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学”双语课程教学难点及对策

2019-11-25 09:04孙海燕赵俊平冯建伟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对策

孙海燕 赵俊平 冯建伟

摘    要:双语教学既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懂专业、通外语”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生态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在学科定位、与大学英语课程的协调、教材建设以及学生认知等方面存在着难点。要提升双语教学效果应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突出“生态经济学”学科特色,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安排中英文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材使用上要对原版英文教材进行本土化。

关键词:生态经济学;双语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4107(2019)11-0041-03

双语教学在我国“生态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理论及方法体系,各高校在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进行相关资料检索时发现,经济类课程双语教学的教研成果比较丰富,但“生态经济学”双语课程的教研成果相对较少[1]。本研究结合教学实践,分析高校本科“生态经济学”课程在实施双语教学时的难点,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从事相关教学工作和研究的师生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生态经济学”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高校本科教育发展的需要

双语教学是高校本科教育发展的重点[2]。2001年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3]。2004年12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以非英语通用语种作为大学公共外语教学要求的院校和专业,也要根据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推进改革。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4]。教育部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将“双语教学”列为考察高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主要观测点[5],要求高等学校重视本科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学科的自然属性要求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Kenneth Boulding)发表了题为《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的论文,在反思传统经济学的基础上,鲍尔丁明确阐述了“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首次提出了“生态经济协调论”,从此,“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正式诞生。在全球生态经济问题大辩论(1970—1987)之后,“生态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得到极大丰富和深化。由此可见,“生态经济学”课程具有天然的国际性,本门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西方“生态经济学”的经典著作,从而更深层次理解和掌握“生态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及研究方法。

(三)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

双语教学是教师同时使用母语与外语(一般是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来讲授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授课时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或双语专用教材,为学生提供专业外语环境,使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能够熟练掌握英文专业术语以及表达方式,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阅读英语专业文献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二、“生态经济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难点

(一)学科结构的复杂性

“生态经济学”横跨自然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两大领域,其概念、理论和方法涉及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统计学等各个学科,知识点繁多,内容广泛,且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如果学生对相关学科(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不了解,对时代背景(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等)不熟悉,在学习“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概念时会出现理解和运用困难。

(二)专业课双语课程与大学英语之间的协调障碍

一般高校的本科课程设置,往往会在大学一二年级设置英语公共课,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语法知识,强化听力、口语、阅读以及写作能力,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学习是双语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二者的重要区别:大学英语课程侧重于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应用[6],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比较贴近,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课双语课程更强调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同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课程难度相对较大。

(三)国内外教材的衔接与过渡障碍

从经济类课程教材建设看,国内“西方经济学”课程教材无论是英文原版还是译本,都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系统的理论和框架结构[7],种类繁多,且有针对双语课程编写的双语教材,学生可参考的教学资源比较丰富。目前“生态经济学”的中文教材较多,但在基本观点、理论及教材体系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某些基本原理的理解尚未达成共识,部分教材对相关经济模型和术语仅进行简单罗列而无详细解释及应用说明,涉及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的论述非常简单,较少体现出生态学对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及方法支持。

目前东北石油大学所选用的教材是英文原版教材与国内引进的翻译教材相结合,尽可能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原汁原味的专业课程。由于课时所限,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对教材的内容面面俱到,有部分材料需要学生课下阅读,而原版英文教材(包括译本)从逻辑思维到内容安排都与学生所熟悉的中文专业教材存在较大的差别,学生在课下可参考的教辅资源有限,对教学效果会造成一定影响。此外,英文教材中的术语进行中文翻译之后可能会出现理解上的障碍。例如赫尔曼·E.戴利与乔舒亚·法利编写的《生态经济学:原理和应用》中提出的“Stock-flow resource”和“Fund-service resource”的资源分类,翻译成汉语是“存量—流量资源”和“基金—服务资源”[8],与“西方经济学”中的“存量”“流量”“基金”“服务”的概念内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与认知障碍

很多学生把专业课双语教学简单地理解为“用英语上课”的一门课程,看成是另一种形式的“英语课”。在学习时,他们仅满足于生词的熟悉和掌握,而对基本的专业知识重视不足。由于“生态经济学”双语课程涉及的专业术语较多,再加之英文理解上的困难,学生不容易把握重点,陷入了 “听不懂—看不明白—学不会”的恶性循环。由于学生英语水平所限,一些基本的课堂讨论很难用英语进行,更遑论用英语思维思考问题,双语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完善“生态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设计突出“生态经济学”的学科特性

