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晓岩
摘 要: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全球经济腾飞的宏伟蓝图,也为大学公共俄语教学提出了时代要求,但目前大学公共俄语教学学生人数少,学习动力缺乏,俄语教育边缘化,很难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提供合格的俄语人才。大学公共俄语教学面对时代新要求应创新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加强公共俄语专业化,深化网络学习,力争日常学习国际化等,要加强高校之间的国际合作。
关键词:“一带一路”;大学;公共俄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11-0025-04
一、“一带一路”下的中俄合作前景
2013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宏伟蓝图,将连接东南亚、中亚、中东欧等地区的65个国家,建成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也将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其中与俄罗斯的合作前景辉煌。
近年来,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了崭新的发展。而“一带一路”为中俄两国实施大规模、战略性合作计划提供了广阔机遇。中国视俄罗斯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战略伙伴,相信俄罗斯将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发挥独特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是以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俄罗斯国内经济特点,以及俄罗斯对“一带一路”设计积极参与的态度为前提的。
一方面,从地理位置上看,俄罗斯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陆路邻国,与中国之间有多处边境口岸。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是中国,桥梁正是中亚和俄罗斯。而“一带一路”将带动中俄两国在原油和天然气、输油管道、合资炼油厂、交通、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大项目合作[1]。中俄的双边贸易,投资合作也有着很大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普京充分肯定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俄经贸合作,乃至世界经济的积极拉动作用,表示要“借中国之风扬俄罗斯经济之帆”。俄罗斯甚至在我国的“一带一路”构想下,提出了“冰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也得到了中国的欢迎和支持,中国表示愿同俄方及其他各方一道,共同开发北极航线。
当前,中俄双方的合作已经在金融、基建等领域展开。国内企业已经行动起来,到俄罗斯进行投资与合作的项目逐年增加。例如中国正在与相关国家推进“西欧—中国西部”国际公路的建设,就是经圣彼得堡跨入欧洲西部,打通丝绸之路的关键之举。而俄罗斯方面对此满怀期待,正如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塔夫罗夫斯基所言,俄罗斯将把圣彼得堡建成“一带一路”的北方枢纽。
不难看出,俄罗斯方面的积极态度和举措为“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和中俄互惠互利的全方位合作注入了新鲜的动力。在“一带一路”下,中俄的合作获得了极大的潜力和前景。这种合作将是多层次,多渠道,高效持久的。
二、大学俄语教学现状
(一)“一带一路”宏伟蓝图对俄语人才的需求
“一带一路”宏伟蓝图,为中俄交流带来了巨大的前景,也为国内的俄语学习和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因为在具体的中俄合作对接中,会存在一些现实的困难,比如法律制度差异、语言障碍乃至不同的谈判风格[2]。虽然俄罗斯国内的英语教育水平很高,但是俄罗斯人的民族情结使他们更习惯使用俄语进行外事沟通,特别是在经贸合作的基层,俄罗斯人几乎都只会用俄语交流。所以以俄语为第一外语的人就有了明显的优势。他们更熟悉俄罗斯社会规范,不必用英语作为中介语,而是直接用俄语沟通,更容易联络双方的感情,更容易达成合作意向。所以,俄语人才的市场会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铺开,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并且,各个中俄合作领域会对俄语人才提出更高更广更专业的要求。
大学公共俄语教学(以下简称大学俄语教学)是培养俄语人才的主要基地。大学俄语教学的质量决定着俄语人才的质量。所以大学俄语教学在 “一带一路”背景下不仅迎来了时代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学科的春天。
