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当前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专业课教师的育人意识淡薄、思政知识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欠缺等原因,在思政育人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影响了“课程思政”总体建设。因此,高校在“课程思政”构建过程中:要强化专业课教师育人意识;提高专业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素养;专业课教师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健全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学能力培养机制。
【关键词】 高校;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师队伍;育人能力;提升路径
习近平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1]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专业课教师队伍是高校思政工作队伍的重要力量之一,肩负着将专业课理论知识与思政资源进行有机结合、“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这对专业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事关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总布局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2]将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搭建校级教师发展平台、建设院系教研室等学习共同体和培训提升体制机制等,既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意见》同时明确了十九大后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改进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职业发展通道、教师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大学生进行专业课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浸润作用,所以高校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的综合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专业课教师队伍在“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思政”试图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协同发展,其主阵地在课堂教学。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关键在教师。“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政治信仰、思想素养、学识水平、人格魅力、职业操守等,是引导大学生成长的主导性力量。但現阶段部分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出现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第一,部分专业课教师政治信仰不坚定。对于“课程思政”建设而言,专业课教师能够通过言传身教、寓教于行,将抽象的理论转化成具体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拥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意识来提升教育教学的感染力。但由于受到社会环境、专业知识背景及多元信息的交互影响,部分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课教师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存在“懂”与“似懂非懂”、“坚守”与“失守”、“真信”与“假信”的心理纠结。其中,个别教师提倡在指导思想上从主导一元走向多样和谐,要求放弃“主导一元”;在经济领域反对公有制为主体,政治领域抛弃共产党的领导,思想领域否定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还有个别教师提出“苏马非马”论,主张把批判“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正本清源、返本开新”的“主旨”;指出“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几十年当中走了不少弯路,其中有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问题,但主要的影响来自前苏联”等。[3]有部分教师甚至借口专业科学研究而放松对个人道德素养的修炼提升,在专业课堂上传播消极负面的思想信息;有的教师甚至仅仅把教书育人作为副业,工作敷衍了事,教风浮躁,甚至学术不端,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第二,专业课教师队伍综合素养不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素养,既不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容与实质,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怀疑态度。
高校是各种思想交流对抗的主要场所,也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尤其是在专业课课堂上。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储备不足,部分自然科学学科教师在应对学生提出的意识形态问题时,常常顾左右而言他、不能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正面回答;在应对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严峻形势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存有疑虑,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旗帜鲜明地向学生群体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由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坚定的信念,在专业课教育过程中会淡化甚至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代之以宣扬西方世界的多元价值理念,弱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政治信仰,也弱化了“课程思政”的实际效果。
第三,专业课教师队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深刻,但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不足。
“课程思政”要求专业课教师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始终明确自己的职业要求。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卓有成效,教师队伍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中,但高校教师队伍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生活压力:家庭的重担、工作的繁杂、职称评比的挑战等。在这种情况下,专业课教师往往会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忽视个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审慎地利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同时由于个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功底不足,一些专业课教师对社会思潮中的各种反马思想采取回避态度,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阐释力和说服力不强,难以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作辩证分析,给予立场坚定、观点鲜明的理论回应;部分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更注重教授专业课知识,对学生思想上的疑惑无法解答,“只教书不育人”、“只传道不解惑”的状况明显。加上对思政资源的了解不足、知识储备不够,部分专业课教师不能及时更新思政知识结构,难以使“源头活水常新”,这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实现和专业课育人功能的发挥。
三、高校专业课教师队伍在“课程思政”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针对当前专业课教师队伍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从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专业课教师队伍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素养
学科知识素养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专业课,都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学科知识素养。要想在專业课领域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专业课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还要懂得如何运用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从当前高校专业课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绝大多数高校教师都经过了比较系统的专业学术训练,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在不断增加,其专业课领域的学科知识水平方面能够满足该课程教学的要求。
但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专业课教师队伍在入职以后,一般都是通过自行阅读原著、党课学习、讲座报告等形式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知识,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学术训练和学科知识积累的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内容了解不够,无法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学生答疑释惑,致使许多专业课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懂、不知的问题。加之专业课领域的开放性,部分教师受西方文化思潮与价值观念的冲击较大,加剧了教师群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信任。
2、专业课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不足
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4]只有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更加自觉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育教学理论素养的欠缺已经成为当前教师队伍的能力短板和本领短板。即使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一般也没有经过教育教学理论的系统培训,在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更多地凭借经验和禀赋。而各级各类培训中,也较少对教育教学理论作系统的安排。有研究表明,大学教师比较缺乏“一般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育情境知识”,所以加强大学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培训是重中之重。