在高校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生态经济学”双语教学内容设计,可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学内容要突出“生态经济学”与传统“西方经济学”在基本理念、概念、原理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区别。因为学生通过先修课程学习,对“西方经济学”的相关内容已经熟练掌握,因此运用对比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快且更加深刻理解“生态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其次,课程内容要紧跟国内外“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前沿。结合大量的英文案例及经典文献,重点讲解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生态产业、研究方法(例如生态经济系统模型、生态价值评估、生态承载力核算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最后,在教学内容设计的全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英语”只是授课的语言和表达形式,而不是授课的重心,不能将专业知识学习变成英语专业词汇及语法的学习。

(二)探讨积极有效的双语教学方法

从学生英语水平和接受专业知识的能力看,学生进行双语课程学习一般都要经历从“认识(克服语言障碍)”—“理解(克服阅读障碍)”—“掌握(克服专业障

碍)”的过程。其中“语言障碍”及“阅读障碍”是保证教学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但教师无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能够直接参与的是第三阶段,即在课堂上讲解专业知识点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基于以上分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1.强化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教师在课前提前布置预习内容,发放下一节课的英文讲义提纲,阐明预习章节的学习方法和重点,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及自学能力;课后发放“生态经济学”相关经典英文文献,学生自学,提交学习报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集中出现的问题和疑问在课堂上或者通过网络进行解答。

2.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出发,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合理安排课程教学中文和英文的使用比例。对“生态经济学”的核心知识和专业术语,采用中英文双语解释,对学生已经熟悉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则采用全英文讲授;课堂互动时,从简单的专业问题入手,鼓励学生用英文提问及回答问题,并逐渐过渡到用英文讨论及案例学习。

3.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结合“生态经济学”前沿问题(例如国际贸易与环境,自然资源的价值、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代际公平、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等问题),播放与授课内容相关英文纪录片、国内外名校公开课的视频,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要求学生在相关英文专业网站进行资料检索,由小组成员进行视频和相关文献的讲解,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组织和表达能力,强化专业知识。

(三)注重教材应用的本土化

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是学生接触国外研究动态、提高专业水平的最直接的途径。但是由于英文原版教材的授课对象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对教师及学生的英文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再加之国内外专业课程设置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若原封不动的引进原版教材,不一定能实现预期的双语教学效果。教师在具体使用教材时,应该在本校专业设置及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下,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及理解能力,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甚至对其逻辑体系进行重新编排。对已修过的“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内容和概念进行一般讲授,重点突出“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核心原理及方法,强化学生对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认知及理解,结合相关原理补充本土案例及思考题。这对教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既要熟悉本门学科的中英文专业教材,还要熟悉相关课程中英文教材(“生态学”“西方经济学”)的内容,能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四、思考与展望

在开展“生态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生态经济学”双语教学抱有浓厚的兴趣,认为可以通过课程学习实现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他们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研究动态,观察视野得到了扩展,很多学生在努力学习公共英语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的学习和阅读专业文献,这可以看作是开展双语教学的良好开端。在“生态经济学”双语教学中,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转变对双语学习的认识:从“学英语”回到“学专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英文文献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要从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出发,制定适合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培养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对英文原版教材进行整合后确定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总之,双语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9],无法一蹴而就,“生态经济学”双语教学也处于尝试和摸索阶段,其教学体系架构、教学模式及方法、教材使用等方面,还有待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嘉.高校生態经济学课程双语教学新探索[J].江苏科技信息,2016,(10).

[2]吁思敏.中国双语教学发展轨迹略探[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7,(2).

[3]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18-09-02].http://old.moe.gov.    cn/publicfiles/ 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34/200507/    8296.html.

[4]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EB/OL].[2018-09-02].     http://www.moe.edu.cn/jyb_sjzl/ moe_364/moe_1588/moe_1615/tnull_25595.html.

[5]杜战涛.双语教学在高校开展的必要性及现实困境[J].学理论,2015,(27).

[6]陈晓倩.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现状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41).

[7]樊文静.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J].对外经贸,2018,(1).

[8][美]赫尔曼·E·戴利,乔舒亚·法利.生态经济学:原理和应用[M].金志农,陈美球,蔡海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65.

[9]郑红苹.论双语教学的内涵、特征与价值[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