(二)大学俄语教学现状
1.本科生及研究生数量急剧萎缩。我国俄语教学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教学规模经历了数次震荡,每一次变化都有着历史、政治的因素。历史上,两国关系曾经三次对俄语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一阶段:政治蜜月期的影响。1950年毛泽东与斯大林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学俄文在全国成为头等大事,各地建立了约30多所俄文专科学校[3]。这些俄文专科成为之后很多高校俄语系的前身,如今天沈阳师范大学的俄语专业就是从1953年的俄专发展而来。可以说,这个时期全中国都学俄国话。同时各大综合性大学,如北京大学、黑龙江大学、吉林大学等纷纷开设俄语本科专业。第一次俄语热到来。
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加上文革的影响,俄语教学在国内逐年萎缩,到20世纪70年代,中学、高校的俄语教学已经停止,很多俄语专业教师被迫改行。
第二阶段:边贸蜜月期的影响。1980年恢复高考后,各地中学俄语教学陆续开始恢复,大学里开始招收俄语专业。这个阶段的俄语教学规模又一次出现上升势头。
到20世纪 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中俄边境贸易进一步发展,中俄边贸热催生了国内大学的以良好的就业前景为导向的俄语招生热潮,另外,中学俄语教学也因为高考中俄语分数普遍较高,高考升学概率大而逐年恢复。有了高中的俄语生学苗,大学俄语教学又一次进入良性循环。
第三阶段:经济萧条期的影响。但是这种短暂的热度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 就已经接近余溫。因为俄罗斯国内经济的不景气,政治上的不稳定,中俄关系一度陷入了不温不火的状态,前期的民间易货贸易也由最初的火爆,变得清冷下来。
反映到俄语教学,就出现了大学里的俄语生源枯竭,例如,沈阳师范大学的公共俄语每年俄语新生由20世纪 90年代初期的近100人,在之后的20几年时间里减少到每年几个人甚至是零,变成了彻底的小语种。同样,公共俄语研究生每年也仅仅几人。现在国内仅有山东、黑龙江、安徽、贵州等省份还保留着中学俄语教学。大批中学砍掉俄语教学。缺少生源使大学俄语教学再一次陷入低谷,一直持续到今天。
2.大学俄语教育日趋边缘化。受到招生规模的影
响,大学俄语教育日趋边缘化。比较大学英语教育,俄语学科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负面影响。比如有的学校上课时间不能像英语一样每周两次,而是设在周末连续四学时,这种设置影响到整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和学生学习效果;英语常用的翻转课堂等符合时代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因为俄语生人数过少,课堂氛围欠缺而难以达到最佳效果;与俄语和俄语教学相关的网络资源缺乏,像慕课等富有时代感的教学模式很难展开。当然,省内、校内各个级别的大学英语竞赛,也让俄语生望洋兴叹。计算机国二考试中的英语内容更让俄语生们感到十分无奈。每个年级三三两两的俄语生不得不面对如此的语言学习环境,难免会感受到作为小语种学生的种种尴尬。
3.俄语生学习动力欠缺。一方面,俄语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俄语学习氛围相对薄弱,来自同学之间的激励效应微弱,英语生课堂上所自然拥有的各种刺激学习的因素在俄语生这里整体欠缺,要想取得好成绩,需要比英语生更强大的自觉、自律、自主精神才能实现。
另一方面,由于此前中国与俄罗斯在各个领域的合作还很薄弱,所以在之前的十几年时间里,两年大学俄语学习之后,俄语生未来的职业里几乎不会有俄语的出现,大学阶段的俄语学习仅仅有学分意义,而对未来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这就更加降低了俄语学习意义。
综合以上因素,无论是学习现状还是未来前景,都无法为俄语生提供基本的学习动力。他们是在一个不被重视的环境里,为了学分而学,这种状态必然影响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且,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着学习的不利因素。有一些俄语生是从初中学习英语比较困难的学生中分化出来的,对语言学习有某种先天不足,这使他们在大学阶段的俄语学习要面对更多困难。加之对俄语未来前景的看淡,使他们的俄语学习表现得更加被动。
结论很明显:目前的大学俄语教学,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无法为“一带一路”宏伟规划提供必要的俄语人才。大学俄语教学必须主动出击,及时地融入“一带一路”的蓝图中,以市场对俄语的需求和中俄关系的前景拉动大学俄语教学,以期达到大学俄语教学的一个新高峰。