加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多地集中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专业教育相分离。相比较而言,专业课教师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方面的学习更加匮乏,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更加薄弱,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3、专业课教师队伍育人意识淡薄,过于强调知识传授
课程育人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核心环节,除了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外,在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专业课程育人是缓解现有教育中知识教育、技能教育与价值教育、思想教育分离局面的重要桥梁。
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角色,受到教育体制设定和原先传统观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环节片面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了解也不重视学生的思想状态,[5]对本专业知识中蕴含的育人资源不去做深入研究挖掘,专业课的育人功能无法发挥。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被人为地割裂和孤立起来,甚至在许多专业教师的潜意识中,思想政治教育跟他们并没有什么关系。育人意识的缺失是专业课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失效的根源,也是“课程思政”推进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4、专业课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机制不完善
“课程思政”要求专业课教师队伍将专业课知识与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进行结合,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但在现实中,由于专业课教师队伍在入职后缺乏系统的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素养的学术训练,也没有系统完善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课程,多数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难以将课程中的思政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无法实现专业课知识与思政资源的有效结合,使专业课课堂中出现思政内容缺失或生搬硬套,为了思政而思政的情况。同时,由于多数高校教师面对科研、工作与生活的多重压力,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缺乏沟通,合作不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专业课教师总是以自学或统一听报告为主,在学习成果的接收与巩固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在思政工作学习成果展示上往往流于形式,仅仅通过提交学习心得体会、思想工作汇报等,无法有效体现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学习实效,更加难以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四、高校专业课教师队伍“课程思政”育人能力的提升路径
“课程思政”建设者,尤其是高校专业课教师队伍必须把育人意识、学科知识素养、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机制四者贯通起来,统筹协调,自觉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强教育教学本领。
1、强化专业课教师育人意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增强专业课教师育人能力,首先必须强化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
一方面,专业课教师要自觉主动培育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树立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感,明确教师在教书和育人两方面的职责。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要积极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提升育人理念,明白教师自身的德行表现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深刻影响,要从教育教学能力到一言一行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榜样。
2、提高专业课教师队伍思政学科知识素养
学科知识素养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业务素养,专业课教师队伍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在学科知识素养方面不仅要具备专业学科的知识背景,还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知识素养的培养。
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学科知识素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一方面,专业课教师队伍要积极参加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学术训练,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素养,努力成为运用专业学科知识解答思政工作疑惑的能手。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要加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沟通交流,拓展学科知识学习途径,丰富自身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积累。
“课程思政”中专业课教师必须有效协同专业课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利用专业课领域中的思想政治隐性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学生成长成才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科学的思想基础。
3、专业课教师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教育教学理论
人的实践活动包括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既离不开直觉、经验或常识,更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活动,有效的教学需要一系列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专业课教学实践离不开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就难以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实施教学,也无法向学生传达明确的教学理念。
因此,专业课教师要自觉学习和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的发展规律、知识结构和内在逻辑等进行研究和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将关于教育、教和学的各种理论内化到教師的头脑中,使之成为支配教师教学活动的一种“内隐理念”。要提高专业课教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能力,教师就必须自觉地把教学活动置于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专业课教师要懂得好的教育需要以学生为本,需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正确判断什么时候利用什么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才是最好的。
4、健全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学能力培养机制
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学院和教师等不同主体的协同共建。近年来,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不断探索和完善,已基本构建起包括顶层设计、三级培训体系、系列专项计划等在内的一整套教师队伍教学能力建设的制度和政策框架。因此,面对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标准、新要求,要不断总结和巩固教师队伍建设经验,推进专业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针对性培养,从高校和专业课教师两个角度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教师队伍教学能力。
从高校角度而言,高校要组建系统的教学能力培训体系,为专业课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供系统有效的培训机制。提供系列理论知识教学和专业人才的指导;设立教师互动平台,加强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交流和沟通;邀请教学能手进行示范讲座,提升专业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的把控;设立专项考核机制,对专业课教师课堂教学环节中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评估和考核等。
从专业课教师自身来说,专业课教师要自觉加强对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的研究,围绕专业特点、紧贴专业需求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深化对不同课程之间内容衔接的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讨论和辩论;切实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因材施教,开展思想教育及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出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育人实效。
当前正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必须努力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育人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素养、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加强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提升高校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只有在课堂上牢牢掌握住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将专业课的育人职责融入课堂教学环节,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育人总目标,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和人力资源质量,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D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2017.01.05.
[3] 周新城.驳“苏马非马”论[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5(03)5-9.
[4] 王能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9.
[5] 陈少杰.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优化研究[J].理论观察,2018(10)67-69.
【作者简介】
黄彩云(1992—)女,安徽合肥人,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