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科学活动中推动幼儿自主探究的策略

2019-11-26 19:49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幼儿园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1期
关键词:桑果三叶草蚕宝宝

江苏省溧阳市实验幼儿园 谭 洁

我们在学期初承担市级科学课题,以年级为单位,小班组初步确定以螺蛳、蝌蚪为主要饲养对象。接下来我将以我所在的班级为例,具体讲述本学期的课题开展过程中的转与折。

一、适切幼儿,确定问题

《指南》中举例说明:“孩子们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适宜的探究问题’的来源。”教师要对孩子的提问进行筛选和判断,“引导孩子用适宜的方法解决问题,寻找答案,这就是典型的探究过程。”

“触角”这个名词走进了孩子们的视角,“蝴蝶、蜗牛也有触角……”那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有触角呢?“螺蛳就像乌龟一样,我一碰它,它就缩到那个壳里去了。”是不是还有别的小动物或植物在被触摸后也会做出回避的反应呢?推进孩子探究下去的新问题出现了……

二、再遇瓶颈,总结反思

然而,一旦离开教师的引导,孩子们基本上不再去关注螺蛳,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就在这个当口,孩子中间发生了几件小插曲,而这些事情引起了我的关注和思考。

插曲一:龙虾和蟋蟀引关注。

在饲养螺蛳的活动中,我们共同探讨了“还有哪些小动物有触角”。一位幼儿回家与妈妈讨论后,找到了有触角的龙虾和蟋蟀,还特意将两者带到了自然角,这可在班级炸开了锅。一有时间,龙虾和蟋蟀的周围就围满了孩子。

插曲二:蚕宝宝要洗澡?

一幼儿从家中带来了蚕宝宝,这也让孩子们大发好奇之心,不少孩子甚至忍不住上前摸一摸。一天,这位幼儿往装蚕宝宝的罐子里倒了不少的水。幼儿说:“蚕宝宝拉便便了,我要给它洗澡。”教师急忙把水倒掉,将淹没水中的蚕宝宝擦干。

周末来临,幼儿将蚕宝宝带回家饲养后就再也没有带来。幼儿告诉我们,他将蚕宝宝置于阳光之下,然后蚕宝宝就死了。

螺蛳的不受欢迎、龙虾和蟋蟀大受追捧、蚕宝宝的意外死亡,这些都深深地触动了我。我突然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在哪里,那就是我忽视了孩子对自然发自内心的好奇与兴趣。不能否认,以前开展的活动没有一丝一毫的价值,然而那肯定不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方向。于是,小班组课题组成员开始进行了集体讨论和反思,决定重新梳理课题的研究方向。

三、改用计划,重确框架

学期初,课题组所有成员便会集中在一起商量并制定一学期的课题计划,其中就会初步拟定各班围绕课题目标设立的主要饲养或种植对象,比如本学期小班主要以饲养螺蛳、蝌蚪等为主。经过半学期的活动,经历告诉我们,这样的计划拟定方式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将课题计划改为填空式的,以年龄段、以季节等不同的划分标准初步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框架。随着活动的开始与开展情况逐渐填充计划。针对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在接下来的半学期里,我们将课题的研究重点放在追趣上。那么,如何发现幼儿的兴趣,追随幼儿的兴趣点,又可以利用哪些策略支持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并且注意和发现周围的动植物的多样性呢?这些都是我们接下来的研究方向。

1.捕捉幼儿的兴趣点

反思研讨之后,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了。我也不再为之前错过的几个插曲而抱憾,因为我相信奇妙的自然躲避不了孩子们的眼睛,他们对这个多样丰富的世界永远充满了好奇之心,而我也必须要有一双善于捕捉孩子兴趣的眼睛和耳朵。

绘本《小个子先生的幸运日》与三叶草:故事妈妈进课堂的活动中,一位妈妈带来的绘本故事名为《小个子先生的幸运日》。这本绘本讲述的是一位小个子先生找到了一棵四片叶子的三叶草,他认为这棵特别的三叶草会一直带给他好运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知道了三叶草,还主动要求我散步的时候带他们去找三叶草,他们也要找一棵四片叶子的三叶草,然后变成幸运的人。于是,寻找三叶草的活动即将开始……

家长联系群与蚕宝宝:某晚,一位家长在群里晒出儿子在家饲养蚕宝宝的照片和儿子将蚕宝宝放置在手中,亲吻蚕宝宝的小视频。我看到后立刻与这位家长、孩子商量,是否可以带一些蚕宝宝来教室。他们也欣然答应了。

2.追求兴趣

第二天,十三只蚕宝宝被装在一个盖着盖子的鞋盒里带到了教室。我没有正式地告知孩子们教室里来了蚕宝宝,而是找来了5个盒子,将这些蚕宝宝分批装在里面,分散放在了教室的三处。孩子们渐渐地发现并被这些小家伙吸引住了。

细细听孩子们的对话,有的孩子说,这叫“毛毛虫”;有的说,它叫“小虫子”;还有少数人坚称,这是“蚕宝宝”,理由是他们见过,有的还饲养过,妈妈讲过。最终经过举手表决、各自说明理由,大伙儿统一了对这些小家伙的称呼:蚕宝宝。

因为有两位幼儿有过饲养蚕宝宝的经历,所以他们确信蚕宝宝爱吃桑叶。于是,在校园里寻找桑叶的活动也即将开始了……

寻找三叶草和桑叶的路上,惊喜连连:这天午饭过后,幼儿催促着我出发去寻找三叶草。正好雨停了,我们沿着沙坑边的水泥路往幼儿园的西北角走去。突然一个小女孩发现了掉落一地的桑果。孩子们纷纷去捡,甚至欲将桑果捡起来吃掉。随后我们便开始了认识桑树、采桑果、洗桑果、吃桑果的活动。

下午我们利用离园前的一段时间一起讨论了桑果的特征。原本以为当时孩子们只顾着吃桑果,无心关注桑果的特点。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竟能如此细心地观察到桑果有绿色、红色、黑色三种,甚至异口同声地告诉我绿色的桑果最酸,黑色的桑果有点甜,有点酸;桑果身上是一粒一粒的,就像葡萄,还有一根一根软软的毛,像刺猬一样……最后孩子们还出现了一个分歧:到底哪种颜色的桑果身上有毛呢?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将是我们下次散步的目标。

原本寻找三叶草的散步最终变成了洗桑果、吃桑果的活动,而这也是我们课题思路转变路上的一个小案例。我们相信,这样捕捉孩子的兴趣、追随和支持孩子的兴趣就是我们今后的课题活动开展的方向。与此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另一个问题:在大班额的实际情况下,孩子们的兴趣大多不一样,那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价值判断,筛选出适宜的探索对象呢?这将是我们的下一个挑战。

猜你喜欢
桑果三叶草蚕宝宝
着生母枝节位对桑果梢及桑果性状指标的影响
蚕宝宝
摘桑果
三叶草和喇叭花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
三叶草
假如三叶草拥有了真爱
血虚头晕常食桑果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