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元
【摘要】 目的 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大肠癌对患者围手术期的作用。方法 90例大肠癌患者, 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与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组, 各45例。传统手术组选择常规术式,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组选择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围术期相关指标、治疗前后生命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传统手术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精神活力状态评分分别为(80.13±5.21)、(81.21±5.01)、(82.67±5.29)、(80.21±5.24)分,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精神活力状态评分分别为(96.78±2.22)、(94.61±2.72)、(90.21±5.02)、(94.12±5.54)分。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组高于传统手术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恢复正常胃肠功能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总天数、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 (120.11±14.16)ml、(31.56±4.22)h、(7.82±1.40)d、(9.27±1.32)d、(25.01±4.01)枚, 优于传统手术组患者的(175.52±16.15)ml、(47.55±5.62)h、(12.85±2.24)d、(13.82±1.72)d、(11.02±3.50) 枚,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4/45)低于传统手术组的26.67%(12/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肠癌患者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可提高患者手术质量与生活质量,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值的临床推广。
【关键词】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大肠癌;围手术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8.017
大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 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 该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但是, 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较高, 自身免疫力较差, 基础疾病较多, 使得传统根治手术的疗效不尽如人意。大肠癌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为了进一步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分析了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大肠癌对患者围手术期的作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组和传统手术组, 各45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组男26例, 女19例;年龄32~76岁, 平均年龄(58.78±9.79)岁。传统手术组男24例, 女21例;年龄32~75岁, 平均年龄(58.71±9.2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传统手术组 采用常规术式。
1. 2. 2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组 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给予患者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 取平卧位, 全身麻醉(全麻)成功后, 常规消毒铺巾, 锐性分离脏层和壁层筋膜, 切开腹部皮肤, 分离肌肉和脂肪组织, 并分离双侧大肠系膜以及系膜血管, 充分清扫血管根部和周围组织淋巴结, 之后高位结扎, 将肠系膜血管关闭之后切除。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生命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量表)进行评价, 每一项分值为0~100分, 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 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治疗前后生命质量比较 治疗前, 传统手术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精神活力狀态评分分别为(45.13±5.11)、(45.68±5.01)、(45.17±5.09)、(45.78±5.04)分,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精神活力状态评分分别为(45.78±5.12)、(45.61±5.78)、(45.68±5.01)、(45.10±5.54)分。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传统手术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精神活力状态评分分别为(80.13±5.21)、(81.21±5.01)、(82.67±5.29)、(80.21±5.24)分,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精神活力状态评分分别为(96.78±2.22)、(94.61±2.72)、(90.21±5.02)、(94.12±5.54)分。两组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组高于传统手术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恢复正常胃肠功能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总天数、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 (120.11±14.16)ml、(31.56±4.22)h、(7.82±1.40)d、(9.27±1.32)d、(25.01±4.01)枚, 传统手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恢复正常胃肠功能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总天数、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 (175.52±16.15)ml、(47.55±5.62)h、(12.85±2.24)d、(13.82±1.72)d、(11.02±3.50) 枚。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均优于传统手术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4/45), 传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12/45)。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大多数患者是老年人[1, 2], 因为老年人年龄较大, 自身免疫功能较差, 导致其合并更多的基础疾病, 这使得老年大肠癌患者在接受传统根治手术时无法获得理想的疗效。因此, 在临床实践中提出了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并且实现了理想的临床效果。由于传统的大肠癌患者手术治疗可导致大量术中出血和较多术后并发症, 临床应用和预后严重影响临床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大肠癌是消化道的常见恶性肿瘤[3, 4]。目前, 本病的治疗仍主要是手术治疗。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该手术治疗基于人类胚胎的发育, 确保肿瘤系膜的完整性, 对防止肠系膜损伤的传播也是有益的, 结腸癌完全肠系膜切除术更安全, 更有效。它有利于潜在肿瘤的淋巴结清扫, 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是一种基于胚胎学和解剖学的手术治疗, 可以大大提高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 保持系膜的完整性和防止肠系膜破裂后的扩散, 淋巴结清扫更彻底, 复发率更低[5-7]。
从本研究结果中可见,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治疗方法可以根据人体解剖学知识对患者进行治疗, 并在有效治疗的基础上有效减少患者的有机损伤, 确保病灶切除的有效性。降低癌症转移的风险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帮助患者有效缩短住院时间, 手术方法的科学性对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 大肠癌患者实施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可提高患者手术质量与生活质量,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值的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金秀, 刘翠玲, 欧结弟.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大肠癌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中国临床护理, 2017, 9(3):219-221.
[2] 杨兴福. 完整肠系膜切除术在大肠癌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探讨.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4):61-63.
[3] 寇耀. 探讨完整肠系膜切除术在大肠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 10(8):22.
[4] 刘宏帅. 左侧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I期切除吻合术的治疗效果. 中国社区医师, 2015, 31(19):39-40.
[5] 翟中山. 高龄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Ⅰ期切除吻合术治疗的效果. 实用临床医学, 2015, 16(4):46-47.
[6] 吕志良. Ⅰ期切除吻合手术治疗老年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52例临床观察. 中国乡村医药, 2014, 21(6):3-4.
[7] 钟永锋, 范利好, 刘金秀, 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大肠癌.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4, 19(1):62-64.
[收稿日期:2019-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