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泳华
浅谈高校田径运动训练策略与途径
张泳华
(广东金融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1)
从田径运动队的组成、田径运动队的生源情况、田径运动训练方式等方面分析高校田径运动训练的组织形式,分析高校田径运动训练的基本现状:田径运动训练中缺乏完善的教材理论、田径运动训练类型与形式单一化、田径运动训练力度与效果不够明显、田径运动的师资与经费不足。据此,提出提高高校田径教学训练中体能训练水平的对策,如: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丰富田径训练内容、实现多元化教学评价、完善训练体制和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训练内容等。
高校;田径;教学;创新;运动员
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各大高校也逐步认识到了田径事业的重要性。有关田径的运动也逐渐成为一些热点关注事件。正因为田径运动的可观赏性,所以她一直被当做传统运动项目所对待。正是这个原因,田径项目对运动员体能与精神的要求特别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影响了比赛的结果。现阶段,教育体制单一,普遍存在于我国高校的田径训练中。教师永远站着中心位置,而是大部分学生也抱着一种消极的态度去学习并从事这一事业。这是一种恶性的循环。直接影响到我国田径事业的进步。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深刻的剖析我国高校田径事业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我国田径事业迈向一个新的阶段。
据悉,两种选拔方式普遍从在于我国高校业余训练的田径队中。第一种是从高校大学生中选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进行训练。而这类人的主要参赛目标是省高校比赛,第二种是高校直接从中学生中选拔。其中包括了体校和体育特长生,最后高考文化课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进入高校组成田径队。而这类人的主要目标是全国大学生比赛[1]。
总体上,这两种选拔方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第一种选拔方式是对高校整体运动水平的综合反映,代表了一个学校所反应出来的整体体育面貌,而第二种则是对第一种的一种补充与升华。第二种更具有专业水平,后者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学校的经济实力。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大高校争抢文化生生源的情况。尤其是对各省状元的争夺尤为激烈。因为他们知道。优秀的生源对以后学校的建设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而在体育这方面也是这个道理。优质生源是田径竞技发展最基础的东西, 就如那句广告所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同高校因为生源的不同,所以起点就不同。所达到的预期效果也就不同。
前文提到过。高校田径队伍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这意味着他们有不同的参赛目标。同时也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选择方式。高校在组建参加省内比赛的普通大学生时应该更加积极主动一点。在高校招生时积极联系招生部门,对于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给予招生优惠。
当这方面没有问题之后,再组织相关人员在普通大学生中进行选拔,充分利用他们的体育特长进行业余训练。学校可以把重心转移到具有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训练上,重点投入资金[2]。
现阶段为了实现高校田径运动的快速发展。很多高校都招募了很多退役运动员。这种方式在短期内取得了很显著的效果。但是就长期而言,他不符合高校田径运动的长远发展目标。缺乏持久耐力。同样,这也不符合我国田径事业发展的初衷,不能持续性的为我国田径需要输送人才。所以,我国田径事业还是要立足于现状。综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塑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我国培养更多优秀的运动员。
可以将学校下午第七节和第八节定为课余田径运动训练时间。每周进行五次训练。比赛前的一个月进行集中训练。相对于业余运动员,重点运动员为了训练的持续性。所以必须全年坚持。第七节和第八节时间也为正常训练时间。将训练采用课的形式稍微高水平运动员的必修课。我们体育专业和公共体育学生所选修课,设置为五个学分每学期,这样的话,既可以保证训练水平,又可以保证质量,互相不冲突。
身体素质,通过体能训练可以反应出来,在田径赛事中表现尤为明显。体能训练的效果立竿见影。体能训练一直是田径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整体竞技水平。体能训练被当做研究的重中之重,检测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和耐力是训练最基本的考核方法,所以在训练中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有着不小的要求,一个优秀的体能训练方法。对学生的体质增强以及身形的塑造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伴随着运动员体能基准线标准的提高。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大量数据数据表明。良好的体能训练对塑造运动员心理方面也有很大的帮助。
田赛、竞赛和全能构成了前进运动的主要三个竞赛项目。同时也可划分为。跑、走、跳、全能四大类别。实践性贯穿着整个田径赛事,不能忽视实践性在田径赛事中所起到的作用。但是同时也要重视理论整体指导作用,然而,在当前高校田径赛事训练中往往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使得整个训练计划很失败。影响了整体效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点,系统理论教材的缺失。这一缺陷严重影响了高校田径运动系统理论的发展。所造成的结果是田径训练中得不到科学和系统的指导;第二点,在很多高校的田径训练中教师的经验往往作为训练依据。具有很强的盲目性。以至于训练方法陈旧,不符合当前体育事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第三点,即使很多学校拥有相对系统的训练教材,但是早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缺乏更新完善,对训练员水平的提高微乎其微[3]。
田径运动本身由多项体育运动所组成。谁知道,复杂性也决定了他训练方式的多样性。但是现实生活中田径竞技的训练方式非常的单一化。训练方式并没有分层。这显然不能满足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正因为如此。极大限制了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
田径运动项目的多样性,决定了其训练方式的不同。而个人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有影响着训练方法,所以。在田径训练中,应该根据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法。制定不同的标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训练方式与强度的重复性屡见不鲜。这样最终训练效果不太明显。甚至对一些优秀运动员具有反向作用,如同文化教育一样,对运动员要因材施教。充分考虑运动员的个人综合素质。科学系统制定正确的训练方法。实现训练水平质的突破。
