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博文
中国自参加奥运会以来至今日,成绩越发突出,已经成为了体育强国,但相对于近年来的体育成绩而言,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一项重要项目,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最为灿烂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虽然武术课程进入全球众多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举办了世界武术锦标赛、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世界青少年武术锦标赛等国际大赛,也有着喜人的成绩,但是与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相比还是有许多的不足之处。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制定了《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为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空间,指明了发展道路。中国武术作为国家的标签,中国人的骄傲,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一带一路”背景的促进下做好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工作。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2]。
“跨文化传播”活动第一人则是爱德华·霍尔,20世纪50年代,爱德华·霍尔在美国外派人员培训学院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了“跨文化传播”的概念[3]。作为人类传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传播是人与人、族群与族群、国家与国家之间必不可少的活动,经由跨文化传播,维系了社会结构和社会系统的动态平衡,把不同区域、族群、国家的人群“连结”在一起,促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和变迁[4]。没有跨越文化的传播活动,就没有人类的进化和文明。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民心相通要增进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在此基础上培养好感,结下友谊的果实,最后形成互利共赢的意识, 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夙愿[5]。中国作为世界强国,有着“强而不霸”的中庸方针。中国武术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和精粹,有着“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文化特征。这就使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能够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得以实现。
2017年3月,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池建教授在光明日报上指出:“中国武术文化传播对教师要求很高,除了要有高水平的武术技巧、高尚的武德,还要具备语言能力、文化阐释能力和话语转换能力[6]。”现在国内的武术传播者,能够准确的、清晰的用外语表达中国武术动作要领中的含义,并且能够让受众者体会到中国武术文化内涵的人寥寥无几。目前,全国高校中的体育院系和体育专业学院都在培养武术传播人才,但是在其文化输出时很难达到培养支出的目标效果。这样就影响了“一带一路”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的发展。所以,要在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中保证传播内容的质量,就要在人才培养时达到标准。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学习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从言传身教到网络数据大时代,传播方式越来越多。但是语言文字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播符号,它的作用至关重要,各民族的语言文字有着其民族性和多样性,这也就意味着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有着不可避免的语言文字障碍。中国武术中所体现的术语里更有着其独特的民族特色,也给中国武术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就使中国武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困难。有些时候,武术文化传播者能理解受众的意思,但是受众却不懂传播者所说的涵义,这就造成了武术文化信息输出的障碍。所以,只能通过武术技术上的表达来完成中国武术的跨文化传播,但这种传播方式只是武术技术上的单一传播,并不是武术文化与武术技术的统一传播,这种方式就没有达到“一带一路”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的目的。如果不能解决语言交流问题,更清晰的表达武术术语给武术跨文化传播中的国外受众,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就会困难重重。
“一带一路”沿线共有65个国家和地区,它们分别是独联体7国、东盟10国、中东欧16国、东亚的蒙古、西亚18国、中亚5国、南亚8国,同时拥有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佛教、儒教等不同教派[7]。由于各国在发展过程中所在地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色,因此,不同文化间必然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方式与价值观,在武术文化传播时出现文化冲突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这样对“一带一路”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有着不利影响。中国与国外的社会发展道路不同也是导致中外文化差异的原因,因此中国与国外对运动的理解、认识等方面也有所不同,所以中国武术与国外的运动方式具有差异性。中国武术文化在于“精气神”的修炼,“动”与“静”的结合,“形”与“意”的统一,追求的是修身养性、感悟自然,做到“天人合一”。而国外的体育文化深受奥林匹克文化影响,在思维模式里始终有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思想文化,对于所有事物都要有速成的心理,然而这种“快餐式”的文化直接影响到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因此,中外文化的差异性对“一带一路”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2.3.1 武术技能与武术文化脱节
