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田
摘 要:服装立体裁剪具备较强的艺术性和专业性特点,属于服装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其教学路径的选择,教师需要提高重视程度。文章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教学现状进行总结,并从模块化教学的实施、提升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激发学生创业兴趣五方面,论述了“双创型”视角下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教学路径探究。
关键词:双创型视角;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教学
现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广大青年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各个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所在。站在服装专业角度来说,学生需要对相应的服装结构、款式设计等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掌握,了解服装制作中的纤维材料特点,并学会设计、裁剪等操作。截止到目前,创新和创业是市场发展的主流所在,这一点同样需要在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教学中体现出来。
一、服装立体裁剪概况
(一)服装立体裁剪具体内容
在服装设计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基本概念有两个:一个是满足人体体系结构,将合适性和舒适性特点展示出来;其次,满足人们对服装的外形审美要求,与服装潮流发展趋势相连接。服装立体裁剪设计主要是将抽象理念和设计实践结合到一起,将其覆盖到人体模型或者是服装模特身上,通过分割、折叠等形式设计出具体构造,之后在摆好的衣服上进行结构分割操作,这样一来,一个完整的服装样板展现在人们面前,最后通过机器或者是手工操作,对服装样板进行加工操作。
(二)服装立体裁剪操作的重要性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服装敏感度和完善的服装裁剪技术。因此,在专业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升学生对服装的立体裁剪能力,培养出更多的综合性服装人才。无论是从理论角度还是技术角度,服装立体裁剪均与新的设计理念和生产需求相符。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之中,服装品牌多种多样,这其中还包括一些奢侈品,如香奈儿、古驰等,这些品牌对服装立体裁剪设计技术十分注重。一些平价服装品牌,同样注重服装立体裁剪结构。除此之外,还要与当下一些潮流元素结合。服装立体裁剪能力是设计一件优秀服装作品的前提条件,如果仅仅具备设计理念而没有立体裁剪能力,便无法完成优秀的作品设计[1]。
二、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立体裁剪课程设计过程中,主要涉及创作、实现等多个环节。但纵观整个服装专业课程,服装立体裁剪课的课时占比并不高。另外,目前很多院校在服装专业课程设计上显得过于独立,使服装立体剪裁和后续课程内容缺乏有效衔接,无法将创新、创业效果展示出来。有些院校的服装立体剪裁课程知识单纯传递服装形态塑造等内容,学生并不会对纤维材质中的松量等内容进行考虑,最终使动静态尺寸受到影响,更不会了解修版和拓版等工作内容。与此同时,整个教学过程并没有将服装成本和质量控制内容展示出来,公平竞争意识也不强烈,对流行元素不敏感,服装作品和设计工艺脱节,还有些设计产品成为摆设。
(二)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很多教师从学校毕业之后便直接回到学校参与教学工作,工作经验和实践经验欠缺,创业意识也不足,相对应的能力无法有效展示出来。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一般以陈旧的服装款式为主,与实际企业发展存在一定差距。与此同时,很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选择教师操作、学生观摩的方式,长此以往,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过度依赖教师,难以形成主观能动性。另外,在学生成绩评定上,教师只会明确最终成绩,并没有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等内容进行考察,使评价工作无法展示出多元化特点。
(三)学生设计理念与设计能力之间存在差距
在很多高职院校中,“三校生”和艺术生数量较多,这些学生受很多因素影响,思维十分活跃,还具备很强的专业基础,对未来设计之路存在较高期待。但在实际学习中,他们也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等问题,自身设计理念和设计能力之间存在很大差距。除此之外,在设计和制作阶段,学生会对成型作品进行过度参考,无法展示出新意。另外,由于对服装立体造型的追求,服装结构合理性经常被忽略,进而导致其功能性和可实施性严重下滑。
三、“双创型”视角下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教学路径探究
(一)模块化教学的实施
