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光荣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坝镇头沟小学,甘肃武威 733000)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学校应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尤其是班主任,更应以“柔软、温润、灵活、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方法,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笔者认为,班主任工作不仅是知识教育,更是价值引领;不仅是直面训导,更是情境育人;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打造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时空。
既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班主任工作艺术中的深度渗透,单纯强调知识教育、纪律教育是片面的。时下,一些班级工作存在口号化、成人化和形式化等不良现象,“假、大、空”现象比较严重,班主任在纪律方面单项灌注,忽视了具体的价值观引领。因此,班主任应从行为习惯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等全方位教育学生。
例如,班主任通过大力开展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的岗位体验活动,大力探索开发学生喜闻乐见、健康快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项目,如“守法小公民”“文明小记者”“诚信小天使”“友善小卫士”“和谐调解员”“爱国小先锋”“敬业小百灵”等岗位体验活动。在具体的活动中,班主任应把其中的设计、落实、反馈等过程做精做细,既恰到好处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能与学生内心对接,让学生在实践环境中成长,如此“才能保证生命的蓬勃是基于正确的期待和健康的走向。[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岗位体验为抓手和凭借,不仅是理论上的“螺旋上升”,而且是实践层面上的“由根生干,由干生枝,由枝生叶”。这样“由此及彼”,除了是一种教学模式外,更是一种育人形态,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认知领域,而且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班主任工作艺术中的渗透、引领和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法治”,具体到小学中其实就是规则教育,包括安全规则教育。那么如何在小学生中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呢?教师应少一些理论上的“直面训导”,多一些情境上的“携手共进”,为每位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熏陶气氛。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而言,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越开放、越真实,学生越能敞开自己的心扉,越能轻松愉快地融入情境中,以此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有关在十字路口接送学生的安全教育中,与其苦口婆心地灌输理论知识,不如设计如下情境。(1)教师播放视频《飞来的横祸——乱闯红灯造成的生命悲剧》。(2)“安全小使者”介绍“上岗情况”。(有的说:“一部分家长根本不听劝阻,乱摆放自行车和电动车,向他宣传安全的重要性时,还一脸不耐烦,真的很委屈,但幸好我坚持下来了。”有的说:“我在十字路口观察行人,真的体会很深,总有一些人横穿马路,但也有一些人特别遵守交通规则。”(3)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创作标语,绘制配图,每人制作一张交通安全宣传卡,并在适当时发送给家长。
实践证明,有关生命安全的视频一定会触动学生的心弦,并引发他们产生强烈的“道德认知”。随后,“安全小使者”上岗情况的介绍,无疑将理论、体验与实践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了个体生命在道德实践层面的发展。而随后的“制作交通安全宣传卡”活动,进一步将体验活动扩展至全体学生,在更大的场域内将实践活动推向深处。这一切带来的不仅是规则教育,而且是诚信教育、生命教育等,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具体写照,也是教育艺术的具体体现。
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的特殊性、过程性和个体性。当班主任工作直奔“成人视角”下的“终点”而去时,学生的思维养成、心灵的成长、生命当下的体验和价值必将被漠视,由此带来的教育急功近利,学生仓皇成长,表面“绚丽繁华”,是得不偿失的。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分析,文明、诚信、友善等精神层面的种子,必须注重“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教育过程,而非结果。心灵的生长需要“过程”,情感的熏陶滋养也离不开“过程”。
例如,目前部分学生中存在的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说假话、言而无信等诚信缺失现象,与目前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班主任可以通过设计“诚实守信,从我做起”等主题班会,让学生从生活的小事中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的信念,使学生明白什么是诚实守信,懂得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青少年做人的准则,也是社会发展中人与人和谐交往的基石。
为了使班会效果更明显,班主任在进行这一主题班会时,不妨先制订诚信调查表,对班级学生进行诚信调查,然后根据学生的一些不诚信行为和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积累的典型案例,设计生动有趣的班会环节,让学生切实参与到实践活动环节中。通过主题班会,学生认识到我们身边有哪些行为是不诚信的,面对这些不诚信行为我们该怎么做,从而达到“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的目的。
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含蓄性等特点,能够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这需要班主任用高超的教育艺术——如班主任引领学生把这些“不良习惯”写在纸上,然后埋在土里,让它“永不出世”等。这样的过程管理和过程性评价,经过长时间的过程性纠正,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学生心底,才能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试想,当我们奢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的价值引领“也能以加速转变成一个持续的外在积累时,速成也就变成速朽。[2]”反之,当我们慢下来时,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和学生的心灵交流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将变得更加自然。的确,“注重过程”意味着学生也有“花期”来临的那一刻,“注重过程”意味着诸多生命建设所必需的基本要素都能得到呵护、唤醒和打开,“注重过程”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学生的内心深深扎根,开花结果。
总之,小学班主任应时刻关注学生的真实道德层面和当下的经历,紧紧抓住那些转瞬即逝的契机,巧妙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各种事件、活动、仪式中,从纯“技能技法”走向“知识、民主、文明、和谐、爱国”等多重目标的培养。班主任,应是“核心价值观”落实工程的发起者、实施者和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