俗话说“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这说明武德修养对于中国武术的重要性,也能在武德中充分体现出中国武术文化。在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中,不仅要把武术技术对外传播,还要有对于武德修养的传播。而现阶段的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中仅做到了传播技术,并没有做到传播武术文化。传播者要把中国武术文化作为武术跨文化传播的重点,如果只是传播武术技术,就不能让受众理解武术文化的内涵。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在于受众对于中国武术文化的认可度。因此,如何实现受众对武术深层文化的认同至关重要。
在“一带一路”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中,要不断的输出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而不是只传播武术技术的表面化传播,只传播武术技术没有武术文化的内涵,就是只有其“形”,从而使“一带一路”武术跨文化传播空泛化。反之,只传播武术文化,只是突出其“意”没有武术技术的承载,缺少了武术文化的载体,就会像竹篮里的水一样,只会流于形式,让受众对于中国武术文化更加迷茫。所以,要努力做到“形”与“意”在传播中的相结合,达到既有武术技术的表现形式又有武术文化的内涵支撑,才会使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走的更远。
2.3.2 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中的“民族中心主义”
所谓民族中心主义就是“按照本民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其他民族文化中的一切,包括人们的行为举止、交际方式、社会习俗、管理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等”[8]。毋庸置疑,中国武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深深打上了中华文化的民族烙印,中华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民族气质在中国武术这一载体之上流光溢彩[9]。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中国人应该有其话语权。但是, 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者以“中国武术世界第一”的思想传播,就会出现“民族中心主义”,从而使受众产生一种文化抵制情绪,导致文化冲突和交际障碍。反之,如果在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受众固守自己的民族文化,而不能以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积极心态来接受中国武术文化,同样也会出现“民族中心主义”,从而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过程中造成沟通障碍。“民族性”犹如一把双刃剑,在跨文化传播中国武术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很容易出现“民族中心主义”的误区,从而影响在“一带一路”中的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
武术产业与篮球、足球、网球等其他竞技体育产业的发展相比,产业化发展起步较晚,拥有深厚的资源潜力,但是产业张力明显不足,这就导致了武术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武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缺乏系统、全面的产业政策和法规制度保障,发展环境不够完善,市场规模不大、程度不高[10]。武术产业也缺乏着创新能力与品牌意识,做不到像李宁、乔丹等国际大品牌的宣传力度,这就使武术产业不具备在国际中的竞争力,进而制约了武术文化的传播。武术与其他体育项目不同,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人民的情怀,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武术有着代表国家形象的使命。在物质主义思潮泛滥的市场中,不能只关注经济效益而忽视其产品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11]。武术产业市场秩序混乱,多数商家的经营理念偏差,所以损害了消费人群的合法权益,使武术产业的社会形象遭到误解,这也就严重影响了武术产业化的发展。武术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单单一个时期或者一个阶段的经济行为,只追求于经济效益的产业必将日薄西山,因为它无法再让消费者持续的信任下去。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武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传播,就需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国内各高校的人才输出,还需要“一带一路”中沿线各国的孔子学院,来帮助国家实现“一带一路”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在这两种人才输出模式中,才能更好的完成这一目标。
3.1.1 国内人才培养
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中缺少专业综合型传播人才,在传播人才中普遍存在技术水平很高但是外语水平低,做不到有效的沟通;或者外语水平很高但是技术水平达不到标准,起不到武术文化传播的作用,这样两极化现象。因此,要想武术文化传播内容达到目的效果,就要在全国高校中的体育院系和体育专业学院中建立一套科学有效、适用于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语言、技术、文化达到标准的综合型人才。
3.1.2 国外人才培养
截至目前,“一带一路”65个国家中的53国已经建立了137所孔子学院和130个孔子课堂,约占全球孔子学院总数的四分之一[12]。武术作为中国的国家符号,已经有了很多孔子学院开设武术课程,在以孔子学院为基础优势下,进一步的加深合作加大文化输出力度,培养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人才,发展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