三、“一带一路”下大学俄语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拓展学生思路,打造自我激励学习模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只能做无米之炊。目前,学生最明确的学习动力,就是通过学期考试,而通过四六级考试,几乎是他们的终极目标。这样的思维恰恰局限了他们为外语学习设定更远大的理想,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勉强完成课后作业,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深入教材,甚至忽略了很多教材里给出的“应用文写作”“主题词汇”等实用性很强的内容。更不要说主动涉猎课堂以外的俄语信息了。而这些内容由于受到课时影响,教师无法做出跟踪检查,全靠学生自觉完成。因此教师只能从学生的课堂反应,发现其对俄语学习的种种懈怠。
那么现在,“一带一路”为俄语生树起了远大的目标,此目标对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都具有现实的意义。教师应该及时使学生了解这个时代带给俄语生的重大变化,比如了解未来市场对俄语人才需求的增加,俄语生总体数量的缺乏,以此启发学生产生心理优越感,感受到小语种的重要,激发学生以更高的积极性参与到俄语学习中来,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教师的指导,完成教师的要求,改变由于传统学习思维和方式带来的不良学习效果,实现自我激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为学分学习”为“为未来而学习”。
(二)改变教师教学理念,突出交际能力培养目标
按照大学外语教学大纲,传统外语教学要培养“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均以全国四六级考試为学习目标,重视阅读理解、词汇辨析、固定搭配,并以词组句型为基础练习写作。听力练习也是以四级考试为目的。而因为四六级考试不考口语,学生的口语能力成了最薄弱的一项。这样学来的语言,仅仅是僵死的知识,很难在实际交际活动中运用,这样的培养模式,无法适应未来中俄合作对俄语人才的要求。
为了改变这样的格局,需要彻底改变的首先是教师的想法,要打破以四六级考试为指挥棒的惯性,设计出以实用性和交际性为目标的大学俄语教学模式,打造“俄式翻转课堂”。
1.“听说”与“读译”翻转,“听说”结合,并作为学生的首要能力进行培养。既然“听说”是俄语生的短板,那么多听多说,听说结合,构成真实交际情景就是首要解决的任务。把原来的“以词汇语法讲解和课文翻译的重点”转移到提高“听说”能力上。首先,对于教材中的课文部分,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将通常的朗读逐步变成背诵,复述,再利用短暂的课堂时间检查背诵、复述,并让学生编写对话,以“说”的形式完成对课文的理解。这个过程,并没有忽略原来的词汇语法翻译,而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把握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原有的记忆、识别,上升到独立运用的层次。而只有独立运用语言才是外语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实现交际的基本要求。
其次,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听力部分。听力内容一般比课文要简单,包含的多是日常话题,可以给学生口语练习提供很适合的标准的表达。可以要求学生在听懂之后,转述内容,并进行主题的归类,积累下更多的可以随意表达出来的句子。为将来的跨国沟通做好日常交际用语的储备。
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能够坚持“听说”优先的策略,“听说”就会实现与“读译”的翻转。
2.“专业”与“公共”翻转,使教学内容趋向专业化。大学俄语教材种类比较有限,远远比不上大学英语教材,没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教材可以选择。以《新大学俄语》为例,该教材十几年来,仅做过局部的改动。很多课文都是沿用原来教材。作为公共课的教材,其内容虽然覆盖了俄罗斯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基本没有涉及各个学科专业。每个教学班里的俄语生有着不同的专业。一套公共教材确实很难提供给各专业学生足够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班里学生的专业来源,分别为他们补充适当的专业课程,帮助学生积累专业词汇,使他们习惯于阅读本专业的俄语文章,鼓励他们对专业知识进行双语的对照研究,把俄语真正变成学习专业的工具。同时,把这部分专业内容适当归入考试范围,将学生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良性结合,实现“专业”与“公共”的翻转,为俄语生以后了解俄罗斯的相关专业发展状况、出国深造、对俄交流打下初级的专业外语的基础。
3.“俄语”与“母语”翻转,训练交流国际化。在母语所在国学习外语,最缺少的就是外语环境。为了更快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各级外语的技能,适应未来的合作交流,就要在国内完成必要的国际化语言训练。那么,网络就成了语言训练的一个强大的工具。尽管网络里俄语学习资料远不如英语那么丰富,但这种不足恰好可以促使俄语生深入寻找纯俄语网站,挖掘更有益的网络俄语资源,使网络学习成为俄语生的学习常态。本文认为,有以下几类俄文网站,是俄语生训练交际国际化不可或缺的资源。
