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辉 东南大学体育系
体育教育是以传统的大学体育教育和文化教育为基石演变而来的,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得到大家广泛认同。健身强国的思想到来已久,近几年来,各大高校已将大学体育和体育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案落实到实际中。大学体育文化就是说,全校师生职员在学校这个主要的空间意识形态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组织者,在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体育竞技等过程中,以及所产生的体育道德,体育精神,体育的价值观念等文化形态的所有内容的总和。
大学体育文化具有明显的先导作用,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未来发展前途做贡献。通过参与体育竞技活动,学生不仅是身体素质的锻炼,也能更好地对于学习进行思考,更能感受到大学体育文化的魅力,能够培养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大学生提高对党和国家的深刻认识;大学体育文化具有高层次性的特点,学生们接受文化教育程度较高,学校也必将建立较为完善体育器材与设施,与此同时也会配备专业体校毕业的老师指导,更多专业性体育文化教材以供学生学习使用,满足高校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极大的提高学生们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使其更为主动的投身与体育教育活动之中;体育文化教育具有前瞻性,学校会在每个学期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活跃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而我们在广泛参与到学校组织的体育竞技活动中也能加强与社会的接触,与时代前沿接轨,唤醒自我社会主人翁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明确自身定位,为以后进入社会奠定基础[1]。
为了保证高校大学体育教育与文化的整合顺利开展,就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教学状况制定和修改原有的体育教学制度,逐步规范化,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素质教育的各项体育规章制度,逐步改善管理教学理念以及方式,使得高校大学体育文化在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与自我特点。高校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应该具有广泛性及延续性,保证广大学生对该项运动充满兴趣并投身参与其中,这不仅仅只局限于在校期间,而得以延续到以后的工作生活当中,把他当做一个终生的教学目标,当今高校比较普遍的体育教学课程主要有:跑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游泳、太极拳等,除此之外,多数高校只注重大学一二年级体育的教学,忽视三四年级的体育锻炼,应该适当增加一些以户外运动为主的体育教学课程,因为大四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参加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当中去,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及文化的指引,这对于学生面对未来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2]。
设立体育文化交流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对体育教学成果有维稳作用,建立体育文化部,首先要经过校领导的同意,校方也会时刻关注的文化部的建设与管理,为了保证文化部内部的正常运转,全体成员必将主动参与进来,进行宣传与维护,利用校刊、校报、宣传橱窗等形式,以刊登文章、图文展示等表现手法,展示文化部的日常教学成果与内容,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气氛,也可创立本部门微信公众号平台、校园体育网页,更好的贴近学生们的生活,为大学体育文化传播提供更广阔的平台[3]。
体育艺术节是以体育,健康为核心内容,全民参与为创办理念,该项节日强调以全校师生、教职员工为参与主体,结合锻炼教学、休闲娱乐为目标的体育文化活动,创新了全民运动锻炼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对体育锻炼的参与主动性,全面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展现自我的平台,近年来城市大学生运动会的举办就是一个相当成功的例子。然后还可以利用媒体媒介,向广大民众传播体育文化价值理念。要知道,一种理念的形成是促进具体行动的主要推动理想,学生一旦有了运动理想,进一步也就会积极投身到实际运动过程中去。因此,这种理念在社会中普遍获得了良好的反响,有效激发了广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体育模范的社会影响力,带动更多人投入到体育文化建设事业中去。
大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大学体育文化教学既锻炼了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又在寓教于乐中提高了学生们的人文素养,为以后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夯实基础,因此,高校教师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学与体育文化的有机融合,培育出更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