业,时间在六十分钟到一百分钟之间”。
笔者认为在新课改的倡导下,应该以一种新的学生观重新审视小学语文作业。我将对当前作业设计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极大的效果,如何使设计作业成为一种享受的艺术发出疑问和探究。
作业设计要“以生为本”,努力设计人人适合的作业。而今在向素质教育前进的路上,作业设计需多一份艺术的含义。教师一份用心的耕耘,一份执着的构想,一份永持的学生观,将让作业设计焕然一新。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孩子,如果出自本真地去学习,将是多么愉悦的事。作业设计力求还原生活,以生活为介点,让孩子找到一种归宿感。
适时“蹲”下身去,师生间心灵的隔阂会在瞬间消逝。教师要多多运用以情鼓舞自己学生的方法。有人说“天才是鼓励出来的”。笔者认为当教师的心与学生的心靠近时,教学效果也会相应提高。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在作业设计上,教师要倾注更多情感,深思熟虑,设计更符合学生口味的作业。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教学中,学生入情入境,自然会被文中的人、事、物、景所感染,这时候安排小练笔,可以让学生一吐为快。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寻找到了这个“情感点”,进行巧妙的引导: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是无边的恐惧,是无声的寂静。七岁的阿曼达恐惧了、害怕了,他是怎样熬过这漫长的36个小时的?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加德纳指出:“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的,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我们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作业新形式,使学生能较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有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知——自省智能等,每个正常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种智能。积极引导学生由“要我做作业”转变为“我要做作业”“我喜爱做作业”,使学生的个性化发挥至极点。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便是“探究”。“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如学了《院子里的悄悄话》后,我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进一步了解年轮的三个作用;学了《火烧云》一课后,让学生利用傍晚的时间观察火烧云的变化,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说新闻;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广告语、警示语进行交流……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多元智力理论、发展性理论以及新课程的实施,都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在作业布置上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 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如设计A、B两组题,学生选一组作答,或一个大题中选几个小题作答,或设计几道附加题,会做的做,不会做的可不做。也可设计一些伸缩性比较强的弹性想象题。
课标里强调我们要“以学生为本”“尊重个体生命”,而作业设计的整体方向更要以此为主。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紧扣学生的心声,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一味地叫他们做作业,崩溃的不仅是学生,老师也会崩溃。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颇有体会,低段学生最喜欢的东西就是玩,他们说除了玩还是玩,作业就成了一大难题了, “逼上梁山”的结果是只能反抗,此时此刻再批评学生已无济于事了。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理论说得好不如实践中得好,所以还需要我们这些为教育事业做贡献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让这份作业不仅仅是成果的展示,更是艺术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