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远 黄燕
摘 要:以企业发展视角,制定与企业运营模式相契合的管理框架制度适用于高校教研室建设与发展,这对提高教研室团队效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对企业管理理论与高校教研室团队效能提升的关系进行研究,以麦肯锡7S模型为基础,为高校教研室建设与发展制定企业化运营模型,以期提高团队效能,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企业管理;教研室建设;团队效能;麦肯锡7S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2;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8-0014-02
高校教研室团队是我国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聚集了高校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加强高校教研室团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高校教研室的发展困境在于制度缺失、个体差异、能力业绩评定不匹配、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等,这些内部的不和谐会造成团队效能的降低。良好的团队应具有目标明确、组织有效、统一指挥、责权对等、分工合理、协作准确、信息畅通、沟通有效等特征。本文对企业管理理论与高校教研室团队效能提升的关系进行研究,以麦肯锡7S模型为基础,为高校教研室建设与发展制定企业化运营模型,以期提高团队效能,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一、选对人:重视领导作用
领导是引导团队成员共同协作与发展的重要因素,领导的选择对于高校教研室团队效能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教研室領导有责任带领团队成员形成团队目标一致的认识,不仅要带领团队形成共同愿景,更有必要与团队全体成员就组织目标、角色分配、工作方式、工作策略等重要问题达成共识。同时,还应当促进成员之间的友好沟通,使团队成员互通有无,了解彼此,在学术上共同进步。学术团队领导的领导行为特点和领导活动风格,对学术团队组织氛围的形成和学术团队组织效能的提升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提升高校教研室团队效能,选对人,提高领导者的领导力是首要的工作。
二、做对事:重视组织效率
有效管理是保障组织效能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研究如何以最低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成果。要提高效能,就要实行有效的管理。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在《有效的管理者》中提到的有效管理的五要素,指出了有效管理者的工作方向,值得高校教研室积极借鉴,进一步提高团队效能。
(1)研究时间,合理分配。高校教研室管理者应当研究如何将时间用在最有价值的地方,提高时间利用效率。要注意协调工作目标与时间的关系,建立项目管理进度监控机制,做好时间与任务的合理分配。
(2)贡献导向,自我管理。高校教研室要通过工作目标的设定、分解、检验,把个体目标统一到组织目标之中,注重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相结合,以贡献为导向,激发个体内生动力去执行工作任务,而非被动地实施,从而形成自查自验自调整的机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成效。
(3)善于用人,充分调动。高校教研室要善于用人,充分调动个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根据工作职能进行合理的分工,明确岗位职责,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以充分释放个人潜能,发挥个人优势,提高个体的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促进个体的发展。
(4)要事优先,集中重点。高校教研室要认真分析核心竞争力和可被替代力,找到正确的工作方向。在教研室管理工作中,要理清时间维度与工作维度的关系,列出清单,对重点、难点、弱点要投入更多的时间。要集中力量,解决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力争在学术上多出成果。
(5)科学决策,有效行动。高校教研室团队成员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多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集思广益,共同研究如何确保决策具有科学性、可执行性。同时,要重视反馈,检验决策是否正确或有效。
三、怎么做:麦肯锡7S模型的启示
以麦肯锡7S模型(Mckinsey 7S Model,简称7S模型)为基础,为高校教研室建设与发展制定企业化运营模型,可以进一步提高团队效能,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7S模型包含结构、制度、风格、员工、技能、战略、共同的价值观等7大要素,这些要素是形成状态良好的企业组织不可或缺的。基于麦肯锡7S模型,将7大要素嵌入高校教研室的建设与管理之中,以企业管理视角展开对高校教研室团队管理的研究,或将对提升高校教研室团队效能有积极作用(对照关系见图)。
1.实施质量管理战略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要求各高校真正以质量建设为基础,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教研室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先行军,要将质量管理意识渗透在教研室建设与发展之中,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教研室实施质量管理战略重在质量监控,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加强教学环节的日常监控。要建立完善的听课制度,引导教师研究优质课的教学特点和实施方法;要认真落实备课制度,通过集体备课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讨论,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建立评优机制,对每学期的听课对象进行打分、评比,督促教师主动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是加强教研室管理行为的监控。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指挥系统,做到层次清晰,责任明确。要制定并落实管理规范,将管理行为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做到执行到位,有始有终,全面管理。
2.构建学习型组织
