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实践—研讨”三位一体“结构化学”教学模式探索

2019-11-25 09:04王文己蒲亮张忠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19年11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模式

王文己 蒲亮 张忠

摘    要:理论讲授可以引导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上机实践有助于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开放研讨则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并积极讨论,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理论讲授—上机实践—开放研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必将有效地提高“结构化学”的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结构化学;教学模式;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11-0019-03

“结构化学”是大学化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包含量子力学基础、原子结构理论、分子结构理论、配位场理论和晶体点阵理论等。总的来看,“结构化学”是利用量子力学原理和现代物理化学实验方法,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原子、分子和晶体的微观结构及其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科学。“结构化学”是基础化学向高等化学攀登的阶梯,绝大部分研究生阶段的高等化学课程都以“结构化学”为基础。因此,“结构化学”对培养化学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结构化学”的研究对象是难以理解的微观体系,不仅要有一定的数学、物理和化学基础,还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不仅教师会觉得这门课程难教,学生们也普遍有畏学情绪。此外,由于在本科阶段“结构化学”知识的使用率不高,所以学生们认为“结构化学”用处不大,因而不重视“结构化学”的学习。

为了改进“结构化学”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更有兴趣地学习[1-2],很多高校做了大量工作[3]。兰州大学通过“结构化学”课程的网络视频增加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南开大学则在“结构化学”课程中增加了模型实习环节[4],借助网络和软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南昌大学尝试了在“结构化学”教学中增设量子化学计算实验课[5],从而化抽象为具体;中国矿业大学探索了小专题式教学法[6],通过为各个章节设置小专题,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但是,无论是网络课程、模型实习,还是计算实验、专题讨论,任何单一的教学模式都很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结构化学”课程知识点的理论性和专业性很强,并且有大量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学生自我理解的难度很大,所以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仍应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仅要努力做到化繁为简,更要注重对知识脉络的梳理,给学生连贯的知识面而不是不连贯的片段。

纯粹的理论讲授枯燥而乏味,学生的参与度很低,

不仅容易让学生心生厌倦,而且极易让学生失去求知欲。这种情况下,在“结构化学”课程中引入上机实践就显得非常必要。将“结构化学”的抽象和难点内容通过计算软件来实验化,让学生亲自动手用计算机做实验,分析结果,可视化地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将理论讲授与上机实践结合起来。这不仅能够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通过让学生主导实验过程,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实际上,仅仅理论讲授和上机实践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主要是因为理论讲授和上机实践还是局限于对知识点的掌握,缺乏对知识的拓展,无法调动学生的深入思考。理论讲授和上机实践也往往以学生的个人学习为主,同学间缺乏讨论,不利于将所学知识深化,也难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设立开放研讨课可以有效地克服这种弊端。依据课程内容,选择一些前沿的讨论主题,让学生去查阅资料,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讨论,相互促进。并且,学生的讨论也会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从而指导和启发教师的教学工作。

因此,将课堂讲授与上机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并通过开放研讨深化理解和拓展知识面,建立起一个“理论讲授—上机实践—开放研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这必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一、“理论讲授—上机实践—开放研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对于课程的每一章节,首先以教师为主讲授理论知识;然后选取该章节的难点知识设计上机实验,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最后根据该章节的知识点选择研讨主题,并引导学生完成研讨课。在这个教学模式中,见图1,理论讲授能为上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而上机实践又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理论讲授为开放研讨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开放研讨又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上机实践为开放研讨提供了事实依据,而开放研讨强化了对上机实践结果的认识。

图1  “结构化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示意图

二、“理论讲授—上机实践—开放研讨”三位一体教学内容的设计

依据“结构化学”课程知识点,按照“理论讲授—上机实践—开放研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设计了如下教学内容,见表1。

(一)理论讲授内容

理论讲授主要依据周公度等主编的《结构化学基础》教材进行[7]。讲授内容主要包括量子力学基础、原子的结构和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分子对称性、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晶体及金属的结构和性质这六部分。对每一部分内容,授课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和难点,并且要选取一些较易的知识点让学生自主学习。讲授方式采用多媒体+板书的形式。多媒体的使用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比如展示电子云、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和化学键的形成过程。板书则主要用于引导一些基本公式的推导,比如由动量算符推导动能算符。

(二)上机实践内容

依据“结构化学”教材的知识点,依照理论讲授与上机实践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的原则,拟定了相应的上机实践内容。

1.量子力学基础这一部分知识,薛定谔方程是最核心的内容之一,而解薛定谔方程则是计算化学家们面临的最大难题。实际上,除了个别特例,其他的薛定谔方程都需要计算机来求解。我们设计了一个利用计算机解一维薛定谔方程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们初步了解计算机解薛定谔方程的一般步骤,并学会分析计算结果。

