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磊
当前,市、县一级的机构改革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相较于中央、省级层面而言,基层机构改革覆盖面更广、涉改人员更多、改革的难度也更大。在市、县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部分基层干部的心理也随之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主要表现为等待观望、不愿作为、追名逐利等不良心态。
等待观望,“坐等改革调位子”。面对机构改革,必然牵涉到一部分基层单位的撤销、合并与重组,也必然会带来一部分人员岗位的相应调整。为此,一些基层干部出现了消极等待、焦虑不安等情绪,特别是一些长期在同一单位工作的干部,有种“恋旧”情结,思想波动较大。有的干部感觉单位面临撤并重组,“失落感”较重,对未来何去何从感到担忧;有的干部年龄偏大,感觉提拔无望,出现“只要待遇不少,怎么改革都与自己无关”的态度;还有一些处在基层执法、信访维稳等一线岗位上的干部,存在急于甩掉“烫手山芋”的心理,主动跟组织谈心,想利用改革机会,坐等组织调整岗位。
不愿作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有的干部感觉马上就要改革了,做再多工作也没啥意义了,有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得再好也是别人的”心态。工作上,上级有要求的做一做,没有要求的放一放,遇事能拖则拖、能推则推,出现了“日常工作选择干、重点工作拖着干、创新工作不愿干”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即将面临撤并改组的涉改单位领导,认为自己现在埋头苦干都是在为别人做事,对工作冲劲不足,该冲刺的不冲刺,能放缓的就放缓,各种问题总是以“改革”非常时期为借口,常把“等改革完成了再说”挂在嘴上,把改革当成不作为的“挡箭牌”,把问题统统甩给新机构。
追名逐利,“干事不如会来事”。机构改革必然会出现人员的有去有留,位置的有变有换,对于各自面临的进退留转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却动起了“歪脑筋”,“跑偏”了努力方向。不再脚踏实地地干工作,而是把心思全放在了个人仕途上,把精力全转移到了打探消息、道听途说上。有的干部想乘着机构改革的东风,工作上能动一动就想办法再动一动,能升一升就想办法再升一升,甚至到处结网拉关系、四处说情打招呼。
面对机构改革的考验,我们一些基层干部在心理动态上出现的偏差值得重视,需要我们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教育、帮助和引导他们调整好心态,用实际行动拥护改革、投身改革、推动改革。笔者认为,可以从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规矩意识三个方面入手,调适干部心理,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各项任务。一是教育引导,强化干部大局意识。机构改革是工作要求,更是政治任务。要讲清政策背景,明确改革要求,让每一名基层干部对机构改革有着清醒的认识,不能简单理解成撤并机构、削减人员。可根据干部工作岗位特点,分类别开展谈心谈话,既听想法又疏导焦虑。二是精准考评,强化干部责任意识。根据干部工作实绩和现实表现,明确考评具体内容和体系,突出实绩导向,引导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坚持把年度考核与平时考评相结合,不断强化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三是严肃纪律,强化干部规矩意识。一方面,加强对涉改单位领导干部的政治纪律教育,做到正确对待组织决定,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正确对待进退留转,营造风清气正的改革大环境;另一方面,要明确纪律规矩,严格约束干部行为,对相关违纪行为从严查处问责,坚决不让投机钻营者有机可乘,大力倡导实干之风,让“会干事”的人在改革中脱颖而出,让“会来事不如会干事”蔚然成风。