教研室学习型组织的构建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这是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之举。学习型组织构建主要通过建立共同愿景、营造学习氛围、树立团队意识、实现自我超越的路径,由内而外地进行熏陶、感染、带动,其中的“共同愿景”与7S中的“共同的价值观”具有相同的作用。建立学习型组织,能够为团队成员创设学习的环境与平台,促使团队成员互相激励,共同学习与进步,能够增强团队成员的归属感,培养团队成员爱岗敬业的意识,在整体上提高团队成员的素质与能力。
3.建设标准化教研室
标准化教研室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建设一支教学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增强科学研究水平,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首先,加强教研室管理。要明确教研室工作职责,根据标准化教研室建设的要求制订并实施教研室工作计划,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坚持师德师风建设,完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制度,通过制订合理的教师提升计划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再次,注重教学基本建设。要以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经常开展各种专题教研活动;及时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完善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考核标准;加强教材建设,精心选择与编写各类教材。最后,进行教学效果的监测。要根据学院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各个教学环节,落实评教工作,发现问题认真研究并及时解决。
4.注重宽严并济,提高管理质量
领导最基本的作用是带领团队成员实现团队目标,而高效能的团队必然要有宽严并济的领导和管理风格。“宽”,一是指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让人才的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二是指领导者的视野要宽,思路要宽,要有高尚的人格、豁达的胸怀,对自己严格,对下属宽厚。要善于挖掘人才的优点和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力;牢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对事不对人。“严”,一是指在目标管理和制度执行上要有严格而明确的工作目标,做到目标到人,责任到人,使教师的言行有章可循,二是指领导要以严肃的态度领导团队,以严谨的作风处理事务。
5.完善教师培养机制
评价人才的第一标准是职业素质,职业素质具有职业性、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发展性等特征,几个特征相互关联、相互融合。从职业素质培养角度来看,青年教师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新手阶段、熟手阶段、能手阶段。
新手阶段:主要任务是获得经验,打好基础。教研室要从职业素质入手,引导青年教师培养对教师岗位的热爱之情,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逐步掌握教学科研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初步胜任教学科研工作。这是角色适应期,要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和适应教学情况,勤于教学反思,由浅入深地形成对教师职业的认知。
熟手阶段:主要任务是发展策略,熟练教学。教研室要引导教师定期参加业务进修、学术交流以及各种竞赛,逐步扩充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保证教学工作的稳步推进。要鼓励他们尝试进行教学改革,注重丰富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素养,并对自身的职业规划进行精心的设计。
能手阶段:主要任务是形成特色,高效教学。在这一阶段,考虑到多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已经非常扎实,教学经验非常丰富,教研室要引导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逐渐成长为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针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教研室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创造各种机会,安排教师外出进修,或参加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或参加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整体上提升教研室团队的能力和水平。
四、结语
教研室团队是我国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高校加强教研室团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受社会欢迎的优秀人才。对应麦肯锡7S模型要素,高校教研室团队效能的提升要素也可以围绕其展开研究。高校将结构、制度、风格、员工、技能、战略、共同的价值观等7大要素积极应用到教研室团队建设与管理之中,使7大要素相辅相成,能够打造出高效能的教师队伍、高效能的教科研基地,有效地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连生.大学学术团队管理模式与组织效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2]高梦迪.基于麦肯錫7s模型的企业内部审计职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审计大学,2018.
[3]林琳.地方高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研究[D].渤海大学,2014.
[4]李鹏飞,席酉民,韩巍.和谐管理理论视角下战略领导力分析[J].管理学报,2013(01).
[5]孙启伟.德鲁克:有效管理理论[J].中外企业文化,2009(07).
[6]刘小强,何齐宗.重建教研室:教学组织变革视野下的高校教学质量建设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0(10).
基金项目:本文系校级教研项目“高校教研室团队构建与团队效率研究”(编号:2017glfw0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孟远(1982-),女,安徽合肥人,讲师,管理学硕士,从事高校教学管理研究;黄燕(1983-),女,安徽合肥人,助教,管理学硕士,从事教科研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