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体育的发展困境及优化路径

2019-11-25 05:40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农村妇女妇女运动

刘 瑛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2017年12月,中国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起相适应的农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20年实现提升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的总目标。随着农村体育精准扶贫工作的纵深推进,农村妇女体育成为发展“农民体育”的攻坚难点,这是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妇女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弱势群体,她们不仅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还肩负赡养老人和照顾孩子的重任,以及自己对健身运动不够重视造成的,而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完善是制约其发展水平的根本原因。当前,为了完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迫切需要加强科学的体育指导,增设健身讲座、健身竞赛、健身宣传等群众性的组织活动,同时改善农村妇女体育运动的设施、运动环境[1]。更要拓展多维度的研究思路,深入探讨优化农村妇女体育发展的路径,为提升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1 农村地区妇女体育的发展困境

1.1 运动场地供需矛盾突出

早在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就在全国范围启动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出每个村建设两张室外乒乓球台、一个篮球场的具体实施方案,给许许多多没有体育公共设备的村庄带来了福利。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不忘初心,每年用于改善乡村体育设施的彩票公益金数以亿计[2]。以2016年为例,国家体育总局投入54206万元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其中包括44995万元用于资助建设900个乡镇的篮球场和室外健身器材以及5000万元用作室外健身器材的更新[3],但是却忽略了妇女群体对运动器材、场地的特殊需求。农村妇女爱好打篮球的比例极少,她们更青睐一处可供跳广场舞的场地,然而,由于运动场地投入不足,每当夜晚来临,晚餐之后,马路边、公园里、家门口的小片空地等等,活跃着农村妇女健身的身影。他们有的还集群在家门口,常常因为打扰到了附近村民的生活而引起邻里不满。有的甚至在菜市场收摊后的空地上跳起了广场舞,自得其乐。又或者选择在不安全的马路边运动。总而言之,农村地区的运动场地供应紧张,满足不了妇女的运动需求。

1.2 农村妇女体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低下

农村妇女体育的自发性特征明显,她们通常长期反复地参与三两项体育活动,很少有机会尝试自己不熟悉的运动领域,由于缺乏必要的运动指导,导致妇女群体运动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育内容单调。由于农村地区的体育资源有限,慢跑、散步等装备简单的休闲体育项目成为农村妇女首选的体育活动。第二,体育的区域性差异明显。受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公共服务以及个人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西部、北部的农村妇女较热衷舞龙、锅庄舞、摆手舞等民俗体育活动,而南部、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妇女主要参加广场舞、跑步、爬山、健身操、散步、扭秧歌、羽毛球类等运动项目。第三,体育指导员严重匮乏。随着互联网纵深发展的日益精进,边远地区的农村妇女也能够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看到瑜伽、广场舞、交谊舞等体育活动,部分人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缺乏指导员的教导,她们没有机会尝试新的运动项目,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兴趣[4]。

1.3 大部分农村妇女缺乏锻炼身体的意识

当代农村妇女虽然获得了比旧时代更多的话语权,但是大部分妇女没有外出工作,投身于劳动及繁琐的家务中,照顾好老人与孩子成为她们的职责。她们缺乏自己独立的时间,也缺少锻炼身体的时间与精力。而经济发展较好的农村地区,部分妇女从劳动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了,她们有闲暇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但是愿意参加锻炼身体的人数比例远远低于城市妇女。农村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她们常常因为空虚而染上赌博、迷信等恶习。近年来,虽然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涌现了热爱跳广场舞的运动人群,但是她们的锻炼时段和形式选择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呈现出分散和不固定的行为特征。还有一些妇女把运动的愿望转嫁给了孩子,她们主动帮孩子报了游泳班、武术班等等,希望孩子通过运动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却忽略了自身参与运动、增强体质的价值[5]。

