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预防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主体及作用发挥

2019-11-26 02:21罗京宁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伤害事故体质体育教师

罗京宁

前言

体质不强,谈何栋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提出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要求,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也要求学校提高体育课和阳光体育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从而遏制学生体质下降的情形。

虽然学生在校体育锻炼频次、时间和运动量增加了,但是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数量不能增加,这是有效推进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程的前提。促进学校体育活动安全和高质量地实施就需要建立学校体育安全管理体系,就需要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和家长不同主体的作用,发挥各自积极作用并形成合力,才能预防和有效降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1 学校是体育安全的管理主体,重在发挥组织和监督作用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五条:“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应当针对学生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内容和预防措施。”学校作为一级组织,具有管理功能,建立学校安全管理体系就是发挥其管理功能的体现,实施体育安全教育制度,健全预防和保护措施是学校职责所在。

1.1 建立体育安全学习制度,引导师生共同重视体育安全

首先要加强领导班子的学习,一是必须及时了解国家对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要求,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有必要研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等有关文件的具体要求,细化落实;三是要学习和研讨有关预防和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和制度意识并不断落实与完善。

其次,要组织全体教师进行预防体育伤害的相关专题学习,树立“学生安全,教师有责”的意识,并落实在每位教师的教学行为之中。例如,有的教师拖堂不按时下课,就容易造成学生匆忙下楼参加课间操等活动,就容易造成拥挤而发生体育伤害事故。特别要组织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要学习体育伤害发生后正确处置的办法,这将极大地保护学生的权利,避免因教师处理不当而产生二次伤害。

1.2 构建体育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落实体育安全责任制

首先要明确责任人,建立领导干部体育安全责任制。校长是法人应负总责,然后依据“谁分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管理和安全保障都应由各自分管的副校长负责,保障相应的体育安全。继而,校领导要将体育安全责任分解到所辖的相应处室和具体人员,明确和细化体育教学、各种体育活动的安全责任并具体到处室和责任人。

其次要建立体育安全管理制度并形成体系。应将学校体育安全领导小组例会、师生体育安全培训、体育器材设施检查维护等形成安全工作制度;将体育课、大课间、体育竞赛、体育社团等形成安全活动制度;将学生体质书面征询、学生体检、特异体质学生登记和管理等形成安全档案制度。另外,学校还需要建立调查和追究体育伤害责任等制度。这些制度构成了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使体育伤害事故预防工作责任明确、齐抓共管、有章可依。

1.3 建立体育安全监查制度,反馈整改贵在常态

体育安全制度贵在坚持和落实。坚持制度,保障安全;落实制度,防范危险。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体育设施和设备,并应对运动场和周围建筑物进行定期检查。虽然这些任务微不足道,但它们是防止学生受伤的有效方法。

体育安全监督贵在常态完善。近年来,全国所发生的多起学生运动猝死事件,究其原因多为体质征询、体检、对特异体质学生的医疗监督和管理缺失而酿成的惨剧。体育安全无小事,应重视每年、每学期、每月学校体育安全督查、反馈和及时整改,拾遗补缺,不断完善。

2 体育教师是体育安全的实施主体,重在发挥教育和保护作用

中小学体育教师是体育课堂中唯一的成年人,是体育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体育教师也是各类体育活动的核心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安全责任。

2.1 提高体育教师责任心是核心

大多数体育伤害事故是可以预防的,这与体育教师责任心密切相关。诚然,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者,不可推卸地成为教育、管理和保护学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但是,体育教师每周课时多,课外体育活动任务重,风吹日晒很辛苦,容易疲劳和懈怠,对一些常见的体育安全隐患见怪不怪。这就需要经常性地对体育教师进行体育安全培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增强防范意识,提高处置能力,其核心就是提高责任心和事业心。

2.2 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是关键

要对体育教师进行预防体育伤害专题培训,提升体育教师特别是新入职教师的安全管理能力。

2.2.1 课前准备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

一是学期学年的教材分布要科学合理,学生在学期始末和考试期间的体能和精神状况,以及雨雪、寒冷和酷热天气都是影响体育安全的重要因素。

二是学情分析要因班而异、因人而异。要考虑学生群体状况,如开学初和文化考试前不适合安排运动负荷较大的项目,节假日前学生较兴奋不宜安排精细的体操项目,纪律等常规不好的班级暂缓安排合作练习和对抗性练习。还要考虑学生个体状况,合理安排特异体质和病假见习学生的任务,要注重对顽皮学生的管理和骨干学生作用的发挥。

三是制订适恰的学习目标和运动量来保障教学安全。学生通过努力能“跳一跳”达成的学习目标是较为理想的,不超越学生能力所及。运动量要适合大多数学生锻炼需要,但也要区别对待和因材施教。