2.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和性质这两部分的上机实践,主要利用Gaussian 09和GaussView 5这两个软件,让学生使用计算机计算获得原子轨道和分子轨道的能量、图像和类型,并掌握自旋多重度,最高占据轨道和最低空轨道等概念。

3.分子对称性这一部分内容,通过二茂铁这个分

子,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GaussView 5构建具有特定对称性的复杂分子,了解不同对称类型对能量的影响,并掌握通过计算获得各个原子上的电荷分布。

4.配合物这一部分知识,我们设计了乙二胺四乙酸与钙离子的配位反应这个实验,重在让学生去了解配合物的空间结构,掌握配位键的方式和类型,并进一步分析分子的振动模式,学会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的计算方法。

5.晶体和金属这一部分的上机实践,主要让学生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构建金属的低指数晶面,并掌握计算小分子在晶面上吸附的基本步骤。

(三)开放研讨内容

开放研讨是对理论讲授和上机实践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学理论做实践的关键。每一次研讨课都安排了两个讨论主题,一个相对简单轻松,另一个则涉及到对所学知识的延伸。轻松的主题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形成热烈讨论的氛围,难度较大的主题则能让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够让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当前最前沿的科研进展联系起来。

教师应充分地调研研讨题目所涉及的材料,做好记录,并且要设计好各个研讨题目的课件,以引导和提示学生。在研讨课的前一周,教师应将研讨题目和要讨论的主要方面通知学生,以使得学生能够查阅相关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1.薛定谔的猫:介绍薛定谔的猫的概念;讨论对薛定谔的猫的各种解释。

2.量子通讯:介绍量子通讯的概念、原理;讨论量子通讯的历史和研究进展;分析量子通讯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3.原子的焰色反应:列举常见金属的焰色;分析不同金属具有不同焰色的原因;讨论能否通过计算预测金属的焰色。

4.电子自旋共振与核磁共振的原理及應用:介绍电子自旋和原子核自旋的概念;类比电子和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自旋磁量子数、自旋角动量、自旋磁矩、自旋角动量在磁场分量、自旋磁矩在磁场分量、磁场中的能级分裂;讨论电子自旋共振和核磁共振的原理和应用。

5.分子结构相似性质相近:列举实例(例如:HCl和HBr都是强酸;As2O3和As2S3都有剧毒;N2和CO互为等电子体,物理性质相近。),并分析原因。

6.分子荧光的产生和应用:介绍荧光产生的原理、激发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强度、荧光量子产率、斯托克位移、荧光寿命;讨论荧光在照明、生化和医疗等方面的应用;探讨如何计算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

7.对称性是普遍存在于宇宙间的规律:讨论直观的对称性,如动植物和分子的对称性;研讨抽象的对称性,如时间对称性(能量守恒定律)、空间对称性(牛顿第一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科学规律的对称性(负电子与正电子、物质与反物质)等。

8.手性药物:介绍什么是手性;分析如何识别手性分子;讨论“反应停”事件;列举具有手性的药物分子,如氯霉素、Thalidomide、Ketamine、Penicillamine、Ethambutol等;探讨如何获得手性分子。

9.血红蛋白输氧原理:指出其中的配合物及配合物的中心离子;讨论配位键的特征;分析二价铁在输氧和载氧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如何给人体补铁。

10.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介绍什么是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列举已经合成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并指出其中的配位键;探讨如何通过计算来分析配位键的稳定性。

11.刚玉宝石:分析刚玉的成分(Al2O3)、晶体结构、颜色与杂质离子的关系;探讨人造刚玉的合成和识别。

12.工业合成氨:讨论反应物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对合成氨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的影响;调研常用的合成氨催化剂;分析催化剂对反应活化能和反应路径的影响;探讨如何计算反应的活化能。

三、结语

“结构化学”课程理论性强,公式推导多,概念抽象,不仅难教,而且难学。针对“结构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理论讲授、上机实践和开放研讨三者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理论讲授处于主导地位,通过理论讲授能让学生系统高效地掌握繁杂的知识。上机实践是对理论讲授的强力补充,它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开放研讨则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既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以致用。总之,“理论讲授—上机实践—开放研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有望解决“结构化学”教学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廷龙,赵丹,张青峰.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制约因素及提升策略——以高校教师的视角[J].高教论坛,2018,(6).

[2]曹高,申东升,周臻.仿真模拟实验在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3).

[3]王秀凤,张志庆,王芳,等.基于云课堂的物理化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8,(3).

[4]孙宏伟,陈兰.几点提升结构化学模型实习课效果的举措[J].大学化学,2018,(6).

[5]徐香兰,王翔.在结构化学教学中增设量子化学计算实验课的探索[J].大学化学,2018,(2).

[6]马娟,高庆宇.小专题式教学法在结构化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6,(22).

[7]周公度,段连运.结构化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1.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