1.4 体育锻炼的强度达不到预期效果

在随机抽查的浙江、广东等7省的1400户农村妇女中发现,有456人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保持在30min到1h之间,占样本总量的32.6%;另有944人每周参加2h以上的运动,占总样本量的67.4%。研究中还发现,她们最热衷的运动项目是早餐前或晚饭后散步。由于散步这项体育运动的强度小,大多数人达不到预期的锻炼效果。与此同时,农村妇女由于家务多,责任大,很少有人保持规律性的运动习惯,这说明众多农村妇女缺乏日常运动的良好习惯,她们疲于日常家务,无法真正享受到运动的乐趣与体验生命的舒展过程。虽然不少农村妇女认识到体育对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合适的外在环境刺激她们的运动热情,她们身边没有热衷于锻炼身体的朋友,也没有相互鼓励成长的同伴,于是削弱了她们锻炼身体的动力,她们的运动强度整体上处于较弱状态,也享受不到运动带来酣畅淋漓的快乐。农村妇女在运动方面往往“适可而止”,而不去挑战体能的极限,这是由于她们把运动视为强身健体、调节身心、扩大交往和排解烦恼的渠道,重视运动给自己带来的身心愉悦。女村妇女普遍会选择散步、心灵瑜伽、羽毛球等运动负荷小的运动项目,并倾向于和家人、朋友一起参加运动,她们不以运动为目的,也不在乎输赢的结果,而是在乎在运动的过程中增进亲友之间的感情[6]。

2 阻碍农村地区妇女体育发展的主要原因

2.1 场地建设不均衡,日常管理工作缺失

农村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但是我国农村体育场地的分布极不合理,资金的投入比例严重失衡。一方面,经济比较好的农村地区把发展体育列入建设新农村重要的议程,比如在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举办的2018年乡村旅游文化节中,醒狮、五人龙舟赛、象棋、公益徒步等体育活动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在地处偏僻地区的农村,体育场地的资金投入不到位,导致妇女们的运动场地供应不足。农村妇女一般分散在自建房的门口、住宅区空地以及小公园,一年到头,村里也没开展妇女体育赛事,影响农村妇女体育的发展规模。其次是农村体育的组织管理工作薄弱。近几年随着广场舞的兴起,农村妇女也纷纷加入广场舞的行列中,“自组织”的广场舞蓬勃发展,打破了农村妇女发展空白的局限。然而,体育设施落后、人才缺乏、体制不健全、以及不少农村地区没有负责体育工作的专门机构和人员等实际问题,导致农村体育的日常管理工作缺失,出现广场舞扰民、“夜跑族”阻碍交通等不良现象。

2.2 体育精准扶贫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妇女体育发展落后的现状

农村一直是一个多面的矛盾体,农村妇女体育的开展也是如此。当前,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原因是农村的问题远远比想象中的复杂得多。近两年,体育行政部门定点到农村地区开展扶贫工作,在开展体育活动的同时,还通过宣传体育的价值来增强农民体育意识,但是没有取得实效。国内研究人员开展农村地区妇女体育研究也非常棘手,由于不同农村地区的妇女体育发展水平、认知程度、文化背景,以及当地的经济水平、社会风气的差异性大,无法形成“一刀切”的发展模式,也难以提炼出一个评价标准和方法[7]。仅凭体育精准扶贫,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农村妇女体育发展落后的局面,这是由于目前体育部门为体育贫困地区送器材、送指导、“送春风”,但是在农村地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还没有完善的前提下,农村地区没有建立起相适应的社会医疗保健、公共卫生管理等内容,就无法形成“体育+健康”“体育+卫生保健”“体育+民俗活动”等产业链。那么,仅凭体育部门的努力,而不去发动社会力量的精准体育扶贫,在资助单位进场以后,发现效果还不错。但是一旦撤场,后期没有及时跟进,该地区的体育发展很快又被“打回原形”。

