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抑郁症学生的案例分析

2019-11-25 08:30张钧茹白文王洪生
教育界·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

张钧茹 白文 王洪生

【摘要】心理健康问题始终是大一新生教育中的难点。文章通过一个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诠释了心理辅导的过程和做一名合格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退学;心理健康

在新生的适应、成长、发展过程中,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新的学习方式与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对学校望值过高与对现实的不满,人际关系处理问题等往往会引起新生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等。如何让他们克服种种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平衡,是每一个辅导员都关注的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以一个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来分析。

案例背景:学生某某,现为某专业大一学生,入学之初,该生在新生入学心理普测中被筛选出来。笔者在与该生进行沟通談话的过程中发现该生随意性很强,不能很好地认清自己,对人生规划和目标也不明确,情绪波动很大。入学15天左右,该生慢慢开始对学校和专业不满意,产生退学想法,并在经过笔者和学院领导多次做其思想工作并与其父母沟通之后,退学态度依然坚决,并表示自己已慎重考虑,家长也尊重他的意见,故学校为其办理了退学手续。退学后,在父母的陪同下去当地医院进行了心理测评,检查结果显示该生具有中度抑郁症、中度强迫症。

一、原因分析

(一)家庭

家庭教育是当今社会的重点关注问题,从大量的心理咨询工作案例中可以看出,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往往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一段不合理的家庭教育经历,家庭不良的教育方式或者成长环境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所有的健康心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一旦在该过程中学生心理上受到家庭教育的不良刺激,尤其是青春期的学生,对他们造成的隐患是巨大的。虽然很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各不相同,但是究其根源是基本一致的:他们的家长普遍都有简单粗暴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就该案例来说,该生父母都是中学教师,并且因为独生子的原因,家长对他的期望也很高,基本把全部的希望都倾注在他身上,并且经常跟邻居家孩子比较,一旦不满意,家长就对其进行训斥,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家长与孩子缺乏沟通,不能很好了解孩子心里真正的想法,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他们不知道自己不当的教育方式给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发展留下了隐患。家长的责备和失望让孩子也产生了逆反心理,并且孩子在取得较好成绩时没有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

(二)学校

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人生中所受教育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教育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准则。因此,学校教育对一个人的各方面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该案例中,该生小学、初中调皮捣蛋,父母、教师对他要求严厉,并缺少与他沟通。高中期间因病住过两次院,给自己的学习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学习压力和来自父母、老师的压力共同袭来,在高强度的压力下,心理调节失衡,情绪没有得到合理的调整和宣泄,导致高考失利,整个假期都情绪低落,极其抑郁。大学入学以来,对学校、专业出现了不满情绪,跟室友相处不佳,各种压力、不满、不适应接踵袭来。

(三)个人

不同于身体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是一种难以让人发现的问题。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处于青春期,对各种言论、行为都非常敏感,他们的心理总是纤细而脆弱的,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等问题,他们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可塑性和不平衡性,一旦遇到不良刺激或负性事件后,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就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该生从小的家庭成长和教育环境让他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并长期没有得到适当的宣泄和平衡,再加上处于青春期,心理方面还不成熟,容易意气用事,行为欠考虑,个性较强,所以对父母和老师的教诲和苦口婆心经常会产生抵抗情绪。该生本身任性,盲目自信,对学校对课堂期望过高,而达不到心理期望值时,往往我行我素,做事不考虑后果。

(四)意志力缺失

意志力是指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由于该生产生了退学想法,所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进取性,行为自觉性差,需要老师或家长的监督才能去上课,学习目的完全不明确,学习抱着混的态度,动机不强。对班级和学校活动同样漠不关心,与之无关的事情基本都不参与。晚上熬夜,早上不能按时起床,造成了恶性循环。

二、教育和心理辅导过程

(一)家校互通形成教育合力

笔者认为引起该生中度抑郁和中度强迫的首要原因在于该生的家庭教育方式。因此,笔者便与该生父母联系,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教育孩子方式方法存在的问题,不能只对孩子提出要求,施加压力,孩子做不到就训斥,教育孩子简单粗暴,不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而是要努力做到和风细雨,用爱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针对该生在学校的种种表现,笔者都会跟他父母沟通,做他父母的思想工作。经过多次推心置腹地交谈,该生家长承认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以后肯定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经过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该生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复学后,该生与室友的关系渐渐缓和,有任何问题也愿意与老师沟通,有快乐会跟老师分享,抑郁的程度慢慢降低。

(二)用爱心构筑心与心的桥梁

该生的心理障碍原因除来自家庭外,学校教育也有很大的影响。作为他的辅导员老师,笔者一直给予他持续关注,给予他更多的关心与呵护。复学回来后,笔者每周不定期找他谈话,随时发现问题给予解决,并与他父母沟通,而且鼓励他多多参与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种活动,让他在活动中交到朋友,展示自我,疏散不良情绪,生活上也提醒他注意作息时间,上课保持良好的精神,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笔者运用该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讲明道理,消除他错误的认知因素,认真分析他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指导他阅读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有关内容,建议他有时间可以去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谈心,缓解他的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使他的心理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经过耐心教育,该生表现良好,遵守校规校纪,能静心学习,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和同学、室友和谐相处。

三、教育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帮助,该生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思想上,由“异常心理”变为“积极向上”;在行为纪律上,由“以自我为中心”变为“关心集体,关心同学”,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等。

四、案例启示

(一)及时发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發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价值观的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会进一步对象牙塔中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给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解决会越积越多,及时发现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发现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多多深入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多进教室进宿舍,多走多看多交流,与特殊学生的交流要由浅入深,从局部到全面,让他体会到辅导员的关爱。刚开始要先进行简单的交谈,建立彼此之间基本的认知,排除学生的距离感和陌生感,然后找机会与其尽可能多交流,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关心其生活、学习、交友等情况。

(二)冷静处理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辅导员工作错综复杂。每个新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经历,再加上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学习节奏与高中不同,个别学生出现适应性问题是很正常的,所以碰到学生心理方面等问题无须紧张,要及时安排班委和宿舍同学负责观察他的日常情况,有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避免情况恶化;在遇到难以处理的特殊情况时,要相信集体的力量,向有经验的辅导员、心理学专业教师和领导寻求帮助和指引;要学会在工作中积累经验,遇到案例要总结分析,做好工作记录,多看多学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书籍,增长自己的心理学专业知识。

(三)三全育人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由于新生辅导员与学生相识的时间较短,难以全面了解学生情况,而且学生很多的心理问题和成长环境有关,所以发现问题必须与家长进行积极沟通。第一次与家长沟通时,家长可能会对孩子的情况有所保留,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所以要更加耐心细致地跟学生家长说明情况和利害关系,一点点消除家长的顾虑。这样,家长会感受到辅导员对自己孩子的关心,逐渐就会对有关问题的处理达成共识,携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育人”要依靠“教书”来实现,所以辅导员需要与任课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上课和纪律情况。这样做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三年多的辅导员工作经历让笔者更了解学生,也让笔者深深明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的心理不仅对大一新生有重要意义,更会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乃至一生。所以保持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赵娜.拨开人际关系迷雾 共享青春美好时光——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案例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32):56-57.

[2]宋吉成.学生心理案例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0(16):173.

[3]杨群.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教育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04):12-13.

[4]孙晓敏.浅谈意志力培养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J].科技成果纵横,2010(04):52-54.

猜你喜欢
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