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怀
斯怀
媒体评论员
从现实来看,尽管司法和执法在不断加码,但欠薪也呈现出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隐蔽的特点
“拖欠农民工工资最高可获刑7年”“国务院重拳整治恶意欠薪:2020年春节前须动态清零”“纳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企业在多领域受限”……10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打击恶意欠薪犯罪有关情况,引发社会各界强烈关注。
“每到岁末年初,各地农民工要回家过年了,通常要算算账,要把工资拿回去,要把子女的上学费、父母的养老费、妻子操持家务的费用都带回去。拖欠工资问题在这个时节通常显现得比较多。在此期间,对非常时期顶风恶意欠薪行为,将采取非常手段,雷霆出击,重拳整治。不能让农民工兄弟流汗还流泪,要千方百计保障农民工工资能拿到手,让他们高高兴兴地和家人团圆。”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程在会上说道,今年,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有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欠薪问题。
治理欠薪,是一个老话题了。然而正因为“老”,才需要时时提及,常抓常治。因为从深层次来看,“欠薪”二字并不仅仅意味着“被欠钱”那么简单,同时更有农民工自身权益、劳动尊严、申诉困难等现实写照。在改革步入深水区的大背景下,“咬”定欠薪不放松,是提升社会现代化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稳定的题中之义。
这些年,国家相关部门在治理欠薪问题上非常积极。从刑法修正案(八)明确“恶意欠薪入刑”,到出台“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从发布全面解决欠薪的16条具体措施,到将拖欠农民工工资列入“黑名单”;从对省级政府实施年度考核,到开展春节前治欠保支攻坚战……每一个举措背后,都是对现实的回应和关切。如今,“拖欠农民工工资最高可获刑7年”“2020年春节前须动态清零”等措施,更是表明了态度,勒紧了法治的“紧箍咒”,在事后监管之前,扎下了预防和监管的篱笆。
从现实来看,尽管司法和执法在不断加码,但欠薪也呈现出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隐蔽的特点。在一些地区和行业,恶意欠薪的“跑冒滴漏”现象仍旧存在着。特别是在基础工程建设领域、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等行业,更为突出。不仅直接侵害了劳动者的个体权益,也间接对增加收入、扩大就业、保障社會稳定构成了威胁。这也进一步表明,治理欠薪永远没有完成时,绝不会轻易“鸣金收兵”。
维护农民工工资报酬权益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根治欠薪工作需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依靠源头预防、动态监管、失信惩戒相结合的制度保障体系,攻坚克难、强力推进,着力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才能确保实现2020年基本无拖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