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仲文
(武汉体育学院 财经处, 湖北 武汉 430079)
体育院校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面临办学成本不断增加,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许多体育院校开始走内涵发展的路线,致力于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体育院校内部审计工作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如何解放思想,改变观念,重新定位体育院校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制定内部审计的发展目标,以便更好地适应体育院校发展,成为体育院校内部审计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课题。
体育院校内部审计的重点是学校管理的资金和资产以及一些项目和经济活动。资产及资源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保障,确保学校资金、资产安全有效是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目前体育院校内部审计困境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只有少数体育院校按有关要求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其中能够良好运行的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体育院校在机构设置上采取了审计处和纪检部门合署办公的形式,这种形式难以保证审计活动的独立性。甚至有些体育院校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下属机构,在实施项目审计时与被审单位地位都不对等。有的体育院校单位领导既分管财务工作,又分管审计工作。有的学校审计部门不参与学校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不介入学校重大经济事项的监督,只开展一些简单的财务收支审计,未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其实,内部审计除了监督职能,还有管理、服务和建设职能,并不能片面地认为只是查账。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和作用是其他管理部门无法替代的,审计机构必须独立设置,这是学校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否则实际工作中做出的审计处理决定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将受到很大影响。
体育院校内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人员专业结构较为单一、审计范围狭窄等一系列问题,容易造成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审计效果不显著,甚至发生审计判断失误,审计报告不实等后果,进而影响到学校的健康发展。
学校内部审计部门大多只配备了少量的审计人员,过分强调了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影响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学校要想发挥内部审计作用,人才培养是基础。目前,多数体育院校内审人员的年龄趋于老化,在技术职称结构上,初级、中级职称占多数,体育院校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还不尽合理,又缺乏相应的后续教育。审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审计人员掌握财务、审计、法律、工程造价、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并需要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沟通和文字表达能力。当前,学校的经济业务在增加,审计的范围越来越大,审计内容越来越多,对高校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内部审计职能是指内部审计的内在功能,通过调查体育院校目前审计项目中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两项合计占了56.8%,对内部控制的审计只占到6.3%,效益的审计只占到1.3%。目前,学校都是将绝大多数内部审计项目委托给社会中介机构,自己开展的审计业务主要涉及资金规模不大的财务收支、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体育院校内部审计要适应环境变化和管理现代化的要求,不断开发新的领域。内部审计的职能在监督、评价、管理、服务的基础上发展出内部审计、基础风险审计、制度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等。要主动参与到学校的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之中,帮助其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为学校决策提出合理化和可行性建议,规避资金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
体育院校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而审计整改是帮助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大多数被审单位按照审计意见和建议,通过调整会计账目、完善手续、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等方法,对审计提出的问题进行纠错整改,进一步提高部门的管理水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整改不及时、不彻底的问题时有发生。在实际工作中,有的被审单位认为审计报告送达后,审计工作已经到此为止;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人员都是同事,碍于情面,抓落实或整改的态度并不积极;内部审计部门对审计整改不到位的单位、部门没有相应的处理手段,没有建立相应的问责制度,内部审计部门的职权没有很好地进行明确。
体育院校要把内部审计工作作为全面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作为坚持依法治校的重要举措,作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内在需要。领导授权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是内部审计能够发现和披露问题的重要前提,也对及时整改问题、完善制度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体育院校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校实现目标,为决策领导层服务。如果最高领导层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愿意采用内部审计的一些成果,学校才能对审计报告做出迅速反应,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议才能及时被采纳,从而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只有在人员与经费上得到有力的支持,内部审计人员才能不断创造成果,进一步发挥体育院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
一是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逐步推进审计结果公告,扩大审计工作的影响范围。审计报告除了送达被审计单位外,还要分送到相关职能部门和其他单位,提高成果的利用率,扩大审计工作的影响。
二是建立内部审计通报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宣布审计结果,并对审计整改到位的单位予以表扬,对运用审计结果促进内控制度建设的部门报告学校领导,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表扬并大力宣传。
三是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内部审计机构应加强与组织、纪委、财务、国资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利用多部门的力量,加大整改力度,最大限度地利用审计成果,同时还要有后续审计和审计回访,督促审计整改到位,促使被审计单位提高管理水平。
2.2.1 从热点下手,以点促面
目前体育院校办学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是财政拨款,约占体育院校收入的50%~70%。其次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的事业收入,如学费、公寓费收入、各类办班培训费收入等,约占体育院校收入的25%左右。还有一些经过批准备案的创收收入,用于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随着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审计工作任务也越发繁重。
学校内部审计应从实际出发,始终围绕学校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来进行,选择学校当前发展和管理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作为突破口,调整方案,加大审计力度,解决主要问题。比如教职工反映的热点问题;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问题;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是否理想;绩效评价的开展;体育培训收费制度和收费项目的规范;重大体育场馆建设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开展内部审计新的思路等。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学校内部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还能获得广大教职员工的支持与理解。
2.2.2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
体育院校日益增长的审计需求与审计力量不平衡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审计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对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审计专业化队伍建设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人为本,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的内部审计队伍,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工作能力,优化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加强审计队伍作风建设,提高体育院校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势在必行。
