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秀丽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溪东中心小学,福建南平 353507)
提笔忘字,落笔无语,“贫血症语言”成了学生习作最大的尴尬。常识性错误的语言表达更棘手:“跑跑去”“不舍得”,连最基本的“段落开头空两格”“标点占位”等行款也出错,更不要说“生动地描述人物的语言”了。中高年级尚且如此,更何况刚学写话的低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多,阅读面不广,语言积累不足,写话谈何容易?可见,低年级是学生习作的启蒙阶段,教师应从低年级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写话意识的渗透,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写话的规范性,如行款的规范,常见标点的正确使用,展开想象使语言生动、富有童趣等。
“春天来了,柳树荡起长长的柳枝,小燕子围着柳枝飞舞着。青蛙蹲在水池边‘呱呱’地叫着,水池里还有一只大白鹅使劲伸长脖子唱歌呢!池边还有小花,开得可鲜艳了!春天真美呀!”
这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写的“看图说话”,其中“荡”字透出无限生机,“使劲伸长脖子”巧妙地写出了大白鹅的动态。是孩子天生会写话吗?不,是孩子在学前早期连续阅读了三年《幼儿画报》,在阅读中积累了丰富的识字量,增强了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力。在孩子的日常对话、欣赏动画过程、大声朗读文字作品中,都能明显地感知孩子口语表达的流畅、思维敏捷以及被文本情节吸引而情不自禁地蹬腿大笑等。一旦孩子和书、阅读交上朋友,不仅能拓宽知识面,促进思维的发展,而且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续讲故事”中,有学生这样讲: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他走来。小兔停住脚步,亲切地问:“小松鼠,你怎么了?”小松鼠说:“前面有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鸟(宝宝)从树上掉了下来,这回鸟妈妈一定很着急。我们一起把它送回鸟窝吧!”鸟妈妈看见了,感激地说:“谢谢你们!”小松鼠和小兔说:“不客气。”它俩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孩子的讲述完整且有条有理,不简单。我们应让孩子长期地、耐心地去接触语言、感受语言,这是语感培养正确且有效的途径。在大量的阅读中,让学生凭借文本的言语,进行心灵的勾画,形成内心的视像,通过阅读走进一个神奇瑰丽的世界,与作者携手同游,这时作品语言就成了学生心中美好的画卷。长期的阅读使语言的感知变为形象的感知,进而促成语感的积淀,在一定情境下外化为口语表达或书面表达。
培养低年级孩子的“写话”是习作的开始,即从模仿他人,依样画葫芦起步!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是此阶段孩子的特点[1]。仿写难度较小,能够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此外,仿写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同时又能更好地为文字表达服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中运用拟人写法并使用大量叠词,各小节句式典型,结构大致相同,有利于学生认识基本句式。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仿说练习,如“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还有谁把荷叶当成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小鸟说:‘荷叶是我的休息台。’小鸟飞累了,落在荷叶上,用尖尖嘴梳理羽毛呢!”有的学生说:“蚂蚁说:‘荷叶是我的小船。’蚂蚁坐在荷叶上,东望望,西瞧瞧,可乐了呢!”等。强化句式练习,一方面是基于对低年级学生认识水平的考虑,另一方面着力于引导学生趁热打铁运用典型句式,唤醒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的意识与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无非技能,贵乎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小学阶段的儿童写作界定为“习作”,强调一个“习”字,以练习为主,在多次反复中习得,最终形成技能。因此教师要摸清孩子的表达水平,对症下药。教师可以抓住生活中的小事,让学生随时找到写作素材。
例如,正上着语文课,忽然,操场上响起了欢呼声,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吸引了小学生,有的站起来望向窗外,有的大叫,有的用手蒙住耳朵……原来操场上空飘来一只体型超大的五彩风筝。这一看,班级炸开了锅,“哇哇”声不断,“好高啊!”“好漂亮啊!”不绝于耳。既然无法上课,干脆顺水推舟,抓住机会,利用此情此景,放手让学生看个够。事后教师启发学生:天上那只风筝开心吗?你们开心吗?故事已经开始了,然后在黑板上写:“操场上,一群大哥哥在放风筝,你看,一只五彩斑斓的大蜻蜓飞上天了……”教师让学生进行现场描写,结果孩子们的脑袋瓜里装满了许多奇思妙想,天真、稚气、富有童真童趣。
此外,还可以邀请家长合作,即要求家长每天抓住孩子睡前的五分钟,让孩子“说故事”。说一说在学校的见闻,当天的学习收获,看的课外书等。只要孩子说的,家长就提笔记录,孩子怎么说就怎么记,能够把故事说下来,较完整、能听懂就可以。此法贵在坚持,是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可以用专门的笔记本记录,很有收藏价值。这种方法不仅能记录孩子的学习、成长,到中高年级后可以让孩子进行二次、三次修改,多么有意义呀!
也许有的家长会问怎么改,这涉及“评价”的问题。或用成人眼光去要求孩子,或放任自流,这都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评价的方式很多,如学生自改、同桌(前后)互改、小组讨论改;老师全批、面批;课堂及时批、集中讲评、用课件展示;运用家长的力量与智慧批改等。当我们读着孩子的作品时,哪怕稚气十足,都是在“体验真情告白的纯真世界”。教师评价要宽容,要欣然接受你认为不优美甚至是不合理的言语;要设身处地地揣摩儿童的表达意愿,使教学科学化。
儿童之间的互动言说、互相读听、互相教改等,都可以成为同伴习作的信息源,这是一种学习的捷径,孩子乐说、乐听、乐改。具有“一听就会、一会就能吸收、一吸收就能内化”的神奇效果[2]。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续讲故事”:小兔正在路上散步,小松鼠急急忙忙地向他走来……教师在课堂创设轻松的“同伴互动”情境,将课桌拼成若干个圆,让孩子们围成圆形,面对面讨论、交流,孩子们没有成人的挑剔,都踊跃地发言。
综上所述,教师要重视低年级学生习作难的问题,应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要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习作。当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评价”还可以因时因地灵活地展开,如课间、课堂;操场、草丛、办公室;电话、邮件、微信;班级展示台、报刊发表等。教师要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