在我国,体育教师的师资建设并不完善,尤其是对优质师资的培养。相对来说,我国体育教师存在很大的缺口。而另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是现有体育教练之前所学的专业和田径的差别很大,联系并不密切,其专业素质并没有达到田径训练所要求的标准。这使得学生的训练不够专业、系统。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高。此外,一切技能的提高要以物质为基础。在训练过程中一些辅助道具是必须的,大多数高校田径教学上的资金投入缺乏,教学设施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体育课在学生中应该比文化课受欢迎,但是实际上中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不大。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枯燥,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往往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问题,积极改良教学方式,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热情,要大胆进行创新突破,运用新型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多组织一些趣味性,团体性活动,激发学生运动的热情。同时培养学生们的团结意识,塑造优秀个人品质。比如可以在110米跨栏训练中编写一段绕口令,插入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其中的技巧,从而更愿意接受这一项训练,在训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更自信,更喜欢这项运动。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学方式创新后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为训练时的注意力,从整体上提升训练时的效率,激发同学们的兴趣[4]。
现阶段,独生子女是高校学生的主体部分,相对于以前的学生。现在的学生的表现欲和好奇心更强。更希望在公众前展现自己的魅力,从而得到别人赞许的目光。所以希望教师以在教学活动中多利用这一心理。多多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平台,将体育课程游戏化。在这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而且更能够让学生掌握对细节的把控,加深教学印象,同时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积极友善的师生关系,加强两者的情感沟通。综上所述,新式教学方法倍受学生们的广泛欢迎。在跑步训练中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让训练更具竞技性,进行分组,加入追赶和接力比赛,让同学们减少紧张感,最大限度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应有的真实水平,同时也可以减少训练所带来的疲惫感。
原有教学评价标准太过单一成就,仅凭成绩评价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有欠合理。有时候付出和获得是不对等的。所以应该将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参与态度加入其综合考核中。同时为了保证考核的相对公平公正,在考核成绩单上应该填上教师的姓名。用教师的人格来保证成绩的合理与公正性。平时训练时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肯定他们的积极表现。对一些不足情况加以引导,让学生树立训练的信心。适当地将学生的进步速度作为最终审核标准之一。让学生在训练中进步,在进步中不断实现自我突破。
欧美国家已建立起一套成熟的体育培养制度。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比较晚。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我们可以积极借鉴欧美国家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符合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系统计划。这样可以挖掘每一个学生真正的潜力,使其不断实现自身突破,为重点培养优秀人才提供基础保证。当今竞技体育从过去的全面发展转向了单项突破。大量的专项训练更有助于挖掘优秀学生。
田径竞技包括很多项目,主要有短跑、竞走、长跑等。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要因情况而定。在不同的项目中,根据不同的标准和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并且尽可能使用不同的训练方法。例如,在短跑训练时,运动员的速度是最关键的因素。可以适当侧重加强对速度的训练,使用可以提高速度的训练方法。与短跑训练的方法相反,长跑更加注重运动员耐力的提升,可以适当的多使用可以提高耐力的训练方法。尽管各种运动项目对运动员耐力和体力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因为项目都不同所以对它们的需求也就不同,所以在训练中要有所侧重。在此基础上要进行系统的训练。并且保持积极健康的饮食。才能提高运动员的整体素质。
影响训练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人是首当其冲的因素。每个人的体能和心理素质是不一样的。为了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要选择适合运动员的训练。无论采用哪种训练方式,前提一定要保证安全,在此基础上不断开发运动员的极限潜能,让运动员真正发挥自己的特长。另一方面,要考虑运动员的差异性,科学加强训练强度。使运动员取得一定的突破,实现能力的提升。训练强度小,不会有成效,训练强度过大,则会对运动员的身体与心理造成伤害。所以要根据运动员不同的状况,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
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经费的投入,保证训练器材的及时更新换代。只有运用先进的训练器材才能对运动员进行科学有效,系统的训练,使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得到突破。除了要引进先进的设备外还要加强教练人才队伍的培养,培养一批专业性强,技能高的教师对运动员的日常训练进行指导。在这样的结合下,相信运动员的专业素养一定会不断突破。真正实现高校田径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1]戴豫.高职院校田径运动训练的策略与途径探析[J].成才之路,2017(21):13.
[2] 王艳,韩冰.刍议普通高校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6(17):42-44.
[3]乔伟明.浅谈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拔和有效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5(36):55-57.
[4]梁树伟.田径运动训练管理方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23):35-36.
[5] 季盼军.浙江省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2018(2): 147-148.
On the Tactics and Ways of College Track and Field Training
ZHANG Yonghua
(Guangdong Institute of Finance, Guangzhou 510521, Guangdong, China)
张泳华(1972—),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