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恩格斯式阐释”

2019-11-23 07:28刘晓翠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9期

【摘 要】 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通过对费尔巴哈哲学的肯定性和批判性继承,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清算了费尔巴哈哲学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的局限性。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发生发展逻辑:发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一致性与区别;发展——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费尔巴哈哲学可谓是马克思、恩格斯完成思想转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催化剂,它引领马克思、恩格斯走上了唯物主义的道路。在这个层面上,马克思、恩格斯都认可了费尔巴哈哲学的重大价值。但是,他们并没有陷入到费尔巴哈的哲学体系当中,沦为“费尔巴哈主义者”,而是立足于整个费尔巴哈哲学的体系,从中抽离出来,以批判性的思维去看待费尔巴哈哲学。在《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在系统剖析批判了费尔巴哲学,并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论,实现了对费尔巴哈哲学局限性的超越,在马克思主义著作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对费尔巴哈哲学的肯定性继承——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这其中包含了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肯定性继承。为了消除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所带来的矛盾,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中重新确立了唯物主义的地位。在《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恩格斯指出,在蒙昧时代,人们受肉体与灵魂关系的困扰而产生了神的观念,于是便产生了最初的宗教。但是,宗教只能暂时的麻痹人们对于精神与物质关系的认知,它并未解决这个问题。随着宗教的发展,精神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越来越困扰着哲学家们。有人认为,是唯一的神决定着人们的存在;也有人认为超然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神是不存在的,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决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这样,自然而然就划分出了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但是,这一划分只是明确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而对于我们的精神是否能够认识以及正确地认识物质世界这一问题没有进行解答。于是,哲学家们又开始探索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最终划分出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同时,对于这一问题,很多哲学家,例如黑格尔,他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是唯物主义者,因为黑格尔这样的唯心主义者当然也是可以做肯定回答的。

二、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性继承

在《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不仅继承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性方面,也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及其唯心史观进行了批判。

1、剖析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内在矛盾

恩格斯认为,由于受到18世纪唯物主义的影响加之当时自然科学的不发达,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虽然有可取之处,但整体来讲可谓是漏洞百出。在哲学的基本问题上,费尔巴哈虽然肯定了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但他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却是充满了缺陷的唯物主义,因为他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在此就戛然而止了,他没有继续深入研究,而是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因此,它们共同的局限性表现为:其一是机械性,因为毫不夸张地讲,当时的唯物主义主要是机械唯物主义,人们企图用纯粹机械的原因和方式来解释一切事物和现象。“正如在笛卡尔看来动物是机器一样,在18世纪的唯物主义者看来,人是机器。”[1]其二是形而上学性。18世纪的唯物主义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物质。这是由于当时的自然科学的不发达导致的,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运动还未达到很深的层次。同时,一直以来的哲学传统也是导致当时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性的原因之一。人們虽然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着运动,但却认为这种运动是圆圈式的运动,其结果就是原地踏步,不得前进。这两点,费尔巴哈哲学始终未能克服。其三是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这是它们最大的弊病,也是恩格斯批判的重点。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这一现象可谓是哲学界的常态。

2、剖析费尔巴哈历史观上的内在矛盾

费尔巴哈本人虽然认识到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不是全部,因为人类不仅生活在自然界中,而且生活在人类社会中,但他始终未能将唯物主义与社会历史联系起来。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说:“向后退时,我同唯物主义者是一致的;但是往前进时就不一致了。”[2]

(1)费尔巴哈在宗教哲学上的唯心史观

费尔巴哈唯心主义的表现之一就是他在宗教哲学上的唯心主义。他不主张废除宗教,反而认为哲学应当融入到宗教中。这真的是彻彻底底的唯心主义,因为宗教是完完全全信仰的产物,说到底也就是精神的产物,一旦将哲学融入到宗教中,哲学就打上了唯心主义的烙印。费尔巴哈借助宗教来阐述人与人之间的性爱、友谊等关系,而不是按照这些关系的本来面貌来看待它们,并企图借助宗教使之神圣化从而获得它们存在的意义,这是费尔巴哈唯心主义的一个显著表征。恩格斯对此评价到,费尔巴哈企图借助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来建立真正的宗教,这简直是荒谬至极。此外,费尔巴哈还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分期是由于宗教的变迁而推动的。对此,恩格斯指出,只有在稍稍带有人类创造痕迹的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那里才能发现历史运动的端倪,并且这种联系也只能用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而不是用费尔巴哈所谓的人的心灵和宗教的需求来解释。而古老的、自发产生的宗教只是在少数人中进行传播,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更不足以推动历史的变迁。至于资产阶级产生以后的历史就更不是宗教所推动的了。资产阶级在革命中往往通过法律和政治来传播他们的意识形态,除非宗教阻碍了他们的革命,否则他们是绝不会插手宗教的,更不会想到用新的宗教去代替旧的宗教。

