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秋红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一些高职院校在开展田径课程教学时,没有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充分考虑,其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以及设置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符,部分教师在田径教学中,会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些具有难度的田径运动项目,这样会加大学生的运动量,甚至会超出学生本身所承受的运动量,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着较大的压力,不少学生都是被迫进行训练,这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田径运动的积极性,还会有较大可能致使学生对田径运动产生厌烦感,影响到整个田径教学的有效性[1]。
田径这项运动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在学习田径时,是难以在短时间之内提升田径运动成绩的,而就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田径教学评价时,反而将及格率、运动成绩当作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这种一刀切的定量考评方式本身的弹性就比较小,对于学生田径运动水平的提升过程、学习态度等多个方面缺少全面的考量,这就会使得教学评价过于片面化,对学生的认知也不够充分,这样不仅会影响到教学评价的合理性,也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职院校在对田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时,需要严格遵循“健康第一”这一教学原则,要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的位置上,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设置出来的田径教学内容或者活动存在活动量过大的情况,若是活动量超出学生本身所能够承受的范围,就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其能够承受的运动量,保证学生在田径教学中的健康[2]。
田径课程教学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高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田径教学时,需要将健身知识以及技巧作为教学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并且还要运用引导、启发等多种教学方式,带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活动,掌握更多的田径运动知识与技能。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田径教学中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等,借此增加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田径知识与运动技巧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一定的乐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其一,采用综合教学法。高职教师在对学生讲解关于跑的运动知识时,可以让全体学生围成整个圈进行跑步、两个学生之间手拉手一起跑、手持接力棒进行接力跑等,通过设置竞赛这种形式,在教学中建立良性竞争的氛围,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田径训练的热情;
其二,采用分解教学法。高职教师在教授学生一些难度较高的田径运动技巧时,可以对整个动作进行细致分解,包括对田径运动战术、运动技巧等多个方面的分解,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全面掌握相关田径运动技能;
其三,采用游戏教学法。田径本身就是一项比较枯燥的运动,若是针对相关田径运动知识,采用讲授法或者是直接训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很难提升整个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则可以根据田径运动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趣味与竞技的有效结合,设计出趣味性的教学竞赛小游戏,借此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力、反映度以及耐力等,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
高职教师在进行田径教学评价时,需要立足于全面、客观的角度,对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表现、学习进步程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采用定量与定向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增加评价指标,不要将田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避免片面化的评价,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并将其作为鼓励学生的重要依据,督促学生积极学习田径知识与技能。
通过上述分析,若是能够对田径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则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田径课程教学的质量,同时还能够发挥出这一教学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运动知识与技巧,提升其良好的品质。基于此,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学习兴趣以及发展需求等,对田径课程教学方式进行合理改进,借此提高田径教学的质量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