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萍
(安徽省合肥市滁州路小学,安徽合肥 230000)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不仅使学生具备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让学生具备核心素养教育要求的六大要素,即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教师应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与价值,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感受社会人文精神与技术的魅力。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将先进的教学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因此,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为学生带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了学生的眼界。这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与以往发生较大改变,如今的教学方式更加开放创新,不受空间的限制。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打破教室的空间限制,为学生呈现开放式的美术课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精力充沛,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周围资源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如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校园景观等。现在很多学校的校园景观都十分优美,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适当的教学章节内走出教室,感受校园文化的美好与艺术气息。例如,在讲授《植物写生》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校园中绿色植物多的角落,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丰富的自然素材,独立思考,并相互交流,完成自己的美术创作。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丰富想象力,让学生生动地描绘植物。在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拓宽视野,激发创作潜能,意识到美来源于生活[1]。
在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思路要有所改变,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与生活有关的教学情境,采用项目式的学习方法。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碎片化、单独化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同,核心素养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重视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与沟通能力,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翻转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并组织学生到讲台前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而通过思想碰撞,构建高效课堂。例如,在讲授《电脑美术》时,教师可以以“哪吒”为主题,在带领学生观看《哪吒》这部动画片后,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与学生探讨动画制作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找寻特点、卡通设计”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设计新的动漫形象。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乐趣,在学生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只在适当时做出补充与引导,锻炼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让学生走上讲台来讲解,教师应选取适合的内容和时机[2]。
美术教育强调学生的感官体验,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美术来教育人。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教师大多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察图片,虽然对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产生了一定的刺激,但学生无法触摸具体的实物,缺乏直观感受,无法对事物产生全面具体的认识,难以形成足够的动力与激情。教师应提倡并鼓励学生大胆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美术资源。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美术馆、博物馆,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接触美术的物化之美,通过观察美术作品的艺术造型与表现形式,来揣摩其中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来挖掘各种教学资源。例如,在讲授《剪纸中的阳刻与阴刻》时,教师可以展示剪纸作品,引导学生掌握阳刻作品与阴刻作品的特点。一些有能力的学校可以邀请民间艺术人才走进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为学生做具体的演示操作。在为学生讲解民间美术制作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工艺与历史文化,或组织学生到当地艺术馆参观,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感受民间艺术的人文之美,拉近学生与美术课堂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欣赏与传承传统文化。教师在对课堂进行总结时,要对课堂进行适当的延伸,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当地都有哪些民间艺术,这些民间艺术的生存现状如何,以及如何将传统艺术传承下去[3]。
核心素养的最终实现体现在教学评价中。核心素养能否形成是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这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中投入更多的思考,让学生在完成美术作业的过程中触类旁通,能够在完成学习内容的同时融入自己更多的主观思想,使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所发展。这需要教师改变传统小学美术教学中过分解读标题和可以追求标准答案的习惯。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侧重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建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逐渐转变学生的固定思维模式。因此,教师可以在作业评价内容中加入对创新能力的评价,不再以“画得像”作为主要评价标准,而是将学生的创造力体现、个性特点及与众不同的创意作为评价的考察点。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是当今社会对人才提出的必备条件。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教学重点从学生对美术知识点的理解与反应,转化为培养学生对综合知识的运用及创新能力。从本质上来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定要摆脱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应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进而使学生形成令其终身受益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