(2)费尔巴哈在伦理观上的唯心史观

恩格斯指出,在伦理观上,费尔巴哈与黑格尔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就形式讲,他是实在论的,他把人作为出发点”;[3]但是他丝毫没有提到人所生活的物质世界,因而他所说的人是仅仅存在于宗教哲学中的抽象的人。在费尔巴哈的伦理观中,人抽象到连男人和女人的区别都没有了,其最终结果就是完全脱离了现实世界。其次,在关于善恶问题的研究上,费尔巴哈的研究可谓是肤浅的,与黑格尔高度重视恶在历史上所起的推动作用不同,他忽略了恶在人类历史中所起的作用,甚至想要逃避历史的研究。再次,费尔巴哈认为,人人生而追求幸福,追求幸福的欲望应当成为一切道德的基础。但是,他又认为,这种欲望受到了双重的矫正。第一,受到我们的行为的直接后果的矫正,第二,受到我们的行为的社会后果的矫正,即如果我们不尊重他人追求幸福的欲望,那么他们的反抗就可能影响到我们追求幸福的欲望。正因如此,我们在追求自己的欲望时,必须考虑到它的社会影响。因此,费尔巴哈要求,我们既要严于律己,同时又要关爱他人。那么,这样人们追求幸福的权利就平等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恩格斯指出,且不说古代的奴隶与奴隶主之间,封建社会的农奴与领主之间的不平等,就是在口头上承认人人平等的资本主义社会,由于不同阶级所掌握的物质资料不同,这种权利也是不平等的。同时,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崇尚的道德是由爱统治的,他将爱神化了,认为爱可以解决一切困难,甚至连阶级对立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也可以依靠爱来解决一切问题。这样,他的道德论根本就是抽象的,不切实际的。

三、阐述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发生发展逻辑

1、发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过程中,三大自然科学发现起到了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第一是细胞学说,这一发现使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有机体都是按照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而发育生长的,并且通过细胞的变异能够进化为更高等的个体。第二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这一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在物质世界中,一切能量都是守恒和转化的。“当一种形式的量消失时,就有另一种形式的一定的量代之出现,因此,自然界中的一切运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不断转化的过程”。[4]第三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一发现使人们认识到,一切有机体都是由原始的单细胞胚胎长期发育而来的,自然界处于不断进化与发展的过程中。三大发现使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了各个领域之间包括与历史领域的联系。这样,自然界也被承认为历史发展过程了。

2、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一致性与区别

既然自然界也被承认为历史发展进程了,那么自然界中一切生物生存与消亡的规律同样适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规律。因此,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也应该建立起客观的、规律的联系,客观地看待一切社会现象。这一任务只能靠发现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演变规律才能完成。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一致性所在。

但是,恩格斯指出,社会的发展过程与自然的发展过程也是存在不同之处的。因为,决定着自然界发展的是没有人类干预的,因而是盲目的、没有意识的动力,而自然界发展演变的规律就恰恰体现在这些规律的相互作用之中。相反,在社会历史长河中,从始至终一直存在着的就是为追求某种目的而活动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5]但是,恩格斯也指出,尽管社会中人们的活动都是为了追求某种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创造历史,历史终究还是沿着一般规律铺就的道路而前进的。这是因为,人们行动的预期往往与行动的结果之间存在冲突,这样,无数的冲突交织在一起,就造成了跟自然界中没有意识的动力相似的动力,历史最终还是在这样的动力推动下前进的。

3、发展——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

(1)物质资料的生产支配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过程

既然历史是由无数单个的冲突交织在一起的合力推动的,那么问题就在于研究单个的冲突,而它的主要方面就在于单个的预期。从浅层次来看,这些单个的预期似乎只是精神的产物。因此,旧唯物主义,当然也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完全按照动机来解释历史,认为精神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对此,恩格斯指出,它们的致命之处在于没有看到精神动力背后真正的动力。结合对历史的考察,恩格斯指出,尽管对于封建主阶级来讲,他们的产生可能是由于政治原因,出于武力争夺,但对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来讲,他們的产生和发展则是由于纯粹经济的原因,而封建主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从一开始就是针对土地进行的,即围绕经济利益进行的。现代的阶级和国家是由经济利益支配和产生的,那么在物质生产还不发达的从前的一切世代就更是由物质资料的生产支配的了。归根结底,物质资料的生产支配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恩格斯系统分析了国家政权及其制度、法律、哲学和宗教等上层建筑的重要领域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得出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结论。恩格斯指出:“一切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而一切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必然的具有政治的形式,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6]因此,国家政权及其制度等一切上层建筑都是为经济基础决定并为之服务的。国家、公法和私法等上层建筑都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而“哲学的内容本质上仅仅是那些和中小市民阶级发展为大资产阶级的过程相适应的思想的哲学表现”,[7]即哲学的发展也是与经济关系的发展相伴随的。至于最远离物质生活的宗教,恩格斯通过分析原始宗教向基督教再向新教异端的转变,得出宗教一旦形成总是包含某些保守的传统的东西,而这些传统的东西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由于人们的阶级关系即经济关系引起的这一结论。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 “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8]《费尔巴哈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系统分析批判了费尔巴哈哲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这一经典著作,在任何时候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读。

【参考文献】

[1][2][3][4][5][6][7] 中共中央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17-265.

[8] 习近平.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N]. 人民日报,2013-12-05(001).

【作者简介】

刘晓翠(1996.04—)女,山东潍坊人,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