一是要建立体育院校审计人员的职业准入制度,对进入审计部门的人员严格把关,确保其政治、业务双合格。选出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热爱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从事审计工作,选择具有法律、计算机等专业背景的人才加入审计队伍。并且要始终把班子建设、队伍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对内部审计部门所需的办公经费和业务经费给予重点保障。
二是加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减少或避免审计风险。内部审计人员要坚持依法审计,认真执行审计法规以及一些内部审计准则、审计指南,在审计过程中按规定程序办事,比如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取证单的签字手续完备、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的签收、后续审计等;同时要控制审计质量,查处问题定性准确;同时坚持审计结果公示制度,接受学校各个部门的监督。只有做到这些,才能防范审计风险。
三是审计人员要经常进行行业内的业务交流,采取挂职锻炼、科室轮岗等方式,拓宽培养渠道。坚持职业培训、后续教育制度。要营造学习型的工作氛围,由学校提供必要的专项培训经费,及时组织内审人员学习最新财务法规、数据库模型、工程预算等内容。学校发文规定内部审计人员的学习时间、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体育院校“复合型”人才较少,后续教育能很好地提升人员的综合素质,让他们能够适应轮岗制度后的各种工作岗位。也可以利用社会中介机构培训内部审计人员,开阔内部审计人员的视野。使审计人员能够掌握新法规、新知识、新方法,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判断力、应对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质量。
2.2.3 内审为主,适当外包
体育院校内部审计在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形下一直坚持自审为主,有限的审计资源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审计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将部分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给社会中介机构,有助于节约学校运行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审计质量。
一是审计业务适当外包能够获得高水准的服务。社会中介机构拥有大批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和完整的审计体系,中介机构熟悉不同业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能够根据过往的审计经验制定审计方案,实施审计过程,提出审计建议,能够根据学校项目的需求选用合适的专家,节省审计时间,快速进入角色,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二是适当外包能够提高体育院校内部审计职能的独立性。学校内部审计人员和被审对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开展工作和出具审计报告时有可能偏离其本身的职责。而中介机构和学校和被审计人员无利益关系,能够做出独立和客观的审计评价。
2.2.4 强化审计预警,发挥好内部审计的防范性作用
体育院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要有超前性的意识,工作的着眼点应逐步由微观审计向宏观审计转变,工作的内容应由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绩效审计转变,由监督型审计向监督与服务并重型审计转变,由查错为主型向预防为主型转变,通过这些转变及早预知学校风险点,防范风险,并在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以便学校能够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达到优化管理的目的。
2.2.5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
创新是学校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内审工作的内在需求。随着高校事业的不断发展,审计工作必须紧跟十大潮流,更新审计理念,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为了提高审计质量,需要采用科学的审计方法,学校内部审计广泛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加大计算机辅助审计力度,大力推广和完善统计抽样、内控测试、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有效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另外,体育院校审计人员编制紧张,人手不够,审计部门也可以从校内的有关专业教师、行政教辅等人员中抽选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分门类成立专家库,比如工程、财务、人力资源等,随时成立临时审计小组,对某些重点专项审计工作可以进行联合审计,也能扩大审计工作在校内的影响。
2.3.1 协调各方关系,提高审计质量
体育院校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对学校的全方位监督和服务,要达到审计目的,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加强与组织领导层的沟通,内审部门负责人应当及时了解学校的重点工作,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年度审计计划,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规问题,并提出改正措施和建议。二是处理好与财务部门的关系,既要严格审计,指出存在的问题,更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三是正确处理好与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的关系,定期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参加与审计有关的会议,加大审计宣传。制定内部制度时主动征求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的建议,以便相关制度能够得到很好的执行。在审计过程中既要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也要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和产生的后果,向他们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方法,而且要注意方式方法,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以查促改,顺利完成审计任务。四是要有较好的岗位轮换制度,学校财务、审计、工程岗位人员定期不定期的轮岗,能够互相学习、借鉴,以达到最好的审计质量。
2.3.2 建立内控体系,着眼风险防范
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学校经济风险,维护学校资产安全和完整,确保学校所有财务信息真实可靠,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健康规范发展,应加强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内部审计要注重过程,重点放在对内部控制能力的审计和评价上。着眼点应放在风险防范和源头治理上,为学校创造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和审计环境。
学校管理层应高度重视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确保财务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要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和参与财务内部控制的建设;财务部门应从重点环节入手,建立会计操作规程,加强资金内部控制;加强支票、票据、印鉴的管理,加强银行调节表的管理和监督;建立规范的控制程序,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基本原则,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资金收付授权批准制度,建立财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加强对二级核算单位的内部控制,定期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2.3.3 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审计环境
现行的一些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为体育院校内部审计提供了工作依据,但学校及其内部审计部门必须联系工作实际,坚持标本兼治、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
具体实施审计任务时,应实行审计承诺制,要求被审单位负责人就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的真实、完整性做出承诺,增强被审计单位的责任感。使内部审计部门能掌握相对可靠的信息,减少被误导的可能性,降低审计风险。
总之,体育院校的内部审计要体现三个服务,即为学校发展目标服务,为学校领导决策服务,为学校改革和发展服务。这三个服务的提出,为学校内审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今后,体育院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应是完善学校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学校办学效益,提升学校资金使用水平,以降低学校的办学风险,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体育院校的内部审计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逐步推进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在长效机制中不断提高和前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