2.3 繁重的日常劳动抑制农村妇女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农村地区妇女极少参加运动的原因复杂,她们还没有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身心,是抑制农村妇女体育发展的主要原因。第一,繁忙的农活或者家务,致使农村妇女累了就不想再动,大大减少了她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再加上生活环境的限制,农村妇女很少有机会机会获得运动的乐趣,进而影响了她们参加运动的积极性[8]。第二,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虽然一些妇女也有健身的需求,但是由于自身的经济条件差,主要把钱花在家庭开销,而忽视了对自身参加运动的投资。第三,“劳动等于体育”的思想在农村地区根深蒂固,严重束缚农村妇女对运动价值的正确认知。第四,一些农村妇女的信心不足,有的认为自己年龄偏大,或担心学不会等原因,主动放弃了锻炼身体的机会。

2.4 妇女体育指导落后,抑制农村妇女体育发展水平

2017年12月,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农民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并要求“充分发挥乡村干部、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农民体育骨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新型职业农民的指导和示范带头作用[9]。”然而,由于我国农村体育组织发展长期落后,地区体育部门推广普及适合农民的健身指导计划存在漏洞,也没有设立农村妇女体质监测和健康服务站点。《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还提出发展新举措:“健全农村体育服务配送网络,推动‘你点我送’社区体育配送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推进健身技能培训、健身知识讲座等公共体育服务进农村。”实际上,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你点我送”社区体育配送服务可以在新农村优先试行,但是在经济水平低下、社会服务产品不丰富的的农村地区,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建设农民体育管理资源库、服务资源库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依托互联网的“你点我送”社区体育配送服务,这些难度都比较大。O2O平台需要建立在“线下”的体育服务完备的基础上,但是大部分的农村地区欠缺相关的体育资源,也缺乏O2O服务平台的管理人员,也就无法制定相应的妇女体质健康管理体系,不能为她们提供精准的运动处方、健身指导方案和健身活动指南,日常的科学健身指导也没有如期开展。因此,技术指导缺失是农村妇女体育发展长期滞后的重要原因。虽然近几年也涌现一些农村广场舞的领舞者,但是我们能看到的领舞者实际上非常少,而且良莠不齐,影响农村妇女体育发展的整体水平。

3 优化农村地区妇女体育发展的路径

3.1 引导兴趣:加强体育健身符号刺激,优化农村妇女的体育环境

农村妇女的体育环境普遍不理想,她们往往在房前屋后、马路边这些环境差的地方锻炼身体,这些活动场所灰尘大,使本来有锻炼愿望的农村妇女懈怠了。为了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首先要从改善体育环境方面入手。农村地区需以乡镇为单位,适当扩大妇女体育经费的投放比重,同时鼓励乡镇企业等捐赠,在此基础上增加有效使用的妇女运动器材,积极维护乡村体育公共设施,为妇女体育撑起一片“蓝天”。尤其是在经济落后的农村,更加需要通过“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以及“精准扶贫”行动,为农村妇女的健身提供无偿服务,积极组织广大妇女喜爱的广场舞、集体舞等体育活动。如果能够适当减免她们的参加费用,能使更多的农村妇女有机会尝试运动。在组织妇女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多布置一些温馨的活动场景,使她们在舒适的环境中锻炼身体,并切身体会到锻炼身体的愉悦感。组织者还可以赠送一些符合妇女心理特点的宣传单和小礼品,使她们有一次美好的运动体验之旅,这比单纯的思想教育来得更有效,更彻底[10]。

3.2 科技领航:运用大数据深入调研农村妇女体育,提高农村地区的信息化管理

由于农村体育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条件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然而,农村妇女体育发展的问题迫在眉睫,不仅影响我国农民体育的纵深发展,还关系到千万农民的家庭幸福。在互联网纵深发展的时代,应积极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农村妇女体育的全面性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作为精准体育扶贫的依据。

