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体育保护传承研究——以“奉化布龙”为例*

2019-11-25 16:43林甲换
体育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舞龙民俗文化遗产

林甲换

民俗体育保护传承研究——以“奉化布龙”为例*

林甲换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课教学部,浙江 宁波 315100)

传统文化中,中华儿女经常被视作是“龙的传人”,代表了中华民族对龙的敬仰和热爱,形成我国独有的“龙”文化。我国舞龙有几百年的历史,表达了对“龙”的敬畏,是我国龙文化的集中体现。“奉化布龙”在2006年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区域性文化的典型代表。文章以奉化布龙的传承和保护对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了解这种民间的舞龙文化,旨在为更好地传承龙文化,让奉化布龙在新时代下拥有新的活力提供参考。

民俗体育;奉化布龙;保护

舞龙作为中国民俗体育项目,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继承和保护我国民俗体育符合发扬中国文化的需求。奉化布龙作为我国的民俗体育项目,可谓是宁波市乃至全国的珍贵遗产。因此,以奉化布龙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继承和保护的角度入手,分析和探讨民俗体育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通过研究可以了解奉化布龙的发展现状,从而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另一方面,这也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可行性的意见。

1 奉化布龙的起源和技法

1.1 奉化布龙的起源

闻名于世的布龙艺术起源于浙江奉化,其中,以溪口镇与尚田镇一带地区留存度最高。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龙”象征着祥瑞、尊贵、坚忍、力量,具有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的能力[1]。自古以来,我们一直以“龙的传人”自居,龙的意象中凝练着我国传承、积淀五千多年的民族精神。它不仅是精神图腾,更是中国在世界眼中的文化标志。许多中华文化也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舞龙正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

舞龙本是汉代民间的一种祈雨仪式,久而久之,就演化成了舞龙这个民间习俗。从朴素的求雨祭祀仪式, 逐渐发展到新年、节庆、丰收、庙会之时的舞 龙,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当时在元代民间,布龙只是百姓们在融合了敬神、请神等传统习俗的基础上慢慢演变而成的一种祭祀活动的形式,用来祈求得到上天祝福和风调雨顺,寄托了百姓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景。随着历史的匆匆脚步,舞龙,融入了更多时代内涵,发展为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民俗文化,单纯的灾祈福仪式发展为更具社会性、广泛群众性的民俗文化活动。在众多舞龙运动中,奉化的布龙艺术独具特色,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

1.2 奉化布龙的舞动技法

奉化布龙集武术、戏曲、舞蹈甚至传统鼓乐于一身,可谓“集百家之长”。奉化布龙舞艺特点可以归纳为“圆曲、翻滚、纹缠、穿插、窜跃”十个字[2],其中的圆曲是构成龙舞形式美的核心,而翻滚是龙舞的基本动态。圆和曲的连贯使用正好符合中国舞蹈 “曲中求圆,圆从曲来”的传统审美观。奉化布龙保留传统的基本形式,袭承了传统布龙舞得活和套路多的特点,但在编排及技巧方面作了创新,并在不断提高和完善,经过一代代积淀、加工、融合,已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结构体系,舞技上更淳熟,表现力更震撼优美。

整套完整的舞龙表演包含了盘、滚、翻、跳等40多个套路和小游龙、大游龙、龙钻尾三个过渡动作。这远超普通龙舞的套路数量,有着突出的艺术性及观赏性,动作矫健有力,舞姿变化多,要求舞者很强的对舞者身体核心力量、灵活度和舞蹈技术上的要求比较高,舞得“狂”, 舞得“活”, 龙身“圆”, 形态“神”,动作间的衔接和递进十分紧凑, 确有一种 翻江倒海的磅礴气势。

虽然在舞者人数上不占优势,但相对而言给予了舞者们更宽阔的动作施展空间, 另外,奉化布龙在整体上重量轻,不会造成舞者们施展动作的阻碍,所以其动作更流畅连贯,环环相扣,给观者如行云流水般的精彩表演。