第一类:与课文具体内容相关的网站。比如,在《全新大学俄语综合教程》中有“网店”一课。可以要求学生找到俄罗斯最著名的网店网址,了解这些网站销售的规则,付款方式,运输方式,与卖家联系的方法,甚至可以向卖家进行真正的购物咨询,并将这些内容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示出来。
第二类: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专业类网站。中俄大学的很多门基础课程设置都是一样的,所以,学生很容易找到相关的专业网站,定期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章,有助于他们熟悉专业俄语词汇,了解俄罗斯在这一方向的最新研究动态,也有助于国内课程的理解。
第三类:风俗文化类网站。文化是人类精神的传承,是一个民族独立于世的坐标,而外语,正是打开通往其他民族神秘世界的密码。利用俄语来了解俄罗斯文化,要比阅读翻译过来的文章丰富有趣得多。风俗文化类的网站图文并茂,可以弥补单词量少带来的理解困难,轻松引领学生走进俄罗斯人的日常,参与他们的各种文化活动,同时也更轻松地复习旧词,遇见新词。
第四类:个性化网站 。根据学生个人兴趣,搜藏一两个网站,比如某一位俄罗斯作家的网站,可以看到作家生平、故居、作品、博物馆活动等。或者音乐网站、体育网站、新闻网站,甚至可以是游戏网站、娱乐网站,等等。每天坚持阅读,持之以恒,必有收获。
第五类:与留学有关的网站。比如俄罗斯著名大学的主页,与学生所在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的高校网站,了解这些学校的院系设置对外招生概况,开设课程情况,以及该校留学生活动情况,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不足的方面,在心理上亲近、接受并更早地融入未来可能的留学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布置学生搜索这些网站,并及时检查他们的查询成果,让学生交流各自的经验,通过作文、报告、问答形式得到巩固。
除了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练习俄语,还可以鼓励学生与本校的俄罗斯留学生建立联系,在语言的运用中把握语言,在现实交流中培养对俄罗斯人的友谊。这些活动都可以让俄语不断地母语化,提高学生国际化交际能力。
(三)充分开展高校国际合作交流
除了有效利用上述外语学习所必需的学生方面、教师方面的条件,还要充分利用大学里的资源。现在很多高校都与俄罗斯的高校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双方可以互派留学生,这对于语言学习、专业学习的益处不言而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到俄罗斯校际交流的留学名额一般都划归给俄语专业的学生,大学公共俄语的学生,被忽略而失去了这样的学习机会。更可惜的是有时候留学名额由于专业俄语生的人数少而被浪费掉。可以说,很多俄罗斯合作高校的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实,高校里公共俄语生与俄语专业的学生相比,有自己的优势。首先,尽管公共俄语生即前文说的大学俄语生,课程时间要比专业俄语生少很多,但是他们有高中时期学到的语法做基础,高中俄语词汇做桥梁,可以在一个高起点上进行大学阶段的俄语学习。其次,大学俄语生所使用的教材,也与专业俄语生的教材有很大不同,课文难度更大,涉及范围更广。只要方法得当,其整体水平不会输于专业俄语生。第三,大学俄语生都有自己的专业,而专业俄语生的专业更局限于语言文学。如果得到去俄罗斯合作校进修的机会,大学俄语生可以有更多的专业可以选择,可以了解更多的俄罗斯高校课程,为将来在更多领域的合作做好铺垫。完全有理由认为,公共俄语生到俄罗斯进行交流学习,价值更大。
所以,教师一方面要在课堂上贯彻留学理念,学习出国所需要的基本词汇、句子,介绍出国留学初期须知的俄罗斯文化常识,为俄语生做好心理和知识的准备。另一方面,应当做好与学校的沟通,主动展示本校俄语生出国留学的意义和可能性,促进学校做好谋划,为俄语生鋪就一条去俄罗斯留学的坦途,让更多大学俄语生得到留学机会,在大学阶段就真正地实现跨国交流。
“一带一路”的蓝图为大学俄语带来了又一个春天。作为高校教师,有责任在春天里及早播下饱满的种子,锐意大学俄语教学的创新模式的改革,将大学俄语生引领到“一带一路”的航线上,让大学俄语教学在民族振兴的彩绘上描出靓丽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廖雷,侯丽军,杨依军.中俄元首索契会 奥运外交展友好 [EB/OL].(2014-02-07)[2018-10-20].http://www.xin huanet.com/world/2014-02/07/c_119234294.htm.
[2]魏良磊,栾海,王晨笛.俄罗斯期待加强“一带一路”合作促亚欧大陆经济发展[EB/OL].(2017-06-02)[2018-10-20]. http://www.xinhuanet.com//2017-06/02/c_1121078133.htm.
[3]杨东晓.三代人的专业选择[J].新世纪周刊,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