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2019-11-26 12:55肖保生
小学生 2019年9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材思维

⦿肖保生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对所给出的材料和信息进行分析的一种思维方式。长期以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习惯于按照书本上的安排和老师教给的方式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这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对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学习是比较实用的,但是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创新思维的形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意识,使他们通过假设和联想探寻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宽他们的思维方式,逐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进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笔者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总结了几点体会,具体表述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十分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训练他们的思维积极性;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得他们能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去思考和学习。例如,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出题目:5+5+5+5+4,并且让学生自主地思考,问他们能否改成乘法的形式。在教师的点拨下和学生的思考后,学生便能说出答案,虽然课堂上的实践并不是很多,但是这样的训练方式能够很有效地激发学生寻求新知识和新思维的欲望。在学生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一层一层地将问题引入,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去思考问题,从而使得学生的情绪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一直处于神经相对兴奋的状态,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

二、完善素材,发掘课本“发散性”,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数学课本中的内容相对比较死板一些,都是根据国家标准和要求制订的,虽然很多内容也都是根据多年来教学的特征进行编制,但是课本内容并不是生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源于数学,生活灵活多变,但是教材却不能老是改变,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相应的方式,积极挖掘教材中具有发散性的部分。数学学习具有严格的逻辑性,这样的数学体系虽然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的思维很有利,但是教师如果不能够充分地挖掘其中的“发散”因素,就会使得数学的教学更加古板,不可变化。教师要善于完善教材,发掘教材中的发散部分,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三、创造活泼的课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活泼的课堂气氛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感到强烈的信赖感,所以教师应当改变以前主导课堂的局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课堂上学生只是扮演着听众的角色,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开发。宽松的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不会使得学生过于自由化,反而能够给予他们一种潜心创造的空间,并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另外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一步集中全班同学的思想,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下,能够使得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不断变换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能够充分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活泼的课堂环境下更能抒发自己的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并且敢于修正他人的想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四、转化思想,训练思维的联想性

联想性的思维是表现想象力的思维,也是发散性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性的思维需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才可达到一定的广度。让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合理地转化思想,这样才能使解题思路更加简洁,既能够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又能够训练他们的思路转化。转化思想的能力是训练思维发散性的必要前提。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过转化思想,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总之,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教材思维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教材精读
思维跳跳糖
中国传统书院师生关系的构建、特征及价值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