第一,注意研究样本的精准度,做到“一地一研”。传统的研究是通过随机抽样,在全国各地农村采集到大容量的研究样本,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对农村妇女体育的基本面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矩形图或曲线图的方式直观反映农村妇女体育的总体状况以及往年的发展趋势。实际上,这种研究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农村体育的发展。由于农村地区的情况复杂,需从人口特征、地域差异、促进妇女健康等视角探讨农村妇女体育的特征、消费水平、文化特质等论题,所以尽可能做到“一地一研”,并根据研究结果作为精准发展当地农村妇女体育的理论支撑[11]。以上研究均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大数据的搜集需要建立在完善农村公共体育体系的基础上,目前应积极加强“宽带下乡”,并提高农村干部的信息化与网络管理的能力。如果基层干部能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上传所需的农村体育信息,“一地一研”的信息搜集快速、准确,则有利于研究样本的精确性,为体育精准扶贫提供可靠的一手材料。

第二,多角度研究农村妇女体育的发展。农村妇女体育的研究需要讲究策略,既要有整体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又要注重当地农村的实际定性与定量的密切结合;既要有宏观角度的研究策略,又要针对农村妇女参与体育的态度、行为习惯等问题进行研究。这也需要通过大数据的样本,进行多角度切换的调研,作为实施体育精准扶贫的依据。

第三,从跨学科的角度研究农村妇女体育。树木之所以枝繁叶茂,原因是它的根系发达,农村妇女体育的研究也是如此。通过运用现代信息和计算机技术,可以将采集的信息量化,然后运用经典解释、历史探讨、传统哲学思辨等思维方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实验法、观察法、个案法等等,从不同角度探讨问题,使农村妇女体育研究“开枝散叶”,有利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跨学科研究更需要通过互联网的平台来搜集关联的信息资源,数理统计、实验等方法更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采用传统研究农村妇女体育的观察法、访谈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农村地区深入调研。但是,在大数据时代,相关的数据与问卷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搜集有效的数据。前提是加快农村地区网络的普及,以及提高农村干部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熟练程度。

3.3 以人为本:增强体育项目的趣味性,激发农村妇女的运动热情

为了激发农村妇女的运动热情,还可以适当增强体育项目的趣味性,让体育运动走出田径场,走到田间地头;让运动会走出城市,走向农村山水间。例如2017年1月,福建省体育局和农业厅主办的全民健身百村行尤溪站的活动中,通过“企鹅漫步”、“盘子端金柑接力”等充满乡村气息的运动,调动了农村妇女参加运动的积极性。此外,运动会可以带动农村妇女参加体育的积极性,参加乡村体育竞赛的优胜选手如果被送到省农运会上一展风采,她们感受到大型运动的盛大运动气氛以后,将以更大的热情投身运动中,也将利于农村妇女体育的开展。还可以把民俗体育放到运动会上,这样既能增加亲切感,还能增加农村妇女参加运动的激情。在运动会结束以后,还可以开展座谈会,加强她们之间的感情交流。通过这些感性的互动,能够激发农村妇女对体育产生兴趣。仅当她们认识到运动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她们就会在百忙之中抽空去运动。

3.4 协同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向农村妇女传达健康运动理念

鉴于农村妇女对体育锻炼的整体认知程度低,政府部门应制定合理的乡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采用政策引导方式,比如增加社区居民的积分,尽可能在各村庄建设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鼓励他们参与到农村妇女体育的辅导工作中,循循善诱,传播关于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知识,使她们认识体育的价值[12]。比如利用筹备和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契机,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宣传,积极响应《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0年)》,在东北的农村地区推广妇女冰雪健身项目,通过手把手的教学,目的刺激她们对冰雪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播放新农村妇女参加健身活动的优秀音视频作品,激发她们的参与热情。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协助,教习农村妇女使用“咕咚”、keep、“就爱运动”等手机APP,协助她们使用智能化的随身体育服务辅助工具。体育部门还要组织工作在一线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培训学习,增强他们的运动知识,使他们通过言传身教,更好地把运动的健康理念传输给农村妇女。

猜你喜欢
农村妇女妇女运动
两癌筛查技术在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中的效果分析
扶贫车间+儿童之家 助力农村妇女本地就业增收
漳浦县妇联走访慰问“两癌”贫困妇女
谢翠菊 营造农村妇女“幸福站”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2007:义务教育学杂费也免了
不正经运动范
当代妇女的工作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