2 奉化布龙的保护和传承措施

2.1 发挥奉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应该认识到自身的职责,纵观大局,发挥主导作用,带领广大群众共同推动地区的民俗体育发展[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奉化政府建立传统民俗体育的发展体系,对于做好中国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奉化政府部门要改革和创新开发机制,加强物质文化遗产的经费投入,制定明确的传统民俗保护体系,发挥政府宏观管理职能,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奉化还需要实施产业化发展,开拓体育文化市场。优化发展模式,提升发展空间,促进中国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奉化政府部门应该利用其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播、沟通和共享信息的功能,强化博物馆收藏和展示的功能,建立全国非物质文化数据库,为传承提供一个有利的生存环境。本地媒体需要扩大奉化布龙的知名度与大众参与度,凝聚群众的力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号召更多人加入保护奉化布龙艺术、保护传统民俗体育的浪潮中。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群众基础,建立科学有效的中国传统体育传承和发展机制。切实加强宣传力度,培 养 自 觉 性保护意识,营造社会参与、支持中国传统体育保护氛围,优化非物质文化发展模式,推进文化设施建设,把奉化布龙艺术作为文化拳头产品,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品牌,形成文化产业链,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2.2 提高人民的民俗体育参与度

奉化布龙具有盘、滚、翻、 跳、戏等特点,张弛有序,节奏明快,节庆氛围浓厚,深受民众喜欢。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发展。

将舞龙纳入全民健身体系,推广中国传统体育的项目,建立对大众开放的传承基地,提高民众的参与度。从意识层面上改变人们,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想前提。结合奉化的特色完善中国传统体育的竞赛体系,完善中华民俗活动的展示、交流平台,保留传统的原生态模式,并在这基础上,创新活动形式,推动以布龙为主题的相关活动的广泛开展,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建立深厚的群众基础,才能更好地凝聚群众的力量,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全民健身的基础,也能以点带面,对于中国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和服务民众健身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2.3 民俗体育和本地旅游的结合

伴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地区开始出现的庸俗文化、低级文化事件,这正是向我们敲响的一个警钟。若是任由这些传统文化被过度商业化,后果将不堪设想。文化是文化产业的核心,文化产业是文化传承、创新与传播的重要载体[4]。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旅游资源。只要找到合适的平衡点,繁荣旅游业的便可以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我们不能空谈保护,而是应该将物质文明瑜旅游产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作为宁波地区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奉化,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浓郁,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布龙艺术之乡,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应该要处理好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的关系, 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业的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积极号召奉化的社会群体共同关注中国传统体育,做到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形成品牌效应。注重与地方文化节和传统节庆相结合,利用布龙体育节等活动打造品牌文化,吸引外地游客,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把布龙艺术作为当地旅游经济的一个亮点项目,并发展系列相关的活动,整合资源优势,打造品牌文化。

针对游客的喜好,开发布龙主题性活动,如让游客体验布龙的制作,舞龙动作的学习。提高游客与布龙舞龙表演间的互动,民间手工艺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 。在旅游商品的开发中融入当地传统文化特色,丰富旅游商品的内涵,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双赢,扩大产业链,开发旅游、婚庆、购物、娱乐、餐饮等相关领域,让布龙艺术变成奉化、宁波鲜明的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齐心协力把布龙艺术打造成为奉化城市形象的亮丽的名片

2.4 发掘民俗体育人才

民俗体育是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且为他们所传承和享用的一种集体性、模式性性、传统型的体育活动[5]。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社会文化。所以,民俗体育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传承人。奉化布龙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在2005年被浙江省政府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立民间保护组织,加强对民俗传承人的培养,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激发传承人的创造力,实现动态上的文化传承。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智力支持,因为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也正是华尔街和硅谷聚集的高精尖人才造就了美国今天的强国地位。所以,奉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也需要一大批专业人才,要把传统体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文化意识和责任感,为民俗的未来奠定基础。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浙江省“十二五” 规划纲要也提出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民俗体育文化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原来的文化传承人,可能会受到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所以有关文化部门联合教育机构加大对新时代文化接班人的培养力度,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在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3 奉化布龙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意义

