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明,仝子洋
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及当前实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对学校体育目标进行明文规定,及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增强体魄,习得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养成健康良好的学习方式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等。我国在校大、中、小学生已超过2亿,这是很大的一个社会群体。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开展的一块重要版图,同时,学校体育的开展层出不穷的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也向社会、学校和家庭敲响了警钟,上好体育课一时成为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因此,本文以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成因为基准,探讨如何预防体育伤害事故的产生与处理办法研究。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减少校园事故,确保学生在“安全第一”的大环境中,参与体育活动,实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健体魄,增进健康。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是以学校为组织单位,在其负责的场馆、场地和体育设施进行的校内外体育活动,致使学生造成人身伤害或死亡事故。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多次就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增长形势出现的问题作出回应,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自我保护能力培训,大力宣传自我保护知识,但是学生自身不重视,认为那些与自己无关,回避,甚至拒绝学习,致使其在进行体育活动前,不知道如何预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时,出现焦躁不安不安、手足无措的心理波动,怎样处理伤害事故,如何去治疗受伤的身体部位,一无所知,最后失去最佳的治疗效果,后果不堪设想。
体育教学是一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综合性活动,拥有其完整、特殊的教学规律,学校规定教师实施教学必须遵循此特殊规律,体育教师思想老套、责任心差、安全防范意识不足、教学组织缺乏条理等因素导致伤害事故发生。具体表现四个方面:一是教师职业道德操守问题,教师对教育部文件解读不深刻,教学过程中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采取“放羊式教学”,对危险项目教场地、器械不进行检查和排除事故隐患;二是教师安全防范意识不足,对学生身体状况一无所知,家族遗传病史及个体差异更是一头雾水,没有在实施体育教学活动时对学生进行周期性的系统身体功能性测评,无法合理调控运动负荷;三是教师文明素质低下,存在辱骂、体罚学生的事件,致使学生精神受挫,做出冲动举动。
学校为了更好地对降低学校体育活动中伤害事故出现的概率,在新生入学初期应该组织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身体运动功能筛查,对学生测试指标进行记录、编码、保存,同时对学生身体情况进行体检和综合评估,以减少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学生体能储备和身体素质弱是引发意外伤害的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具备特殊体质时,如先天性心脏病,根本就允许进行剧烈运动。有的学校由于卫生保健制度不健全,对学生体质状况排查不彻底,义无监督名存实亡。许多运动会的竞赛都有明确规定,身体不健康者拒绝参赛,学校没有对学生体检,亦或体检只是形式,没有配合医疗器械进行排查,是伤害事故的发生重要原因之一。
教师对学生家族遗传病史进行了解,对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进行综合性测评,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积极备课,学习先进的体育安全知识,加强思想素质、专业水平的学习,丰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于风险概率高的动作,采取保护培训,再示范,而后学生在保护的情况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认真执行各项预防措施才能将伤害事故风险概率降到最低;体育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宣传让学生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在活动中要学会自我控制,学会受伤后的治疗办法与技巧;在上课前,及时检查场地、器材,避免学生因可预见的问题造成伤害。
学习自我保护知识力和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处理伤害事故的应变能力;学生应自愿承担体育活动做带来的安全问题,面对问题应随机应变、妥善处理;积极购买学校医保,并配合校医院完成健康档案,参加体育与健康测试,完成对自己身体情况指标进行监控;积极参加学校安全教育方面讲座,并将所学知识尽可能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要充分做好课前热身跑和课后放松,掌握热身技巧和放松手段,避免运动疲劳连带不良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造成身心压力。
5.1 学校定期安排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学校教师、学生自我防范意识修订应急反应方案,组织进行救护演习竞赛。
5.2 完善学校体育保险法规制度,编著和完善的体育保险法规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对体育伤害事故做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进行责任认定,一方面对学生心理创伤进行疏导,另一方面能够缓和伤害事故给伤者家属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
学校体育本身是一种具有危险系数的课程。对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无可避免,学校不断组织、学习和修订应急储备方案;对待已发生的危险情况,进行责任认定,通过社保和医保进行赔偿,排除经济困扰;同时为喜欢运动的学生保驾护航,也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保驾护航,助推学校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开展提供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