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应指向思维的过程

2019-11-23 05:13王广阔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辨析算式算法

王广阔

摘    要  辨析指的是辨别和分析,辨别指向结果的正确性,分析指向过程的逻辑性。辨析不仅要指向结果,还要指向过程。对结果,要分而析之,概括结论;对算式,要正言反察,确立前提;对算法,要聚焦过程,揭示算理。这样,学生获得的就不仅仅是认知的深入,还有深思的能力、反思的习惯,以及带得走的素养。

关键词 辨析 思维 答案 算式 算法

结论是对事实做出总结和论断,辨析是对结论进行辨别和分析。在数学教学中,不能仅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总结和论断,还要注重对数学结论进行辨别和分析。完整的结论包括具体方法、前提和内在的道理。学生对数学结论的归纳和总结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完成的。辨别的重点是看结论是否正确,是否全面,分析的重点是看结论是否合理,是否具有一般性。辨别指向呈现的结果,分析指向思维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不能把教学目标仅仅指向“结论的获得”,而要引导学生反观结论、辨析过程,才能帮助学生获得深入的理解,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案例描述]

学生计算出结果后,笔者将结果和算式展示在黑板上,并引導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反观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了三个层次的观察和辨析,在三次辨析中,学生的认知逐步走向完善,思维渐次走向深入。

一、辨析答案,分而析之,提升概括结论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概括结论环节呈现的教学情形往往是这样的:一位学生说出结论,其余同学忙着验证,然后做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对结论的认知止于学生的验证。然而仔细辨析,学生究竟悟出了什么?果真是“大悟”了吗?并不是,学生只是对发现者的发现做出了正确与否的验证,并没有真的从中悟出概括结论的方法。学生理解了结论,不过是在知识系统中多了一个知识点,但概括结论的能力没有提升。发现结论,先是发现,后是结论。结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发现结论的思维过程。一些学生靠直觉能够快速发现结论,但数学教学不能止步于这样的直觉,否则,课堂也就只是部分优等生展示的舞台,更多学生的概括能力没能得到提升。辨别结果不能满足于验证“结论的正确性”,还要对一闪而过的思维过程(直觉)进行辨析。因而,教师不妨进一步追问发现者是如何发现的?引导学生对结果中的分数“分而析之”:分子与加数有什么关系?分母与加数有什么关系?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概括出结论:分母相加的和等于分子,分母相乘的积等于分母。通过对思维过程的辨析,学生对概括结论的方法——“分而析之”有了更加深刻的体验。当学生认识到“分而析之”实际上是把一个复杂问题转化成若干个小问题逐个击破时,就能够在以后概括结论的过程中加以运用,从而在辨析过程中提升学生概括结论的能力。

二、辨析算式,正言反察,掌握确立前提的方法

对于前提,学生往往容易忽视,但是结论必然要有对应的前提。算式的特征往往是结论的前提。对结论前提的认识,也须要不断地进行辨析。一般分为两个层次。

1.概括算式的特征

笔者把结论板书在黑板上,组织学生进行概括:所有的分数加法都可以这样计算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把观察点聚焦在算式的共同特征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指出这些算式都具备两个前提:分子都是1,分母都互质。学生对这一结论前提的认识,首先来自对已有算式共同点的概括。

2.辨析结论的前提

算式的共同特征未必完全对等于结论的前提。接着笔者提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对概括的前提进行辨析:具备这些特征的算式一定都可以这样算吗?不具备这些特征的算式一定不能这样算吗?两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辩证思考,他们开始举例验证,其思维经历了两个阶段:(1)先是正面举例,通过举“已知前提内的例子”(具有上述特征的例子)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分子是1,分母互质的分数都可以用分母相加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的方法进行计算。(2)接着从反面举例,通过举“已知前提之外的例子”再次验证:“分子是1,但分母不互质”与“分子不是1的情况”是否符合这一规律。结果发现:分母不互质,结论也正确,只不过需要约分成最简分数,而分子不是1时结论明显不正确。于是学生把结论扩充为“两个分数单位相加,分母相乘的积等于分母,分母相加的和等于分子。”

两次举例,从“概括共同特征的正言”,到“若非如此的反思”。学生认识到结论需要前提,前提不能过大(分数加法),前提也不能过小(分母互质的分数单位相加),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对应关系,也就是在此前提下均可,在此前提外均不可。两次辨析渐次深入。学生更深切的体会到:举例是确立前提的重要方法,但并不是随意举例。确立前提,既要对已有的例子进行概括,又要对概括出的前提进行辨析,举前提外的例子,才能跳出庐山识得全貌。以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不仅获得了对结论前提的深入认识,也对举例辨析的方法有了深刻的体验,思维更加严谨。

三、辨析算法,聚焦过程,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辨析不能仅仅停留在算法探讨的层面,还要引导学生对过程进行辨析,发现内在的算理。道理在哪里?道理藏在过程中。比如,把刚才的计算过程细化如下:

通过审视,学生发现分母相乘的积一定是两个分数的公分母,分子扩大的倍数正好是另一个分数的分母,并且分数单位的分子都是1,因此得出:“两个分数单位相加,分母相乘的积等于分母,分母相加的和等于分子”。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字母表达的规律式子:

完整细致地展现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反观、体悟、辨析,有利于揭示内在算理,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和认知。辨析不止步于方法,引导学生由法及理,由具体到抽象,学生的思维便会拾级而上,走向深度思考,从而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这一提升依靠的不仅是探究,更是回过头来的辨析。回过头来对过程进行辨析,学生就能够从对方法的关注转向对内在联系与深层算理的关注,关注了内在联系,关注了深层次的算理,也就关注了问题的本质,也就对问题获得了一般性的认知和理解。

综上所述,把结论当作教学的终点,势必会忙着记忆,一味强化,急着运用,学生提升的就不是能力和素养。而把结论当作学习的资源,就要对结论获得的过程、结论的前提、结论的道理进行深入的辨析。深入追问学生的直觉,辨析发现的过程,仔细比较算式的特征,辨析结论的前提,以慢镜头的方式回放计算的过程,寻求方法和过程的联系。这样的教学是对结果进行诊断,是对方法进行追问,是对过程进行辨析,是对思维进行思维。学生获得的就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深思的能力、反思的习惯,以及带得走的素养。

参考文献

[1] 史宁中.数学基本思想十八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辨析算式算法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算法框图的补全
算法初步知识盘点
正误辨析一例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
想一想,填一填,分一分,摆一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