四是设计教学过程要处处考虑安全因素。准备活动要匹配主教材,为主教材的学习做好生理与心理上的准备;练习组织形式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安全距离”;整节课的运动负荷、运动量的调配;结束部分做好放松运动,坚持安全小结。

注重设计“保护与帮助”的传授环节,先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再学会相互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另外,还要关注器材搬运、摆放、使用和归还过程中的安全,场地和学生着装的安全性。

2.2.2 课中教学实施时,注重及时安全调控

一是教学目标的调控。当大部分学生难以完成学练任务或存在安全隐患时,教师应放缓教学进程,调整练习手段。另外,还要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教材、季节、场地器材等因素,适时调控教学目标。

二是教学难度的调控。提高或降低难度要根据学情、场地器材和气候等因素,要以体育安全为基础,也应考虑男女生能力差异和个体差异。

三是教学方法的调控。教学方法要遵循“先分解后完整;先辅助后规范;先模仿后练习;先徒手后器械;先轻物后重物;先慢速后快速;先近距后远距”等原则,进行实时、有效的调控。

四是组织形式的调控。教师要注重练习场地的安全,要确保学生练习时前后左右都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和空间;教师要及时变换至合理的站位,让每位学生看清教师的示范和手势,听清教师的口令讲解,要求学生遵从教师口令信号要求和顺序进行练习,确保安全。

五是教学评价的调控。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盲目表现并做超出能力范围或超出教学要求的动作,应及时制止,避免效仿和造成伤害。

2.2.3 提高体育教师处置体育伤害事故能力是基础

处置体育伤害能力应是体育教师的基本功。虽然,体育教师接触体育伤害的情形相对较多,但也应该保持适度的紧张,“小事不大意,大事不慌张”。对于经常出现的扭伤、擦拭、拉伤等,不必大惊小怪,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好人处理;让学生暂时休息,注意观察;需要告知家长,及时就医,不能耽误治疗。特别是头部、腰腹部受冲撞,以及不能确定的伤痛,必须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学生到医院诊治,防止疏忽大意。体育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更应该冷静地处置严重的体育伤害事故,遵照学校应急预案科学处理并配合学校做好后续工作。

3 学生是体育安全的践行主体,重在发挥独立防范的作用

学生能够自主防范体育伤害是预防体育伤害事故的目的。在日常安全教育,体育课和体育竞赛安全教育和培训,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提高保护意识、掌握了安全运动和保护方法。

3.1 日常安全教育注重“点面结合”

内容上,日常安全教育应应注重学习体育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通过专题教育的“点”形成安全教育覆盖面,每学期进行安全教育,最终形成学生安全教育体系;对象上,坚持对全校学生进行“面”上教育,还要突出新生、男生等“点”的教育;方法上,用鲜活个案教育的“点”丰富安全教育的“面”,如及时用课间操和竞赛活动中的伤害事例来警示学生等等。

3.2 体育课安全教育要紧扣“五个加强”

一是要加强课前安全教育,强调本课安全重点,教师要坚持每课询问学生有无伤病等健康情况;二是要加强纪律教育,良好的教学秩序是安全的基础;三是要加强观察,及时调适学生情绪和心理,情绪低落或亢奋、盲目自大和懦弱胆怯减而造成伤害事故;三是做好易受伤的体育教学内容的安全防范,尤其重视投掷、技巧体操等项目;四是要加强必要的自护自救和他护的意识和技能的培养。

3.3 体育竞赛安全教育坚持“五个必须”制度

必须坚持比赛预告制度,要留有练习准备时间,不仓促办赛;必须坚持赛前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学习竞赛规则、安全守则,进行竞赛安全和体育道德教育;必须坚持赛前征询家长意见制度,参赛学生应办好相关保险;必须坚持赛中监管制度,班主任必须到场,不符合竞赛规定的学生不能参赛,不符合竞赛精神的行为必须制止;必须坚持医务监督制度。

4 家长是体育安全的监护主体,重在发挥配合和监督作用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家长是学生体育安全的重要保障力量,家校应形成合力。对家长进行线上线下的体育安全教育必不可少,让家长承担起教育、监督、配合的责任,主动报告学校孩子身体状况、特异体质和特定疾病情况,及时告知班主任其孩子突发的情绪行为异常情况;主动督促孩子加强日常锻炼,增强防范意识,培养防范能力;主动提醒孩子做好参与学校体育运动的各项准备,如运动装备要符合要求、生病要主动请假等。家长要主动为学校体育安全工作建言献策等等。

结束语

构建校本体育安全管理体系,积极预防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不同主体的作用,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减少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工程有效实施,保障学校体育工作更好地开展。

猜你喜欢
伤害事故体质体育教师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发达国家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经验及启示
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