3.1 极具民俗体育的观赏价值

每个地区都有能代表其特色的事物,布龙艺术作为当代奉化最具代表性民间艺术,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奉化布龙是漫漫奉化人民历史文化长河的缩影,承载了几千年来的物质文明,其艺术价值不言自明。在众多的布龙舞蹈中,奉化布龙以其丰富多变的表演套路、 高超的动作技巧、整体的默契配合,富于想象力 的表现手法而独具特色。

奉化布龙是龙文化的精化,具有极强的艺术观赏性。外在形式是对事物的内在本质的反映,龙舞的内在本质就在于它所反映的文化内涵,脱离了文化内涵,也就失去其本质和精髓,一个适当的载体能使文化内涵更好地传承下来。布龙承载了奉化的文化特色,从奉化布龙最初民众的敬神、娱神、娱人的民俗活动发展到今天风格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积淀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精华,它无疑已是一种龙文化的代表,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

3.2 提升奉化人民的体育热情

奉化布龙是大众喜闻的活动,能激发奉化的文化艺术活力,散发生机,提高和文化底蕴和文化软实力。舞龙是一种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影响力的公共文化产品[6]。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它不仅能用来烘托节日氛围,来表达的未来美好生活愿景的展望,更是维系民众和谐关系的纽带,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人们可以借由舞龙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民间艺术的骨干力量,呼吁更多人提起,把民间艺术,这些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更好地传承下去,后继有人。

奉化布龙能提升本地人民的幸福感以及对体育的热情程度。目前奉化区的布龙舞龙队就有100多支,尤以老人和青少年居多,他们中绝大多数是带着娱乐、健身的目的,民间舞龙热情高涨。奉化的布龙龙舞不仅是传统艺术的展示,更是可以让当地男女老少,欢聚一堂的狂欢盛会。人们在喜乐祥和的氛围里交流感情,共同祈愿,拉进了彼此间的距离。正是由于人们对于布龙的喜爱,对传统民俗的重视和关注,人们会更主动参与布龙表演活动,有利于激发大众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丰富民众的文体活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的“全民舞龙”风潮,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4 结语

民间对民俗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极强的民众基础,是体现民族文化以及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奉化布龙的技法独特且丰富,从而形成场面宏大且变化多样的舞龙形式。因此,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政府应当起主导作用,引领民众积极参与舞龙活动,挖掘舞龙的人才,并且将舞龙文化和旅游相互结合,从而更好地继承奉化布龙。只有如此,才能促进奉化的民俗体育发展,并且将我国优秀的民俗文化进行传承。

[1]崔伟.浙江奉化布龙艺术的社会学思考[J].艺术评鉴, 2017(6):23-25.

[2]董鸿安,苏勇军,丁镭.奉化布龙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 民族论坛, 2017(2):46-50.

[3]解乒乒,王哲峰. 从舞龙运动中“龙舞”的表演形式探其文化价值[J].中华武术(研究), 2012(11):136-137.

[4]杨燚锋,胡淼.把传承交给教育——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窥[J].美与时代(上旬), 2014(10).

[5]王国安.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开发[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2,34(1):119-123.

[6]毛必坚.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中国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奉化布龙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1, 33(5):29-31.

On the Inheritance of Folk Sports Protection----Taking “Fenghua Bulong” as an Example

LIN Jiahuan

(Ningbo Cit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ingbo 315100, Zhejiang, China)

2019年度宁波市哲社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19-ZX59;2018宁波市哲社科学学科带头人培育成果。

林甲换(1982—),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舞龙民俗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民俗中的“牛”
舞龙
Tough Nut to Crack
漫画民俗
舞龙舞狮进校园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