当今武术文化传播只是通过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来进行武术文化传播,这种方式在最初的交流活动中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受众的需求愈发的多样化,其单一性严重影响了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这就需要建立一个适用于现代社会的武术文化传播体系。在“一带一路”中国武术跨文化的传播途径中,要充分的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收录各种形式的武术影像,依托于网络大数据,建立中国武术文化的网络数据档案,要让受众在想要独立吸收中国武术文化时有处可寻,从而可以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除了通过科技手段传播中国武术文化,还可以充分把握华人华侨这一潜在资源优势。当今的华人华侨人数众多,散布于世界每个角落,他们是最先把中国文化带向世界的先行者。其中有很多武术前辈在此行列,他们也在默默无闻的为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做着贡献。在“一带一路”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通过政府间的沟通协调,华人华侨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因为他们不仅对其所处国家的政治法律、语言文化、宗教习俗等社会情况无比了解, 同时因他们的双重身份, 可以大行亲民之道, 有效减少或规避政治性障碍, 淡化“国家色彩”, 从而减少或消除沿线国家民众对中国武术文化的偏见与恐惧[13]。
中国武术各门派林立,拳种繁杂,这会使在“一带一路”的引领下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产生艰难的阻碍。创新是保证文化不被世界发展所淘汰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的推陈出新,摒弃现代所不能接受或者接受的慢的落后文化,才能做到这种文化被现在的大时代所接受。中国武术要在“一带一路”的引领下做好跨文化传播,就要不断的创新自我,使中国武术文化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武术最让受众难以理解的就是复杂多变的内容形式和晦涩难懂的基础理论。想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有效地进行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首先要整合国内内容繁多的优秀武术文化,这会使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提供有效的便利条件。其次,要完善中国武术文化中的理论基础,这是进行武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条件,要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解释武术文化的理论,做到简单化和系统化,保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让受众可以理解并且能够有效吸收其中的理论知识。想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做到更好的进行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就要做到不断的创新进取,创新出一种新的中国武术内容形式,用一种全新的、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武术文化,来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武术文化的认知。
“产业化”即是指要使具有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集合成社会承认的规模程度,以完成从量的集合到质的激变[14]。所以中国武术在“一带一路”倡议带领下进行跨文化传播必须要做到武术产业化的发展。“合则两利,分则两害”要把全国民间的各种优秀武术文化收集、整合、管理,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传播。还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文化交流中心,将中国武术文化与商业活动相结合,定期举办区域级、国家级和国际级的中国武术文化交流赛,在比赛中传播中国武术文化。
促进“一带一路”下武术跨文化传播还要与其他的成熟行业相互融合,如:武术文化与影视行业相融合、武术文化与艺术行业相融合、武术文化服装行业相融合等。现在国外影视业也在发掘中国武术文化,如《功夫熊猫》《功夫之王》等。国内的具有浓厚的中国武术文化的电影更是繁多,其中的代表人物像成龙、李连杰、赵文卓等,都在积极的传播着中国武术文化。现在世界各国都很流行于综艺节目,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也可以融入到其中,让人们在娱乐中接受中国武术文化。一位国内的体育明星说过“成熟的产业里,参与娱乐是为了更好地推广体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一带一路”的经济基础,才能发展武术文化的上层建筑。
武术跨文化传播就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来传播自身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在这种陌生的、语言不通的环境中传播文化必定困难重重。但是随着中国的不断强大,“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推进,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了一种必然趋势。“一带一路”倡议出台后,为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提供了优势与便利条件,减少了武术文化传播中的阻碍,为中国武术在国际中传播起到了战略指导作用。从全球化环境来看,“一带一路”的实施对沿线各国的经济与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武术文化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应该积极的把握机遇,最大化的整合国内的优秀武术文化,促进武术产业的转型与发展,为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增强中国的国家软实力,进而增加中国在国际中的影响力。因此,“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相信随着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的不断推进,在传播中国武术文化的同时也会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风采,使中国武术文化让全世界都有所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