在服装立体裁剪设计过程中,主要包括两个模块,即“技法基础知识应用”和“企业项目与真实产品开发模块”。其中,“技法基础知识应用”模块教学主要由校内教师决定,学生学习与之相关的基本技法,如分割线设计、裙装制作等,对其基础款式制作方式进行全面掌握。教师在开放式命题作业设置上,可以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而在“企业项目与真实产品开发”上,主要由外聘企业导师负责,主要步骤有两个:第一,对产品开发过程进行模拟,总课时数量为20课时,企业导师可以按照产品设计要求,对学生进行设计—实现—开发过程指标评价,让学生感受到企业实际产品的开发氛围;第二,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爱好,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包括立体裁剪技术和服装制作工艺等,并在导师引导之下参与企业服装产品设计工作。除此之外,在具体课程安排上,我国各个高校可以借助国外教育思路,从第一学年开始,便设立服装立体裁剪课程,让课程具备连贯性和立体性[2]。
(二)提升教师综合教学能力
服装立体裁剪课程设计具备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各个任课教师需要进入服装企业之中,了解该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升自身实践经验。与此同时,各个学校可以邀请一些企业骨干进入校园之中担任导师,与校内教师一起谈论和评价学生作品,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另外,学校还可以利用这种合作机制,让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并且在团队协作之中,为学生更新科学知识,避免出现知识技能落后等问题。
(三)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关于学生作品的评价,可以从三方面進行。首先,学生相互评价。教师可以建立学生学习小组,让他们以合作的形式来学习服装立体裁剪相关知识。学生之间相互观察,相互借鉴,对其他人存在的问题也要及时指正,而且各个小组还要选择一些创新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解。其次,指导教师参与评价。教师需要将评价重点放到创新、创意等分析上,推选出最优秀的立体剪裁作品。导师们在评价过程中,还要与学生交流和讨论当下流行元素等问题,对学生的制作方式和思想进行完善。再次,企业导师评价。企业导师会根据市场和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并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和解决方式。最后,将三者评价分数综合在一起,按照设定好的比例进行计算。其中,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占25%,课堂表现占5%到15%,教师评价占30%到35%,企业导师所占评价比例为30%到35%。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
首先,对学生服装结构设计立体思維进行培养,指引学生对弹性、手感等与服装造型关联的方面进行了解,最终将服装结构变化规律展示出来,做好尺寸控制工作。其次,引导学生在人体模台上进行设计,从白坯开始,到后期拓版,直到服装全部完成。再次,通过开放式作业布置形式,对学生自主设计和创新意识进行全面培养。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根据服装立体裁剪教学,对于相关任务和项目进行设计,将与裁剪相关的知识点串联到一起。当学生完成所有任务之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将一些时尚元素搭配其中,了解面料和辅料之间存在的关系,将最终设计能力体现出来[3]。
(五)激发学生创业兴趣
通过第二课程活动开展,如服饰品牌店参观、面料市场调查等,让学生对当前市场和服装流行款式进行详细了解,并对其价格和成本进行调查,提升学生对市场的感悟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另外,在课程训练上,教师可以向学生灌输一些成本意识,当所有设计工作完成之后,让学生计算出服装、面料等的成本总数。在学习之余,教师可以让学生建立起线上或者是线下工作室,根据市场具体形式制作成品服装,增强其实践能力。学生主体实践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为了给后续专业内容学习提供保障,为学生打造一条与社会和市场相通的桥梁。学生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对自己设计的服饰进行推广,从而激发自身的创业热情。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影响下,整个服装立体裁剪课程需要贯穿大学每个年级的教学工作之中,体现出新型教育理念。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对服装市场流行趋势进行重点关注,让他们掌握纤维材料特征和相应技术要求,提升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今后在创业或者是工作道路上彰显出自身优势。
参考文献:
[1]黄文萍.新媒体交互技术在《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212-213.
[2]陈月兴.应用型本科高校服装立体裁剪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山东纺织经济,2018(6):69-71,68.
[3]孙巧巧.信息化教学在中职服装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服装立体裁剪课程为例[J].职业,2017(36):66.
作者单位: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